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鲁贵是一个不识羞耻、趋炎附势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园这两个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极为鲜明的。性格更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个人物是繁漪,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显示了曹禺优异的艺术才能。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家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乘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强调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同情象繁漪这样人物的内心苦闷,当然都是应该的,但说她的一切是“值得赞美的”,她的心灵是美丽的,则表现了作家在着重控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于人的摧残和损害的同时,对这些人自身的弱点缺乏批判,并且给予了过多的同情。对繁漪是如此,对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这样一个具有苍白空虚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着他那个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结局的处理上,显然表现了不应有的同情。周冲的年纪尚小,他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梦幻里,对现实缺乏深切的理解。这个年青人最后的惨
死,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愿望的对立,同时还暴露了这个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除了精神上、物质上都依附于周家的鲁贵以外,鲁家其余的三个人物都是属于社会下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鲁妈和自己的女儿四凤的几乎相同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虽然鲁妈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但仍旧无法阻止女儿走上她所恐惧的道路。四凤对社会现实是无知的,鲁妈和四凤是那样纯朴,容易受骗,因而她们母女的遭遇与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强烈地引起了人们的同情。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还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他粗犷,有力,最后《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毁灭了,他却走向自己应该走的道路。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由于作家主观上对产生这些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还缺乏科学的理解,把悲剧的原因解释为“自然的法则”,认为“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这种思想认识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程度,并且带来一些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弱点。在《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未删之前,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例如以性爱与血缘的伦常纠葛来展开戏剧情节的处理,不只有艺术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说“有些太象戏了”,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作家对支配人类悲剧的力量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但由于遭遇对他所写的生活非常熟悉,爱憎分明,剧中人物的真实刻划,读者或观众仍然可以从中看到这一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成功地概括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三十年的腐朽堕落的历史。
第2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暑假中的那几天,台风“韦森特”来临前夕,狂风雷雨大作。夜晚,我蜷在被窝,雷电一个接一个晃着我的眼,窗外的雨淅淅沥沥,风呼呼地打着它所触碰到的事物,恶狠狠。雷雨,雷雨,不经意间,我就想到了不久前度过的那本话剧......初读《雷雨》,看到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繁漪:“繁漪是和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走向了死亡。”是的,繁漪,不顾一切地爱上她的继子周萍。一开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为她这种背弃伦理的疯狂爱恋而感到不可思议和鄙夷,但随着对《雷雨》的深入了解,我开始敬她爱她。
像她这类女人,生存当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她的身心已变得乖戾多变。受着人的厌恶,道德伦理的禁锢,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得不到一丝自由的女人,在那一刻,她选择了面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愛!她疯了,大声地向周萍告白,那是愛,是嗔,是挣扎......繁漪,就像一朵在黑暗里悄声无息地绽放了的花,冷漠,诡异,妖艳,穿过被灼伤的眼睛,只逼进你的灵魂,去寻找苦海深处的共鸣。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最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颗被愛情遗忘的心,周朴园不爱繁漪,他的躯壳早已埋葬着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鲁侍萍的名字。是,我爱她,这个疯狂到让我心痛的女人。她像飞蛾般渴望灼热,用愛点燃她消逝的岁月,即使周萍不爱她。但在电闪雷鸣中,爱的光芒至少照亮过这场雨。
除了繁漪,还有四凤,看到结局,我真的对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感动惊诧与痛惜。在父亲的敲诈勒索,繁漪的妒恨打击,周冲的苦苦纠缠,承受母亲的压力痛苦,在最后又得知了如此肮脏丑陋的真相后,她选择了逃,逃离着充满捆绑和束缚的地方。可是在她身旁的是一个背负罪责,终生处于悔恨与惶恐的懦弱男人,无论在何地,他们的精神总会有个女人,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恶毒地诅咒他们......所以,作者也将死亡带给了她。
雷雨,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性内心最深处的欲望和邪恶,还有对愛的渴望和悸动。让我在这笼罩着黑暗阴霾中,还能感觉到一丝温暖光芒破云而出。这是对愛更为激烈的追求,冲破一切的追求。
第3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刚读曹禺先生的《雷雨》时,那种气氛的渲染和人物的描写是很让人感到压抑的。于是,刚读过这个剧本的序幕我就不愿再读下去了。整整一个星期,心里竟老是挂念着,忍不住继续读完了。
巴金曾说:《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因而,我就以一种读文章的态度读了这个剧本。读过之后,心里是很难过的。为这个悲剧的主人公感到难过,也为剧中那些无辜受难的人儿感到难过。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周朴园,故事的源头,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言行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图和阴险狡诈。假如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那么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可这只是个假设,事实上因为他的贪婪,他的无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但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
第4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已有好几遍,每次读后都有不同感悟,但是其思想内涵的浑厚性却使我一再回味。我想,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悲剧”;作品展现了不可把握的命运对人的控制,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命运悲剧”;它揭示人性和人的性格的弱点,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性格悲剧”。因此,作品的主题又是复杂的。作品通过周鲁两家的血缘纠葛和乱伦,揭示人的蛮性的遗留。从序幕中两位尼姑谈论的鬼神论,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为了爱而萌生出的忏悔和执着,最终直指那些为爱徇情的无知青年,每一个布景和情节都弥漫着对死亡的轻声叹息。死掉的人也许是终会获得新生的愉悦,而活着的人到是要被一辈子的苦痛所折磨。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鲁四凤——这个兴许会终生
第5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一场滂沱大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两个家庭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摧毁了一切本安宁的生活。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一切都结束了。
我最怜惜的是四凤和周冲。他们两个都还只是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和爱情充满着美好的向往,正努力勾画出幸福生活的蓝图。可是命运却让他们卷入这场悲剧。而周冲既可爱又大度。他愿意分出自己一半的学费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四凤。在他知道四凤与他的哥哥的感情时,他没有埋怨任何一个人,显得十分的理智和冷静,还说自己是胡闹。而当四凤悲伤得冲出去的时候,他不顾一切舍命救她,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既勇敢又懦弱。他们卑微的局限于等级阶级中,没有无畏地逃离封建社会的意念束缚。四凤一直犹豫的不敢将他与周萍的感情公布,而周冲因父亲的一句话,打消了分学费给四凤的念头。这
第6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台风来临,大雨狂作,雷声轰隆,给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此情此景,《雷雨》骤然出现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可能是巧合吧,我暗笑,决心拜读曹禺先生的大作——《雷雨》。
四幕悲剧,在雷声大作的景中也让心淋透了冰凉!是讽刺么?是报复么?是命运么?曹禺用他那冰凉的文字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整幕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蘩漪。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啊!即使没有看见过她,却也能感受到她浑身上下弥漫的忧伤!四凤也许是悲凉的,爱上了一个她不应该爱的人,并且当他们带着自己爱的结晶准备远走高飞的时候,以为幸福就在不远的前方的时候,发现身边的爱人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哥哥。乱伦,不,她接受不了,心痛,悔恨,羞辱,这突如其来的事实毁灭了她的青春,玷污了她的清白,践踏了她的尊严!
于是,她自杀了,毁灭才是她唯一的出路!周萍也
第7篇:读《雷雨》有感
《雷雨》是一出话剧。话剧和小说不同,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构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而话剧则是由一个个性格不一的人所构成的故事。《雷雨》之所以会成为名著,正是因为它成功的塑造了8个个性鲜明不一的人物。都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我为之着迷的是《雷雨》之中的这些人物。
周家的仆人鲁贵,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人物。通过曹禺的描写,觉
第8篇:读《雷雨》有感
读《雷雨》有感
我曾看过爱情温柔地凋零,才明白所谓真爱无敌的童话,只不过是当一丝情愫如细草穿沙般掠过心田时,人们彼此心照不宣的谎言,这原本就是个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独追寻着的灵魂游离在城市巨大的阴影之下,在每个到了极点的黑夜,失去自由的爱情便颓废地躲在墙角边喘息,冥冥之中,一切被注定了的就是这样永远被注定了。
想起了蘩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