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平昌县喜神小学 童治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和思维灵活性。过程与方法: 1.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2.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学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出示课件,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课件出示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不规则图形,说出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比较它们的大小。你们想知道到底谁的体积大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简单问题的引入,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要知道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索
(一)活动一:探索长方体的体积
1.观察图上的长方体,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是多少?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根据这些条件你猜测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2.拼摆长方体,验证猜测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抽小组拼摆展示,并说说拼摆的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体积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多少。另
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总结发现,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形状不同)
为什么图形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学生总结,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二)活动二:探索正方体体积
1.用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拼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最少需要多少个?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提问:此时的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算一算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吗?那能总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小正方体拼摆一个大一点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同时帮助学生推导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总结: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比较(复习导入)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五、教学反思
第2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 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 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 不同点?(数据不同) 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 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 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 V=abh 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 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变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a3
4.独立解答例2。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米3 )
答:体积是125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 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谁来说一说?
第3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课本25—26。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法学法:
教师: 学生: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发问题
1.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能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谁能用手势分别比划一下1cm3、1dm
第4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共4篇))由网友 “熊猫车”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长、正方体,1厘米3的立方体24块,1分米3的立方体一块,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学具:1厘米3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厘米3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
第5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29页30页。
2.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第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题
一、填空:
1、叫体积。
2、长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3、正方体体积公式是:;用字母表示:
4、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5、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长方体水池占地24平方米,深3.5米,它能蓄水立方米。
8、一个长方体木料,长4米,如果把它截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9、用棱长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10、将一个长2米,宽3分米,高2.6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将它平均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平方分米。
二、操作题:
右图是长方体展开图,测量所需数
第7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精选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精选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精选教案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是六年制五年级小学教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体积计算问题的开始,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二维向三维的一次飞跃,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作了铺垫。
2.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实践、观察、比析、综合、概括去获得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 教学重难点:体积对学生来说,
第8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课题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一大块橡皮泥;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投影仪。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