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谚语是哪些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4 08:0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描写春天的谚语是哪些

描写春天的谚语是哪些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春天的谚语,欢迎查看!

春天的谚语

1、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2、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5、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6、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7、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8、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9、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0、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1、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12、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13、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4、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15、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16、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7、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18、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19、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20、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21、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22、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3、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2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5、春雨贵如油。

26、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27、春无三日晴。

28、早春晚播田。

29、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30、春到三分暖。

31、春天三日晴。

32、一年四季春为首。

33、一年之计在于春。

34、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35、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36、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7、春分豆仔伸。

38、春占冬十日。

39、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40、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41、二八好行船。

42、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43、春稻十八难。

44、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45、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46、四月初八太子尿。

47、五月走山。

48、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9、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50、早春晚播田。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

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

《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

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4、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

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

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

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

枣、山药、锅巴等。

5、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

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

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6、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

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第2篇:描写春天的谚语

描写春天的谚语

导语: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的谚语,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天的谚语】

1、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释义: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2、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释义:是描写春天的谚语,也可以说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谚语。立春日是春季的正式开始,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我国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之日作为春季的开始,一年的伊始。迎来了一年的立春日,且是一个晴天,可能预示着今年农业将会有一个好收成。这就是所谓的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3、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释义:牛是农民伯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耕田帮手,要是被淋的生病,不能干活,换做是你也会感到杯具的,没有多少比种田还苦的事了。

4、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释义:立春日有霜,说明气候延迟,因为一般进入深冬就没霜了,而那年立春却有霜,所以天气还处于向严寒过度阶段,立春过后会更冷。如果播下了稻子,秧苗将会不堪寒冷而无法成长,甚至烂掉。所以说“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5、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释义: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努力付出的多了,得到的回报也就相应的越多。

6、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7、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8、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季节不会等待人们,春天的时间像黄金一样珍贵。

9、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释义:春天人们起得早点去干活,到了秋天收获的粮食就能够让马都吃的饱。

10、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1、春到三分暖。

释义:一到春天气温就开始回升转暖。

12、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释义:春夏的天气反复无常。

13、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释义: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4、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15、一年四季春为首。

释义: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16、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十有收。

释义: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有大丰收之年。

17、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释义: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8、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释义: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9、立春落雨至清明。

释义: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0、惊蛰闻雷米似泥。

释义: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1、立春赶春气。

释义: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2、早春晚播田。

释义: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23、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释义: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24、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释义: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2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释义:意思是春雨很珍贵,对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26、春雷响,万物长。

释义: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

27、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释义: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2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

释义: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释义: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30、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释义: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3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32、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33、立春晴,雨水均。

释义:立春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的雨水会比较均衡。

3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晴天耕田不费力。如果立春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节。

3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释义: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36、反了春,冻断筋。

释义: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com)

37、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38、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9、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

释义: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40、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释义: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41、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

释义: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42、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43、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释义:虽然冷锋面势力减弱,有时北方的冷空气仍然很强,冷不防又有一波寒气来袭,於是有这句俗谚。

44、春雨贵如油。

释义:形容春雨的重要,象油一般的珍贵,一年之际在于春,农作物最需要的就是一场及时有效的春雨。

45、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46、打六九头。

释义:一年分二十四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记时的,便于农时,与天气关系密切,解放前用阴历记月,阴历是按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月,不便农时。冬至开始记九,冬至与立春间隔时间相对固定,往往在六九前后,彦语是为了便于记亿。

47、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释义: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一天天轻轻的过去,如若不努力,积少成多慢慢的就只能庸庸碌碌。

48、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释义:“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49、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释义: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50、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释义: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第3篇:描写春天的谚语

描写春天的谚语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谚语吧,谚语的内容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谚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谚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春天的谚语1

1、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2、仲春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3、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4、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5、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6、十年迈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7、尾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8、初春晚播田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望近却无

10、立春天色晴,百事好收获

1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2、初一落初二披发,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转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3、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14、正月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描写春天景物的谚语

描写春天景物的谚语

导语:谚语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描写春天景物的谚语。

1、初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释义:表示六畜不安。

2、正月展春流。

释义:初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释义: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4、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释义: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5、春分,日暝封分。

释义: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6、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释义: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7、春分有雨病人稀。

释义: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8、谷雨补老母。

释义:谷雨日要为母亲进补。

9、谷雨鸟儿做母。

释义:形容鸟儿此时大量交配、繁殖。

10、正月展春流。

释义:初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1、春到三分暖。

释义:一到春天气温就开始回升转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描写春天的谚语荟萃

描写春天的谚语荟萃

春雨贵如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描写春天的谚语集锦,欢迎阅读。

1.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2. 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落雨至清明

3. 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4. 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5. 表示六畜不安。

6. 正月展春流

7. 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8. 立春晴,雨水均。

9.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0. 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1.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2.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3. 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4. 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15. 春天后母面

16.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7. 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关于描写春天的谚语

关于描写春天的谚语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 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 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 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 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描写春天的谚语是哪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描写春天的谚语是哪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