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5 08:02: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一、题目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8、孔子云( )

9、何陋之有(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______,以“仙”、“龙”喻______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__________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________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答案

1、有仙则名( 出名、著名 )

2、有龙则灵( 灵异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 (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上 ) ( 映入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弹 ) ( 朴素、不加装饰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泛指音乐 ) ( 官府的公文) ( 使……劳累 )(身体)

8、孔子云( 说 )

9、何陋之有( 疑问代词,什么 )( 简陋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名声远播。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灵异。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的痕迹长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门帘,一片青葱。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在这里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管弦演奏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二、答案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答案

1、《陋室铭》的作者是_唐__朝的__刘禹锡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名__”、“_灵__”、“_馨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陋室___,以“仙”、“龙”喻__室主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来往客人__、_陋室主人日常生活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安贫乐道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世俗生活 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以君子自居,安贫乐道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惟吾德馨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托物言志(借物抒情)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第2篇: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陋室铭》

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陋室铭》

《陋室铭》加点字解释卷A卷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 )( )

8、孔子云( )

9、何陋之有( )( )

《陋室铭》句子翻译测试卷(A卷)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______,以“仙”、“龙”喻______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__________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________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第3篇: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参考译文和答案】

张无垢勤学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文言文伤仲永提速练习

文言文伤仲永提速练习

《伤仲永》句子翻译测试卷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阅读理解卷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伤仲永》是(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的作品。他与唐朝的柳宗元、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

⑤下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