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冰心散文的语言特征
冰心散文的语言特征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散文家,冰心对语言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十分深刻,具有非常高超的修辞技巧。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冰心一生中创造了大量的作品。但是在冰心所创作的所有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书信等当中,最具影响力且最具研究价值的仍然是散文文学。本文从节奏感和哲理性两方面对冰心的散文文体作品进行研究,得出冰心散文文体作品的主要语言特征。
1. 作品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律美
1.1 华美典雅,文采清丽的语言风格
冰心的散文语言同时拥有白话文的流利和文言文的精炼,具有华美典雅,文采清丽的特点。她的文章,总能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柔美清新,令人神往的感觉。冰心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她利用汉语语音中元音的优势,加之声调的抑扬顿挫,使得她的文章读起来极具乐感。冰心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发现,用白话文确实很难表现出人的一些复杂的情感,特别是一些及其细腻、委婉的情感;而运用本身就具有含蓄婉约特点的文言文,就可以将那些白话文难以表达出来的情感深刻地向读者展示出来,从而使她的文章读来华美典雅、文采清丽。冰心还善于提炼口语,她能够将这些口语成为文学语言,这一切归功于她有着极高的古典文学修养,能够将古典的文言辞章与现代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创作中,她多用流畅自然的白话文表达词汇和语法,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一些文言词汇的语法和词汇,发挥了文言的优势,这些都增强了她语言的表现力。例如,在冰心《往事(一)》的第二十篇,有段话这样写道:“想象吊者白衣如雪,几只大舟,首尾相接,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一簇的停在波心。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豪迈!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即使专诚要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从此穆然、超然,在神灵上下,鱼龙竞遂,珊瑚玉树交枝回绕的海底,垂目长眠:那真是数千万年来人类所未享过的奇福!” 冰心这样写是为了描绘她内心中的超凡脱俗的死亡方式,冰心在这里就十分典型地体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她在原本就是白话文的一段文字中加入了较多的文言词汇,甚至直接引用了一些文言句式。事实上,这种写作手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非但没有使文章晦涩难懂,反而更增添了文章的音乐性和美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几句,冰心便勾出一幅清幽的海葬图。冰心的散文是如此的华美典雅,文采清丽,由此可见,冰心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总之,冰心散文的风格蕴含着她丰富的阅历和极高的文学修养,她的文章华美典雅、文采清丽,众多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对她这种风格的文章爱不释手。
1.2 充分利用比喻的妙处加以描写
生动、逼真的比喻在冰心大多数散文中随处可见,正是由于这许多生动逼真的比喻,使得她的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带给读者清新明快的体验。例如,冰心在她的《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一段文字中叙述:“……院落里……几颗大海棠树……淡红的花……从树枝开到树梢……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在这段文字中,冰心把海棠花比喻为“喷花的飞泉”,生动形象地将院落里的海棠花盛开之多,盛开之盛,盛开之密的景象完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把海棠花那种及其旺盛的生命力深深的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让他们难以忘怀海棠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长态势,进而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无比阳光与浪漫的明媚春光。在冰心的作品中,往往能够经常见到类似巧妙的比喻。她充分利用比喻的妙处,生动形象地将相应的情境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感慨。在冰心的`散文中,她用她擅长使用的比喻使她的作品拥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并伴有强烈节奏感的表达效果,使读者读了之后自然而然地生出酣畅淋漓之情感。
1.3 古诗词名句的娴熟引用突出音律美
冰心个人非常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她很注重以双声、叠音等各种技巧增添语言的美感,冰心的散文中融入很多文言是她文章的一大特点,她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冰心引入许多文言诗词并不是为了卖弄她的学识,而是单纯地借用古人的思想表达她的情感。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出一种完美和谐的声律之美,使读者能够品味文中的和谐之感。在冰心看来,古典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古典,在于当今我们所使用的词语都是来自于它们身上。也正因如此,她不仅及其精通各种古典名词名篇,而且能够熟练背诵并灵活引用各种古典名词名篇。例如,在冰心的《寄小读者》里,她对于有关行走于风雪之中的描写:“下楼微步雪林……偶然回顾……隐隐看见……等,虽然一般高处不胜寒……而非天上。”冰心很明显地是在这段文字中引用了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的名句,又通过细细推敲、精心转化并予以贴切而巧妙地引用而得来的。如此的引用和变化,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她所创作的文章的文采,而且也明显地使她所创作的散文极具明朗清新的艺术色彩。在《再寄小读者》冰心这样写“我”的病中观感:“病室里,在众香国中,花气香氛……灯光下,床边四周,浅绿浓红,争妍斗媚”。“众香”是指各种鲜花,对于表达事物(除人之外)的复数,文言文当中习惯使用“群”字,如“群芳”,而“众香”从文言中脱出而非口语,这样就显得文章古朴典雅。“浅绿浓红”则应是李清照的诗句“绿肥红瘦”变通而来,用得相当巧妙灵活,极好的表现她的感情。在《山中杂记》中,冰心引用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来描写沙鸥飞翔于浪花之上,表现了沙鸥飞翔的轻快的姿态。而写海鸥,一句“婉若游龙,翩若惊鸿”很明显的引自曹植《洛神赋》中的名句。丰富的古典诗词句的引用,使语言显得极具古风,更具温柔婉约的魅力。总之,冰心通过灵活娴熟的引用古诗词名句,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美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作品极富情感性
2.1 感情充沛真挚打动人心 秦牧说过:“散文要通过各种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冰心就是按照这一要求,严格创作散文的。冰心的散文语言充满感情,总是能闪现智慧的灵光,给人启迪。冰心的散文包含着她对人生感悟的真味,她的散文就是展示其独特人格风貌的心史,她那纯真的内心就是她文章的一切思想源泉。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冰心散文往往以纯真的爱心作为灵魂,冰心散文的感情真挚,不但能坦率的写出自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主观的爱憎好恶,而且还表现在情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冰心的散文富有哲理,她往往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某一细节出发,将这些小事用文字生动的描述出来,而这种文章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冰心为了使她的文章读起来具有饱满的感情,经常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她的感情,例如冰心的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往事(一)》中的第十四篇,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时,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来形容海上云霞的明媚和风雨的阴沉。又如在《往事(一)》中的第七篇,冰心为了描绘雷雨中大荷叶遮覆了红莲, 保护了莲花免遭雨点敲打的景象,这样写道:“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崇高,从而使母爱得到了升华。总之,冰心的散文饱含感情,情感真挚,充满了她对人性的美好的赞美。
2.2 真诚的自我告白式的抒情
据专家研究和调查指出,对于冰心个人而言,冰心内心当中最核心、最本质、也是最精髓的东西便在于冰心待人处事的真诚之感。她对一切都是真诚的,真诚的结交朋友、真诚的热爱世界、真诚的热衷文学、真诚的追求理想、真诚的享受生活。正因为冰心这种特别真诚的感情,使得她在创作作品当中把她的喜怒哀乐全都真实地反映在读者面前。因而,在冰心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尤其以散文文体作品当中,自我告白是她典型的、有效的抒情特征。这一方面明显地体现在冰心在中年以后所创作的散文文体作品之中,在不同程度上读者都能够读出冰心对于现实的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对于情感的自我告白。深入分析这些自我告白式的语言,读者不难感悟到冰心在进行文学创作中,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希望,对人生价值美好的祈求,以及在追求美学方面的远大理想。这种理想以及追求的迫切心理,最终使得读者很明显地看到自然且率直的创作风格是冰心散文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正是因为冰心在创作散文文学作品当中,能够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才使得读者能够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冰心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温暖与浪漫,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给读者心理上带来安慰。通过冰心的散文可以安心和舒适,这也正是冰心作品充满魅力,永不消退直至今日仍受欢迎的根源所在。
2.3 语言温婉雅致,意象清新
所谓意象清新,在文学作品当中的体现便是画面清新,生气蓬勃,情趣盎然,色彩艳丽。冰心散文的意象鲜明,这很大程度地表现在她拥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从而给所表现的意象增添光彩,达到完美和协调,并在色彩的调谐中暗示她自己的主观情感。冰心为了能使有关口语运用到散文的语言中来,她常常要进行千锤百炼。因此在冰心所创作的散文中,我们随处可见明朗清新、不失活泼可爱的句子。例如,在她的《拾穗小札》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一觉醒来……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读者读起这些句子,马上能领略到文章的画面是多多的明朗活泼,色彩是多么的清新浪漫,让读者在体会这些明朗清新的句子中时,能够自然地置身于那种快乐、活跃的环境之中。
结语
总之,冰心的散文虽然大多数较为短小,但却极为精悍,语言清新,雅丽,富有情感性。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充沛真挚,表现出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纵观冰心半个多世纪来创作的丰富多姿的散文作品中,读者不仅在精神上得到陶冶,而且心灵上还得到了净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心对中国的散文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第2篇: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
冰心儿童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的收获良多,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 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仿佛在享受一道“声、色、味”俱佳的烛光晚餐。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丽爽洁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了孩子们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了孩子们的欢,欢到了“叽叽呱呱、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这是一幅动态的、有声响的活泼画面。在“多”与“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纯口语词汇,这些词汇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也没有华丽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也使散文语言句句铿锵、音像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让人觉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创作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却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而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情调。
二、儿童散文的用词精炼传神讲雕琢
如果说叶圣陶的儿童作品在用词上有一种没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朴素美;那么冰心的儿童散文在用词上却有一种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动美。冰心十分强调作家应该有浓厚的感情表现。她在《关于散文》中写道:“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样,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没有追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描写离奇的事物,她专心捕捉和描绘的是儿童生活的细节,通过精炼准确的用词倾诉了自己的情感,并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首段中,写孩子的多,冰心没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为了“盈”。为什么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冰心在这里用“盈”,这个概写的数字就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盈”再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不正说明此时的冰心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吗?不正倾诉了冰心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吗?再纵观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盈”的运用也是在为后文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细致地捕捉到了孩子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莹的,是活力的闪现;感受到了“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甚至她还嗅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巧妙地运用了动词“闪”与“喷发”。“闪”与“喷发”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精炼,突显了文章活泼轻快的基调,还强调出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太阳的气息,更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这活力旺盛得很,强劲得向外发散着,表现着。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冰心奶奶那颗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们中间,他们是惹人喜爱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快乐。
在这些精炼而准确的用词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做作,也没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内在情感律动的再现,同时也充满了语言的音韵美,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
这些精心的雕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词语的精炼传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独具。广大读者读完后不仅交口称赞,更学到了很多。
三、儿童散文的修辞文情并茂显灵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的文章,使读者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作为女性作家的冰心温柔细腻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则是抒情委婉轻柔,风格清新明丽,想象深远而富有诗意。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婉约、柔美隽丽,让作品充满明朗俊逸的色调。
1.化用古代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写道:“在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正因为冰心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
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冰心的散文中经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化作自己的用语。《寄小读者通讯十六》冰心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演化而来的。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很明显是引用了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而贴切地化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显了她散文明朗的艺术色调。
2.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多处比喻,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节奏美。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开头写道:“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说孩子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把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挚爱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用生花妙笔,把情景再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多与欢快。又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冰心的作品注意选用形容词、排比等修辞方法,常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的表达效果,更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总之,冰心的散文短小精悍,充分体现了她的语言活泼明朗、用词精炼传神;修辞的灵活使散文文情并茂,用最小的空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了冰心抒情散文最宝贵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3篇:冰心儿童散文的语言特色
李智勇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的收获良多,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
第4篇: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精选12篇)由网友 “阳光不锈”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冰心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冰心经典散文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 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 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 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 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 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
第5篇:手机短信语言特征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浅谈涉外谈判礼仪的重要性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
第6篇:古诗语言特征
古典诗词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