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4 08:14: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

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

我的好友小幽,喜欢在眼睛上永远挡着一副CD墨镜。我曾开玩笑地说她是名牌的“奴隶”,居然喜欢到不惜遮住自己好看的大眼睛的程度。不料她却说,这你就不懂了,眼镜是贵了点,但是我在自己的城市,不用亲赴欧洲,却天天看到的是“欧洲的天”。

说者玩笑而无心,我却听得心中慨然而忧然。

是啊,曾几何时,我们那晨曦的晴空下碧透如洗的瓦蓝哪儿去了?那树篱的枝桠上梦幻般悬挂的繁星哪儿去了?那浓墨重彩的洇开的花瓣似的朵朵浮云哪儿去了?难道它们真的要被遗忘在污浊的霾气之中吗?

我从不喜欢标榜自己是个什么主义者,但是,一直以来,我非常诚恳地愿意自己是一个环境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并且,我有幸成为环境和动物保护的资深会员。我的职业虽与此无关,但作为人类一分子,我以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职。我们的天空能否明澈,我们的空气、水、植被、食物等等生态环境能否良性循环,乃至人类的生命能否健康地沿袭,与我们的“绿色”意识以及人类能源的消耗休戚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次,我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洗手间里,偶然发现有一只水龙头坏了,清水哗哗地流淌不断。我找到值班经理反映情况,希望可以尽快解决一下。值班经理神情漠然地说了声“知道了”,并没有起身去处理的意思。我只好继续善意地说,“这样太浪费了”,我的语气中无端地掺杂了一点内疚,仿佛是我在给人家添麻烦。经理冷着脸很不情愿地起身离开了座位,我猜测他一定是迫于这样一个高档商城的管理者身份的无奈,而他在心里也许正在嫌我多管闲事呢:“又没有浪费你家的水,你着个什么急!”可是,水资源是我们全人类的啊,并不是你承担了水费就有权利肆意挥霍的。

另一次,我在出版社的楼道里,遇见一位新来的编辑,他正在批评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无缘无故地浪费纸张。他说:“出版社的纸张是可以敞开了随便用,但是,这些纸都是树木做的,你知道吗你扔掉的就是绿色的森林。”我立刻对这位新来的编辑有了一份好感,并且马上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我对这位从北方来的清洁工诚恳地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你这样,你家乡的风沙会越来越大的。”清洁工小声地嘀咕:“这种纸,咱们出版社有的是嘛。”令人遗憾的是,过来往去的另一些人也跟着说,算了算了,出版社有的是纸。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有一处住宅,据可靠消息称,他家的用电量和天然气用量惊人,超出全美平均水平20倍以上,他每个月花费在电费和天然气上的开支就接近3万美元。此消息一经欧美媒体披露,即遭到许多欧美公民的非议,甚至是鄙视———你一个有身份的人,一个谆谆告诫人们该买什么样的灯泡和冰箱更节能的“环保主义者”,居然如此挥霍人类的宝贵资源,太虚伪了吧!一时间呼声不断。看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很多普通公民,都可以抛开财富看待人类的资源,这一点,是我们的公民意识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愈发显著,“绿色”意识业已在全世界各文明国度愈发凸显。譬如德国,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车王国,省油节能、减少污染一直是他们汽车工业追求的方向,不仅在汽车制造技术上注重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环节,而且连个人开车方式所造成的无意识的些微损耗也不曾忽视。比如,提倡公民开车时尽量提前识别路况,遇红灯或前方需要停车时,提前松开油门靠惯性滑行;再比如,候车时尽量熄火,等等。难道德国人没钱买汽油吗?我想,那应该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绿色”公民意识吧。

前些天,在北京东三环辅道上,我一眼瞥见一只白色的京巴流浪犬正沿着环道路边和我的车顺向跑着,我立刻减慢车速,揪心地看着它。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身上居然背着一只黑锅盖,确切地说,是它自己的毛毛坚硬地粘连一体形成的.貌似锅盖的一个硬壳———那是有人往它身上泼了大量油漆或粘黏性液体形成的,它就那样背着一只“黑锅盖”没有尽头地在北京的三环大马路上跑着。我心里立刻涌满了疼痛,继而义愤填膺:人啊,你怎么可以如此地践踏摧残一个身处弱势的生命!我一边跟着它,一边迅速地在脑中盘算着有什么办法。我后边的车流正在不停地鸣笛催促我,由于我的减速,后边的车流已经滞行,而我在一两分钟里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的。我迟疑着,终于忍痛离开了。回到家,我依然沉浸在京巴犬事件中,懊丧并自责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曾听说北京有一位张吕萍女士收养了几千只被遗弃的流浪猫狗,并为此建立了一个小动物保护基地。于是,我设法从一个作家朋友那里打听到她的邮址,以收养一只小动物的名义汇去了钱。然后默默地想,就让我在意念中收养那只背着“黑锅盖”在三环路上跑大圈的京巴犬吧。对不起了,狗狗,我没能帮助你,我只能祈祷你能幸运地遇见一个可以收养你的人,给予你温暖和保护,让你远离一切人类的恶行。

我当然无意纵容自己悲天悯人的多愁善感,只是想践行“尊重他者的生命,即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一朴素的道理,只想遵循“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样一个绿色的理念罢了。并且,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海洋肆意填,江河任意断,森林滥砍伐,动物乱虐杀,能源挥霍膨胀,基因无度改造……到头来,毁灭的将是我们自己啊。

我多么期待,我的朋友小幽不戴CD墨镜,也能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天天看见“欧洲的天”。让我的朋友们在迷人的仲夏之夜,在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人造美景中,偶一抬头,即可遥望到那深邃的穹隆之上的晶莹剔透的钻石般的星星。

第2篇: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

我的好友小幽,喜欢在眼睛上永远挡着一副CD墨镜。我曾开玩笑地说她是名牌的“奴隶”,居然喜欢到不惜遮住自己好看的大眼睛的程度。不料她却说,这你就不懂了,眼镜是贵了点,但是我在自己的城市,不用亲赴欧洲,却天天看到的是“欧洲的天”。

说者玩笑而无心,我却听得心中慨然而忧然。

是啊,曾几何时,我们那晨曦的晴空下碧透如洗的瓦蓝哪儿去了?那树篱的枝桠上梦幻般悬挂的繁星哪儿去了?那浓墨重彩的洇开的花瓣似的朵朵浮云哪儿去了?难道它们真的要被遗忘在污浊的霾气之中吗?

我从不喜欢标榜自己是个什么主义者,但是,一直以来,我非常诚恳地愿意自己是一个环境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并且,我有幸成为环境和动物保护的资深会员。我的职业虽与此无关,但作为人类一分子,我以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职。我们的天空能否明澈,我们的空气、水、植被、食物等等生态环境能否良性循环,乃至人类的生命能否健康地沿袭,与我们的“绿色”意识以及人类能源的消耗休戚相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一次,我在一个购物商城的洗手间里,偶然发现有一只水龙头坏了,清水哗哗地流淌不断。我找到值班经理反映情况,希望可以尽快解决一下。值班经理神情漠然地说了声“知道了”,并没有起身去处理的意思。我只好继续善意地说,“这样太浪费了”,我的语气中无端地掺杂了一点内疚,仿佛是我在给人家添麻烦。经理冷着脸很不情愿地起身离开了座位,我猜测他一定是迫于这样一个高档商城的管理者身份的无奈,而他在心里也许正在嫌我多管闲事呢:“又没有浪费你家的水,你着个什么急!”可是,水资源是我们全人类的啊,并不是你承担了水费就有权利肆意挥霍的。

另一次,我在出版社的楼道里,遇见一位新来的编辑,他正在批评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无缘无故地浪费纸张。他说:“出版社的纸张是可以敞开了随便用,但是,这些纸都是树木做的,你知道吗你扔掉的就是绿色的森林。”我立刻对这位新来的编辑有了一份好感,并且马上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我对这位从北方来的清洁工诚恳地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你这样,你家乡的风沙会越来越大的。”清洁工小声地嘀咕:“这种纸,咱们出版社有的是嘛。”令人遗憾的是,过来往去的另一些人也跟着说,算了算了,出版社有的是纸。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有一处住宅,据可靠消息称,他家的用电量和天然气用量惊人,超出全美平均水平20倍以上,他每个月花费在电费和天然气上的开支就接近3万美元。此消息一经欧美媒体披露,即遭到许多欧美公民的非议,甚至是鄙视———你一个有身份的人,一个谆谆告诫人们该买什么样的灯泡和冰箱更节能的“环保主义者”,居然如此挥霍人类的宝贵资源,太虚伪了吧!一时间呼声不断。看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很多普通公民,都可以抛开财富看待人类的资源,这一点,是我们的公民意识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愈发显著,“绿色”意识业已在全世界各文明国度愈发凸显。譬如德国,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汽车王国,省油节能、减少污染一直是他们汽车工业追求的方向,不仅在汽车制造技术上注重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环节,而且连个人开车方式所造成的无意识的些微损耗也不曾忽视。比如,提倡公民开车时尽量提前识别路况,遇红灯或前方需要停车时,提前松开油门靠惯性滑行;再比如,候车时尽量熄火,等等。难道德国人没钱买汽油吗?我想,那应该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绿色”公民意识吧。

前些天,在北京东三环辅道上,我一眼瞥见一只白色的京巴流浪犬正沿着环道路边和我的车顺向跑着,我立刻减慢车速,揪心地看着它。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身上居然背着一只黑锅盖,确切地说,是它自己的毛毛坚硬地粘连一体形成的貌似锅盖的一个硬壳———那是有人往它身上泼了大量油漆或粘黏性液体形成的,它就那样背着一只“黑锅盖”没有尽头地在北京的三环大马路上跑着。我心里立刻涌满了疼痛,继而义愤填膺:人啊,你怎么可以如此地践踏摧残一个身处弱势的生命!我一边跟着它,一边迅速地在脑中盘算着有什么办法。我后边的车流正在不停地鸣笛催促我,由于我的减速,后边的车流已经滞行,而我在一两分钟里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的。我迟疑着,终于忍痛离开了。回到家,我依然沉浸在京巴犬事件中,懊丧并自责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曾听说北京有一位张吕萍女士收养了几千只被遗弃的流浪猫狗,并为此建立了一个小动物保护基地。于是,我设法从一个作家朋友那里打听到她的邮址,以收养一只小动物的名义汇去了钱。然后默默地想,就让我在意念中收养那只背着“黑锅盖”在三环路上跑大圈的京巴犬吧。对不起了,狗狗,我没能帮助你,我只能祈祷你能幸运地遇见一个可以收养你的人,给予你温暖和保护,让你远离一切人类的恶行。

我当然无意纵容自己悲天悯人的多愁善感,只是想践行“尊重他者的生命,即是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一朴素的道理,只想遵循“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样一个绿色的理念罢了。并且,愿意在我的有生之年,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海洋肆意填,江河任意断,森林滥砍伐,动物乱虐杀,能源挥霍膨胀,基因无度改造……到头来,毁灭的将是我们自己啊。

我多么期待,我的朋友小幽不戴CD墨镜,也能在我们自己的城市天天看见“欧洲的天”。让我的朋友们在迷人的仲夏之夜,在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人造美景中,偶一抬头,即可遥望到那深邃的穹隆之上的晶莹剔透的钻石般的星星。

第3篇:《哪儿去了》教案

《哪儿去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哪儿去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哪儿去了》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激发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活动难点: 激发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果珍,白糖每桌一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放一些白糖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乡下人哪儿去了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心情日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