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
七彩云南汇一园,民族风情尽体验
为了反映和展示云南2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以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为特色,计划由26个村落组成的云南民族村,于1992年2月18日正式开村。
展翅腾飞的金孔雀欢迎着您
这座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大门就是云南民族村的正门。在它的上方正中,那个展翅腾飞的金孔雀圆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吉祥幸福,兴旺发达。
白象迎宾
走进民族村,一组群雕:“白象迎宾”映入眼帘,夜幕降临,村里真正的大象会一一向大家敬礼、致意!
柔情似水的傣族
我们进入了傣家寨。傣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红河、玉溪等地。根据其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人们把她们分为水傣、旱傣和花腰傣,民族村里为大家展示的多为水傣的情况。
傣族民居为干栏式竹楼。它凉爽防潮,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多柱子,空间用于存放劳动工具等。上层则是卧室、客厅、门廊、露台等。
进入傣家,一定要脱鞋才能进屋,而且不能闯入卧室,否则将被认为是对主人的冒犯。傣族是一个极讲卫生、注意整洁、热情好客的民族,傣家少女(小卜少)大多长得体态修长、婀娜多姿,瓜子脸,柳叶眉„„傣族地区本身就是一个美女辈出的地方,这里的水,这里的山,这里的整个生态环境,孕育了一代接一代的傣族佳丽。傣族的小伙子一般都长得高挑、清瘦、精干。农闲时节,每人都会一手精致的篾活儿,傣族伙子还有另一手绝活儿——随便摘下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奏出各种悦耳动听的乐曲。
傣族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人的发育较早,一般在16岁左右,青年男女就开始谈恋爱了。到了恋爱的年龄,父母就会给儿子买一把手电筒、一个毯子,这两件东西,是傣族伙子谈恋爱的“导具”。傣族伙子出去谈恋爱叫“猎少”,“猎少”是傣语,直译成汉话就是“串姑娘”。劳作一天收工回家,吃过饭,打扮一番后,小伙子披上毯子,拿上电筒,就出去“猎少”了。田边、地头、场院上、大青树下、公路边都是“猎少”的好地方,“小卜少”们打扮得一个个花枝招展的,一伙伙地聚在一起打闹嬉笑,等待着伙子们的光顾。小伙子走到姑娘们的近前,用手电筒挨个照,他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后,就唱几句情歌,如姑娘有意,就会主动钻进伙子裹着的毯子里,双双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谈恋爱。当你在夜幕降临之后驱车进入傣族聚居的地方,借着汽车的灯光,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就会跃入你的眼帘——公路边、大青树下、寨子旁,一个个裹着的毯子下,露出四支脚来,这就是心贴心、脚对脚,头对头的傣族“卜帽”、“卜少”热恋的原生态展示图。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后,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就按照正常的嫁娶形式进行,如果遭到女方家长的反对,则采取“抢婚”的方式,“卜少”和“卜帽”约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卜少”假装干活或干活回家的途中,“卜帽”带着一伙人,把“卜少”栏下,“抢了”就走,“卜少”此时假装又叫又喊又挣扎的样子,当“卜少”家的亲人赶到时,“卜少”早已被“抢走”,生米煮成熟饭,既成事实后,“卜帽”家向“卜少”家赔上一些财礼,“卜少”家也就认下这门既成的儿女亲家了。傣寨里有着丰富的各民族工艺品
傣族的婚礼,民间称为“金欠”(结婚宴请之意),成婚仪式在新娘家举行,届时要杀猪、杀鸡、宰牛,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寨的父老乡亲。举行婚礼之日,在新娘家堂屋里设置“茂欢”(直译为魂棹),摆上一至三张篾棹,用芭蕉叶铺面,上摆煮熟的雌雄子鸡一对,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雌雄子鸡须用傣语称作“累累东”的芭蕉叶做成的叶帽遮盖。作好举行婚礼的准备工作后,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到新娘家的竹楼上,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开始时,主婚人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围棹而坐,一对新人面对主婚人而跪,亲友围于两旁。坐在茂欢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静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今天是个好日子,现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你俩恩恩爱爱结成夫妻,日子会幸福美满,愿生子会得子,盼生女会得女,祝你们幸福美满,永不分离„„
主婚人念完祝词后,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再抹一下舂盐棒和芭蕉后,摆在棹前。主婚人拿起一条长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缠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将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之上,表示将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后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合好、无灾无难。在座的长者也各拿两缕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念些祝福之词,拴完线后,婚礼仪式基本结束,婚宴开始,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致意。
结婚拴线,傣语叫做“树欢”,意为拴魂,这千古之俗至今仍在延续。关于傣族结婚拴线的习俗,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为何,找到宫中一个少年奴仆询问:“你知道我长大以后会嫁给谁吗?”奴仆张口便答:“我就是你未来的丈夫”。公主怒起,将手中的小刀甩向仆人,割破了仆人的额头,仆人也因此而被赶出王宫。经过无数的艰难困苦和周折,那仆人终于成为了另一个王国的君主,并且和他曾经入宫为奴的那个王国联姻。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公主发现新郎额头上的伤疤,知道他就是当年被自己用刀子划伤的仆人,悔恨万分,她当即表示,愿与丈夫心相印、魂相依,永不分离。并拿起一缕白线将两人的手拴在一起,表示永不分离。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结婚拴线之俗。
傣族结婚时,不仅要办婚宴,还要请歌手唱歌祝福。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点礼物或礼钱,表示祝福。
傣族地区与东南亚大部份地区一样都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小乘佛教是经缅甸传入中国,所以人们习惯上称小乘佛教的寺院为缅寺,也称奘房,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地区几乎是村村都有奘房。任何一座奘房里都只住着和尚,这也是傣族妇女大多不识傣文的原因,因为其寺庙同时也就是学校。
佛寺旁有座小塔厦,大家猜猜看是什么?那就是傣家的水井。水井的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时间是傣历六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到时候,身着节日盛装的傣族卜少(少女)和卜冒(小伙子),在欢乐的象脚鼓和芒锣声中,将傣家的吉祥水泼洒在客人身上,谁被泼得最湿最透,就意味着谁最幸运。
泼水节傣语叫“楞贺尚早”,意为傣历新年或六月新年,也就是傣历元旦。傣历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泼水节是在傣历的6月17日至19日,即阳历的4月13日至15日,每年这个时候,在云南的德宏、版纳、临沧、思茅、玉溪等凡是有傣族聚居的地方,都要进行盛大的泼水狂欢活动。
泼水节期间,在云南民族村的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里,泼水狂欢活动同样是延续3天,傣族少女们(小卜少)上身穿白色、淡黄色或天蓝色等浅色,镶有各种花边的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着红、黄、蓝色的金丝绒或其它质料的深色长筒裙,靓丽登场,她们用树叶蘸着银碗里的水泼向游人,泼得起劲儿了,就端起大盆和水桶来泼,傣家人有这样的风俗,水泼得越多,表达的情意就越深。当大盆小盆的水向你泼来之时,就说明泼水的人对你是情深深、意绵绵了„„水在泼洒,水花在飞扬,欢声笑语中,伴着傣家少女“水、水、水的欢呼声及象脚鼓、芒锣的打击乐声,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里人头攒动,盛情吉祥之水在人们的头顶、周围和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的祝福之光,整个傣寨和广场变成了一片沸腾欢乐的海洋。
入夜,围着一堆熊熊的篝火,数千人跳起了欢快的嘎央舞,(傣族的集体舞)通宵达旦,直到朝阳从滇池的东面水域缓缓钻出,朝霞映红了民族团结广场和傣寨时,人们才尽兴散去。
白塔是傣寨中最为壮观的建筑。它是仿盈江县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中间的主塔高23.6米,周围有40座小塔簇拥。塔刹上悬挂的365个风铃,不时发出悦耳的叮当声。声响告诉人们风力的大小,同时傣家人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会给人间带来吉祥。告别了傣寨,我们来到了布朗、佤、基诺、拉祜四个民族的寨子。[cy_page]
布朗族的崇拜
来到布朗寨,有一鬼神广场,这里充分展示了布朗族独特的生殖崇拜和原始信仰。广场的竹楼上,展示的是布朗族浪漫而自由的婚恋习俗。布朗族的婚礼一般举行三次:第一次:男认妻子,女认夫;第二次:庆祝第一个孩子出生;第三次:正式娶妻。你想了解其中奥秘,不妨上楼小坐一会。
司岗里的呼唤
走过竹藤桥,我们到达佤寨,这是“司岗里”广场。“司岗”系佤语,意为山洞,“里”,是出来的意思。这个广场表现的是佤族创世纪史诗《司岗里》所讲述的佤族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传说。人头桩、剽牛桩和木鼓,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民族原始、古朴、骁勇、浑厚的民族文化„„
追逐太阳的基诺族
基诺族寨子到了。在这个对天神、对太阳进行崇拜祭祀的太阳广场上,每逢特别的时辰或日子,基诺小伙子都要来敲响神圣的太阳鼓,而姑娘们则会跳起轻快的“三跺脚”。那种以花为媒的定情方式也就伴着竹竿舞的节奏悄然展开。那幢像诸葛孔明帽子的大公房,向你展示的是一个父子大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拉祜的传说
拉祜族历史悠久,以擅长猎虎而闻名。他们的族称“拉祜”就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而关于人类的起源,拉祜族认为远古洪水滔滔时,有一对兄妹躲在葫芦中逃过了劫难。从此,兄妹结为夫妻,人类得以繁衍。拉祜族村的葫芦广场上,身着盛装的村民们正围着大大小小的葫芦将人类起源的故事用歌舞向你娓娓道来,还热情地邀请你加入他们的歌舞行列。如果你是基督教徒的话,那你一定能在拉祜族教堂中找到知音。[cy_page]
品味白族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白族村,白族的“白”是圣洁、忠贞、团结、博爱的意思。大家首先看到的便是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微缩景观。它是按1:4的比例建造的。三塔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一组密檐砖塔,也是我国偶数塔中层数最多的塔。
接着是白族的扎染服饰店。扎染是白族著名的民间工艺品,近年来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所谓扎染,是将白布按绘制图案用线缝扎起来,染以靛蓝,染好拆线后即呈图案,美丽古朴。
在这里您能看到地道的白族工艺品
在大理石作坊。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得名,它石质细腻,光泽晶莹,花纹奇异,色彩斑斓,有“天然中国水墨丹青”之美称。
在木雕屋和草编屋,里面充分展示了白族儿女另一些精湛的手工艺制品。
在白族艺术馆,我们可以在里面观赏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蝴蝶标本。看完这些蝴蝶标本,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大理蝴蝶泉。
来到了民俗馆,那一幢幢、一院院整齐庄重的白墙青瓦楼房,会使你领略到白族人民的建筑艺术。中国各地的民居多为坐北朝南,即背风向阳,又温暖舒适。可大理下关地区是个风口,常年刮偏西的大风,而且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因此,房屋为沿东西向的中轴布局,主房皆坐西朝东,通常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由一幢二层楼的正房两侧各配一座厢房,以及正房对面的一堵墙壁共同围成的一座封闭式院落。这堵墙壁上绘有彩画,中央嵌有一块圆形大理石;从中午到傍晚,阳光照耀在墙壁上再反射到院子里,把整个院落照得十分明亮,通常被人们叫做“照壁”。“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楼房,四个角的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中央一个大天井的封闭式建筑。在民俗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白族婚俗陈列。
“一甜二苦三回味”让你在三道茶中去品味白族的细腻
花园茶社:
大家可能早就听说过“三道茶”了。所谓“三道茶”,即一甜二苦三回味。它象征着人生道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的历程。大家品尝了白族三道茶后一定会深刻体会到“人生如茶”。
白族本主庙:
白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信奉佛教,尤其是观音崇拜十分普遍。此外,信奉本主也是白族特有的信仰。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其实就是本土本地的保护神。
白族戏台:
这是白族人民每逢喜庆节日表演大本曲、白剧、霸王鞭等民族歌舞的地方。在白族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观音节。一开始是佛教的讲经庙会,于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开始,为期一周左右,在大理苍山东麓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现货山积”,各族人民把最好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节目带到三月街演出。后来,三月街逐步演变为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
聆听洞经音乐,感受纳西东巴文化的灿烂
来到纳西村,村入口处有尊雕像:手执长矛,战马腾跃。他的名字叫“三朵”,是纳西族的民族英雄。相传,三朵是丽江木姓土司的一员大将,在战争中神勇异常,屡建战功,木土司为其在玉龙山下北岳庙中祭祀。
在三朵神雕像旁,有两面壁画和浮雕墙,展现出浓烈的东巴文化氛围。其中壁画为东巴文彩绘而成,反映的是纳西族本土宗教东巴教的始祖东巴什罗创立东巴教的经典《东巴经》而得名,至今仍为东巴(东巴教经师)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浮雕则表现《东巴经》中《创世纪》内容。《创世纪》认为藏、纳西、白三族同祖,它记叙了三族的始祖崇仁利恩创世的艰辛,以及崇仁利恩后来娶妻生了三子(即三族的先祖)的故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高大的石牌坊,是仿照丽江狮子山旧时木土司府前的石牌坊建造的。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纳西族“三房一照壁”、“民居楼”、“工艺楼”等建筑。这些建筑围合在一起表现出丽江大研镇的“四方街”,展现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地——丽江城所具有的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古朴风貌。在这里的展室中,我们可以看到纳西妇女的“披星戴月”服饰;可以欣赏到被称为古乐活化石的《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这是忽必烈“元跨革囊”时以及明代由北方和中原流传到丽江的。穿过“花马坊”,翻过花园式的小山,“女儿国”的木楞房和“泸沽湖”便呈现在眼前。这里是摩梭之家。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丽江宁蒗县永宁地区,至今仍保持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家庭中以母系血缘为主,妇女地位高于男人。这种母系氏族社会遗迹,被称为“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在摩梭之家,我们可以一一参观祖母房、经堂、男儿房、姑娘房和阿夏房。
[cy_page]
热情如火的彝族
我们来到彝族村。彝族是我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以虎为图腾崇拜。大家看,正对村门的红砂石墙上巨大的“三虎浮雕”,粗犷而有生气,为我们引导着游览的方向。这是根据楚雄州牟定县风氏土司出土文物中的虎图设计制作的。转过石墙,又见远处又一硕大黑色“虎头”,那是一座人工虎山。
虎山前面是十月太阳历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雕刻着太阳、虎、火、八卦等图案。广场周围有十组月亮石雕。每个月球都分黑白两色,但黑白面方向各异,表明十月历中每个月月亮所处的不同位置。十月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外加5—6天年节。此历优点突出,月、日数整齐易记,季节性准确科学。它历史十分久远,约在夏朝就已使用,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的骄傲。在十组月亮石球的外圈,是十二生肖雕像。彝族古代以十二生肖记日,与汉族十二生肖不同的是:它以虎为首,而不是以鼠开头。再往前走,便是彝家民居。它是以滇南峨山一带的彝族土掌房为原形。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造价低廉。底层做厨房、厩舍,楼上住人,平台房顶,可晾晒粮食,也可作活动场所。土掌房里面有织绣楼、工艺楼、文化楼、土司楼等,各具特色,粗犷古朴与精巧细致融为一体。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节日里,白天斗牛、摔跤,热闹非凡;入夜,火把熊熊,照红夜空,青年男女尽情狂欢。这一切,充分展现出彝族人民那火辣辣的奔放性格。
香格里拉的歌谣——藏族村
木脑纵歌景颇族
铜鼓之乡壮族园
民族团结广场上的欢歌
在云南民族村里,除了一个个迷人的村寨外,在民族团结广场上,你还能看到惊险的傈僳族上刀杆、万人欢腾的景颇族木脑纵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妙趣横生的大象表演,这里的大象,在驯象师的调教下,会向游客敬礼,敬礼时鼻子向右一甩,象头一低,双腿跪下,引得游人开怀大笑,大象还会用长长的鼻子卷起一位姑娘,慢慢朝前行走,姑娘被大象软软的长鼻子卷在半空,忽悠忽悠地在空中摇荡,好不快哉!简直爽极了!但这种“爽”,是需要胆量和勇气,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当游人把食物赠给大象时,大象会频频点头致意,表示感谢!大象还会踩着人们播放的进行曲音乐节拍,踏着正步前进,这是大象的灵性加驯象师对大象精心调教和训练的成果„„真可谓其乐无穷。
该文章转载自【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第2篇:云南民族村作文
云南民族村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民族村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民族村作文1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去云南民族村。这是我第一次去云南民族村玩,也是第一次和新老师。新同学一起去校外教学!
到了民族村,大家就像一只快乐小袋鼠。首先,老师带我们去玩『疯狂列车』,当我坐上车时,心里一直紧张的蹦蹦跳,当车子往下冲时,因为没做好心里准备,所以整个人都弹跳起来,接着转弯时,更是像整个人都要往旁边飞出去了呢!此时,在列车上尖叫声连连,最后下车时,觉得松了一口气。接着,我们去玩“醉酒罐”,刚开始时,我觉得它比『疯狂列车』轻松许多,但随着它愈转愈快,我开始紧张了起来,但我不敢看外面,因为这样会晕头转向,于是我就看着中间的方向盘,但因为同学一直往同一个方向转,结果下车时我还是有点眼花撩乱。
乐园里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是『苏丹王大冒险』,我和同学坐在一台列车上,车子慢慢地前往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通道。通道里很恐怖,比如突然就冒出一个表情恐怖的人,他对着我们说:『如果你们继续往前走,就会受到我的诅咒』,让我担心会不会真的受到诅咒呢!还有龙在头上飞来飞去,感觉它就要把我吃掉了。虽然有点可怕,但也很刺激好玩,因为它会让我一直充满期待。直到冒险结束后,我对它仍意犹未尽,很想再玩一次。
这次的校外教学,让我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戏,真开心!
云南民族村作文2
每年的暑假,我最爱的莫过于游历祖国的山水,观赏风景,体验风土人情。今年的暑假,我就带大家来游览云南民族村,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吧!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滇池旁西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有24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从东门进入,伴着藏族的弦子,我们可以看到连成片的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村,都是干栏式建筑,人们能歌善舞,服饰艳丽。年轻的景颇族小伙子们,正在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节目。他们赤着脚踩着一片一片锋利的刀锋往搭架的刀山顶上爬,从一片海一样的烧红的碳火上趟,却能毫发无损!
随着观众的惊叹,我们往北边走,就到了大象表演场。看!有的大象正在用鼻子画画,有的正在用像水管一样的长鼻子喷水洗澡,如果你给小象喂了香蕉,它就会点头感谢!
沿湖水而下,一路循着“嘉琳嘉琳塞~”的歌声,我们来到了佤族村。木鼓敲起来,头发甩起来,迎宾舞跳起来……司岗里舞台上欢笑声、歌舞声一浪高过一浪。
走出满是吉祥物牛头的佤族村寨,往东边走,你可以游览吉祥的傣寨白塔;往西边走,你可以欣赏白族与纳西族村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去体验布朗族的婚俗;往北边走,可以看到高耸的彝家图腾柱,去民族餐厅品尝一下别具特色的民族风味,真是风情浓郁,多姿多彩。
最后,你可以漫步一条长长的花海小道,各色鲜花随风起舞,花香四溢,伴我们出了北门。云南民族村真是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云南民族村作文3
令我们期盼已久的春游终于到了,老师带我们兴高采烈地去云南民族村春游。
到了民族村,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仿佛仙境一般。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连绵起伏的西山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远处的云雾遮挡着山峰,仿佛给山姐姐披上了一块透明的纱巾,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欣赏完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就跟着导游去目睹各个民族的风采。首先,我们来到了满族村。满族的衣服和装饰跟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一模一样,满族姑娘们还会玩“空竹”呢!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回族村,回族的服饰可真漂亮呀!他们的特点是:女子们都围着面纱。哦,对了,我还认识了织布机、石磨和犁当中的一种工具“耒”呢!看完了这些,我们又来到了佤族寨。佤族最有特点的是:那里的人们都很黑,还不分男女都留着长发。佤族的乐器是鼓,他们的鼓跟我们常见的鼓可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都好奇地敲了一遍,声音非常好听。接下来到了佤族的一块墓地,是纪念两个人的,吓得我们赶紧从墓地旁的一把楼梯跑到了布衣族村。布衣族的衣服也很有特点,它的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游完了村寨,导游给我们每个小组发了一幅画,让我们用水粉涂色。我们拿到了画,赶紧做好了准备工作,就开始涂色。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画终于涂好了。我们把画放到了旅行包上面,又开始了呼拉圈比赛。我们兴致勃勃地按照要求开始了比赛。比赛结束了,可我们还没玩够。于是,我们就来到草地上打滚儿,真是无比快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太阳都偏西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民族村,美丽的民族村真令我们流连忘返。
云南民族村作文4
31日,我们在云南民族村参观,并且过了火把节。
云南民族村简直是小孩子的天堂,云南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都在园区内有村寨。我们可以一一去参观学习,感受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情。而且里面还有这些少数民族的玩具和食物,我都喜欢得不得了。
最有趣的有几个民族。一个是拉祜族,他们崇拜葫芦。一个是白族,他们跳的舞很有意思,居然用筷子做道具。一个是纳西族,他们的文字就像是画的画。
我们还欣赏了大象表演。我第一个坐在象鼻子上照相。大象的鼻子很粗糙。我最爱小象小城同学,它的样子最可爱,而且它还有绝活,会走独木桥,还会跟着音乐甩鼻子甩脚晃脑袋跳舞。有一个小朋友跟它合影,它居然做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晚上我们参加了火把节。离八点半还有一个小时,广场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爸爸妈妈们给我们三个小家伙每人买了一个火把,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往人群里钻了。
终于到了点火把的时候了。妈妈保护着我去点燃火把。广场上的人开始沸腾起来了。他们拿着火把里三圈外三圈,围着中间的篝火,又唱又跳地转起来。火把燃完后,人们又手拉着手,跳起了锅庄。大家都玩得快乐无比。
夜深了,我们准备回宾馆了。在半道上,我买了一个鬼面具,戴在头上,竟把一个姐姐吓了一大跳。不过,更多的人看见我,都是开开心心地跟我“哇”一声,反倒来吓我。大家都乐得开了花。
在一个路灯下,妈妈发现她的脚完全被弄黑了。大家再去看自己的脚,都笑了起来。爸爸赶紧给我们的几双黑脚照了特写。
云南民族村作文5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英才足球教练张老师,带着我们小分队去参观云南民族村。一路上同学们都纷纷议论,想象着民族村的模样。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看见绿油油的爬山虎包裹着石墙,远远望去,像用绿砖铺成的,石墙上刻着五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云南民族村”。所谓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一踏进民族村就感觉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人们穿着各族的衣裳,走在街道上,让人们得到的第一感觉就是,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翠湖公园。我不禁抬头看,这里的风景就像磁铁一样把我迷住了,一片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一群数不清而又美丽的海鸥……
接着,老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些面包去喂海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长廊上,一点一点地将面包抛给它们吃。湖面上的海鸥一见到有人抛食,就一群一群地扑了上去,像凌空展开的一道洁白的屏风。喂到海鸥的同学都在炫耀着自己的成功,有的还自言自语地欢呼着。而我在喂海鸥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面包高高举起,静静地等待着海鸥的到来。瞧!它们来啦!一只只可爱的海鸥都争抢着我手中的面包,我顿时哈哈大笑,笑它们一个个都是“贪吃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望望身后那一座座村寨,绿油油的`草地,鲜艳的花儿。再见了,美丽的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作文6
暑假里,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去云南的路线,真是好兴奋啊。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云南省会昆明。当踏上这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时,那种感觉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
昆明,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那里天蓝云白、花红草绿,四季如春,所以,昆明又是一座春城。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云南就有二十六个,昆明是民族和平的象征。在这里有一个民族村,汇集了二十六个少数民族特色于一地,展示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宗教习俗等,于是它成了中外旅游的圣地,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云南民族村。
到了民族村,首先看见的是一些商店的门面,有的卖烧烤,有的卖牛肉,有的卖果汁,有的卖民族服饰、特产,还有许多便利店……走进去,可以坐小火车、观光车,骑多人自行车。阿昌族、满族、白族、德昂族、藏族、苗族、壮族……来自各个民族的人们拿出自己的才艺绝活:唱歌跳舞,弹手琴、拍羊皮鼓、吹葫芦丝……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但最受欢迎的,还是吉象表演,他们把大象训练得多才多艺。在吉象表演上可以看见大象式按摩:在人的身上盖一层布,然后大象用它的“无影象鼻”来按摩;还有大象秋千:让一位嘉宾坐在两个大象的鼻子上,两个鼻子打了一个活结,就成了一个象鼻秋千;还有大象打球、踢球、画画、过独木桥……真的很好玩。
观看了许多村寨,让我们大饱眼福,看的肚子都饿了,我们品尝了许多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虽然有些不是很合我的味口,但我吃的很开心。
难忘的云南之旅,让人留连的特色民族村,我真的很喜欢,有机会我还会再来这里的。
第3篇:云南民族村作文
云南民族村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宏伟的建筑,摩天大楼,不计其数。街上的人们络绎不绝,形形色色。漫长的绕城公路,会让你晕头转向。车子行了10机分钟,也绕不出城。
昆明的绿色植物,显然要比别的差,可是只要你一到昆明的民族村。你就会发现,那里的千年大树,是昆明的绿色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就去了“春城”的民族村。
所谓民族村,就是指,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里面。他们分别在那里传扬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与风俗,让世界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民族村的大门前,千年大树无非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千年大树下,是人们拍照留恋、乘凉的最佳地带。千年大树枝叶茂盛,一片搭在另一片上面,没有一点缝隙。它的藤蔓,更是粗壮的出奇。它的藤蔓,有我的一只手指那么壮,可想而知,这藤蔓是经
第4篇: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
第5篇:万种风情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是云南省新兴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鸟语花香,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傣家竹楼,交错蜿蜒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
第6篇: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南民族村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云南民族村导游词1
各位朋友: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
第7篇:走进云南民族村
走进云南民族村
美丽的云南,其实拥有着许多个民族,云南民族村则可以向我们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民俗美。
下了车,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城,在旁边是“昆明古城”四个大字。沿着石板路走,就来到了民族村。
进去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圆形广场,在广场的四周,分布着各式各样的乐器雕像,有葫芦丝、芋、笛子……,听导游说,这个广场叫民族团结广场,象征着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第一站:傣族村。在里面,我看见了一座风情塔。塔顶上银色的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还有风送银铃的清脆声,让人感到动听悦耳。在风情桥上看着一幢幢美丽的竹楼,别有一番诗意啊!
第二站:彝族村。彝族村民的房子是用土和瓦盖的,这样的作用是冬暖夏凉,他们把这种房子叫做“土掌子”。非常实用!
第三站:白族村。白族人建房子很特别,像是四面被封住一样。所以
第8篇:万种风情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是云南省新兴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鸟语花香,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傣家竹楼,交错蜿蜒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
第9篇:云南民族村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
第10篇:云南民族村作文4篇
云南民族村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民族村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南民族村作文 篇1
我们乘火车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云南的省会昆明,一到昆明便听说滇池畔的海埂新建起了一座民族村,汇集了云南二十六个少数民族的特色于一地。从建筑外形到室内布置,从村寨环境到民间工艺,都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浓缩和再现。它成了中外人士旅游的胜地,于是我们也欣然向往。
来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几棵千年的古树,它们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吸引了许多游客。进入民族村的大门我们看支各种奇异的民族建筑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尤如走进了仙境,使人心旷神怡,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