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3 21:05: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蜂》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这种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的语文实践,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点评: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的确,想象是会飞的思维,想象是创造的雏形。课堂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思想,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创新的王国,自由驰骋。通过这样一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整首诗的内容,而且更好地带学生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三、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第2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一、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板书设计 蜂

为谁辛苦

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不求名利

为人类所造福

教学反思:

第3篇:《所见》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五彩池》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五彩池》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说明:教学活动中试图渗透的教学理念:

1、注重学生主体。

2、注重语文工具性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统一。

3、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注重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训。

5、尊重语文教育规律与特点,注重培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珍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认识、形成多样化的个性特点。

6、坚决摒弃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完整的序列和精确的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特将《五彩池》一课定位为兴趣式(即创设诱因,激发兴趣--自主领悟,再现情景--合作共研,完善认识--课内小结,深化效益)的开放式教学结构。

其具体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1)激趣导入(旅游广告);(2)审美欣赏(虚拟旅游);(3)整体感悟(畅谈旅游见闻);(4)拓展学习(网上旅游)。

一、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信任》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去果园摘过水果吗?都摘果哪些水果?有什么收获呢?

 2.美国作家盖尔.布兰克也去果园摘过桃子,想知道他特别的经历和感受吗?咱们一起来学习《信任》这篇课文吧。

 3.板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所见》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真6个生字,会写“诗、林”。

难点: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乡间小路。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赛诗会。导入:今天,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

 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信任》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查字典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根深叶茂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蜂》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蜂》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