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上海早晨散文
上海早晨散文
燕子低飞天有雨。这在小时候见到也就不为奇怪了,记得春天泥土新翻的时候,成群的燕子在田地里打转,那种场景也是蔚为壮观的。但是,现在在上海的小巷子里还能见到低飞的燕子,就很稀奇的了,至少在于我,是感到奇怪的。它们大概在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在大街上低飞、在怀旧版的屋檐的翘角上歇息。它们丝毫的不怕人,有时候,你的前脚快要踏着它了,她才“唧”的一声飞走,站在胡同两边窗户上搭出来的.晾衣架上,似乎低着头嘲弄的对着你笑呢?心情好的时候,我也常和它们追逐着玩。
喜欢清晨里的胡同,一切都还在睡意朦胧中,夜晚中那种看似繁华的、喧闹的、歌舞升平的、灯红酒绿的,这时候一切都消停了,都沉浸在睡梦中,只有燕子和我是清醒的,于是这一片天地倒像是我们的了。偶尔有几个宿醉的梦游人经过,但是,他们是不妨碍我们的清净的。
夜里下过雨的清晨最好,古老的屋瓦泛着青光,朱红的木门更红,乌黑的木门更乌,就是门上的油腻也显得青光泽泽,也不觉得难看了。青石街面泛着水光,湿润、柔和,似乎踏上去有一种柔软的感觉,带着弹性,走着走着,脚步就被弹起来,不由得轻快了许多,像是心里贯穿的音乐似的。如果还下着雨,撑着把翠绿的雨伞,走在小巷里,那感觉也是很美妙的。
第2篇:那些早晨散文
那些早晨散文
文学老师热爱苏联文学,进而扩展到那个时代的艺术及其他种种带有其文化印记的事物。课后她清唱了一首苏联歌曲,一种忘我忘情的情意,我在不远处一览无余,有种莫名的感动。王维的诗歌也创造出禅宗的“忘我”的境界,在没有主体介入的精神构建里,他人便可最大限度地感同身受笔者的处境,这是我深信“忘我”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让我觉得好的早晨,想好好记住,并无他意。
这样的早晨,没有痛苦,有的只是花好月圆,一种有理有据的美好。在往后的岁月里,若能想起过去的二三事,我总是感动于这些美好的早晨,平淡的事物全然新鲜生动,而不是耽于我生命里难得有的一两份算得上是峥嵘的东西。就在这样的早晨,我想起好几年前的在雾气奔忙的此时,随手抄起枕边莱蒙托夫的诗集,当时是四月份的凌晨,曙河欲晓,我微微痴了一下。“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到夜半更深”我与他不过是隔着迢迢百年的岁月,在那个早晨,仿佛相逢,一种悸动,笑从双脸生。相信窗边忽然腾飞的燕子应当是看见我与他的刹那见面的,我们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彼此,仿佛可以将快消失的夜半更深好好看个够,然后客观存在的百年岁月倏忽又将我们分离。
当然接下来的这个清晨还是有关这个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我曾有一段难熬的日子,不知眼前的岁月的岁月何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坐在轮椅上的我呆呆地凝视着眼前年轻力量的蓬勃,难受的不知所措。吃了一根香蕉,心神清爽,却依旧心事重重。那时候总是有种轻微抑郁的情怀,只是当时的自己离现在的自己实在太远了,当时心事的原貌我已无从考究。只是不经意的瞬间想起莱蒙托夫的一首《帆》:“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地下是沉静碧蓝地大海/而头顶上是金色地太阳/将要直面的/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我只是羡慕那种不宠无惊过一生的心境,在试探地去理解诗人的过程中,仿佛我已然获取心境,这是一种馈赠。那种从苦痛失望中突然获得心情的赦免,一身轻松的感觉总是难忘。明明风吹得让人不适应,可是那时的心情美得不能言语。只是忽有话想说,环顾四周,阒然无人。
上大学后,常有闷无端的感想,可惜却不能和杜丽娘一样在柳亸莺娇的花园里且散愁情。有时早早起来骑着单车去很远的地方看书。在看《阿信》的时候,突然有种心心相惜的感觉。阿信一生都在与自己佃农的命运搏斗,能够称得上是无忧而快乐的日子大概就是自己被逃兵俊作相救时在山中的岁月了。白天打猎,夜晚习字,仿佛战乱已然不属于人世间。及阿信老来相忆,对那段日子总是难以忘怀。我亦然。看完阿信的一生,我看着这个早春的早晨,真的好大好大,望不穿。看书倦怠之际偶尔想起以前,发现自己眷恋的是课后有空在风里转转,不一定要快乐,但心空。那时候迷恋《雪国》,在那个头次下雪的早晨惊呼着,似乎穿过这长长的走廊就是雪国。无杂念地吃着香脆的李子,对身边的一切顿时满足,只想看看楼下步履匆匆的人。我的眼光不经意间越过栏杆,对面有个喝牛奶的人,神色恬淡,慵慵懒懒,只是没想到那个场景被自己记住了好多年。有人同你欣赏早春之雪,自然是美事,不经意的路过与接近,反而有种暌隔的茫然。即使这陌生的人生轨迹终究是渐行渐远,但我当时的惊异与欣喜在往后的岁月里在无从找寻。只是现在的自己对往昔是只思不恋。我静静地看完书,稍作休息便走进这浩瀚无垠的清晨。我突然心血来潮注视着远山,光线暧昧模糊,山影带着与昨天深重的夜色相亲相爱的印记。吸引我的是那将要关掉的影影绰绰的灯火,我与那几户人家隔着人群、山体、路径,在冥想中体会他们的生活,那种沦肌浃背的真真切切啊。
也不过是简短的三四分钟的清唱竟让我想起那么多的早晨。在这不同场景却时间相似的时刻,我拥有着一样的心境。我不知如何用语言描述,却在观赏王维的诗句后内心顷刻分明。那些让人心安的早晨分明有种禅意,是在疲乏的日子里为自己心灵的开疆扩土,是一种自由意志对眼前命运的柔软抵抗。自我经历过那些动人的早晨后,鲜有当时纯净的心境,有太多繁复的情欲在心里,笑容难以透明。可不透明的又岂止是笑啊。我默默送别这那份动心,可那种动心又在我的忧愁感伤中重生。
那些早晨里的被文学浸染的女生,现在想来,我有点想见见她。
第3篇:初春早晨散文
初春早晨散文
迎春花早已打扮好,在春天到来的第一个早晨便出来迎接。它一看就是精心打扮过,那黄色的花瓣一层接着一层,每两朵花瓣的间隙又会有一片,如嗷嗷待铺的孩子般,努力地将小脸从兄弟姐妹中挤出来。下面是关于初春早晨散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初春早晨散文1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迈这轻轻的脚步向我们走了过来。今天早晨我刚起床就发现外面下雨了,这可是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只是这场春雨并不向人们经常说得春雨细如牛毛,飘飘洒洒,也许是由于刮风的缘故,这场雨下得很大。
七点钟我收拾好了一切准备去上学,跟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穿了雨鞋,打着雨伞。雨不停的下着,以往在路两旁锻炼的老爷爷,老奶奶们由于下雨都没有出来,使路两旁显得空荡荡的。地里也没有了以往的喧闹声,路上也冷冷清清的。
下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有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手拿
第4篇:《上海的早晨》观后感[推荐]
《上海的早晨》观后感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15车辆2 陈莹珠
摘要:提到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如今的80后、90后们估计知之甚少,读过小说原著的则恐怕更是凤毛麟角。这也难怪,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改造的事,小说场面恢宏博大,人物众多,情节错杂。应该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改造的曲折过程。小说对人物刻画也比较细致到位,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印象深刻。但对于现在的年青人,毕竟离得太远太远。
关键字:资本阶级 工人阶级 矛盾
电视剧的主线是反映以徐义德为代表的上海民族资本阶级和以汤啊英为代表的上海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所包括的人物还有地主、农民、商人、中共领导等各色人群。
上海是共和国最好的历史见证人,小说描绘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大上海,那些发生在黄浦江两岸的故事。全书以50年代
第5篇:上海早晨读后感(精选8篇)
第1篇: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导读:本文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提到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如今的80后、90后们估计知之甚少,读过小说原著的则恐怕更是凤毛麟角。这也难怪,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小说场面恢宏博大,人物众多,情节错杂。以下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上海的早晨读后感范文,供您参考!
《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提到周而复先生的成名小说《上海的早晨》,如今的80后、90后们估计知之甚少,读过小说原著的则恐怕更是凤毛麟角。这也难怪,这部小说主要描写得是解放初期,我国对民族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小说场面恢宏博大,人物众多,情节错杂。应该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初社会主义改造的曲折过程。小说对
第6篇:上海游记散文
上海游记散文
散文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上海游记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上海游记散文
上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去年寒假,我就和爸爸妈妈畅游了上海,领略了上海的美丽风景。
上海外滩
来到上海,当然不能错过上海的外滩了!于是,我们刚到上海,立即就奔向了外滩。啊!这里的景色真美,蔚蓝的水面波涛滚滚,风轻轻地吹过我的脸颊,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一只船停在码头,船头对着东方明珠,像在眺望它一样。我立马从旅行包中拿出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
上海购物街
吃完晚饭,妈妈建议大家去逛商场,于是爸爸便开车带我们去购物街。这里真不愧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上人流如潮。餐厅、商场、美食……真是应有尽有,但妈妈却直奔商场,原来她早就有目标了呀!呵呵,也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