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累并快乐着--为师衢州--为师衢州(网友来稿)
万安
大学毕业后,我决定从湖北到浙江衢州工作。当时,所谓的人才流动还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对于我的选择,许多亲友不理解,因为我当时可以在本地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而到一个新的地方,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困难肯定不小。但浙江那方教育热土却强劲地吸引了我--那里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率先在全国开展新课程改革,成为国家级的课程实验省;就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高中教育也在全国名列前茅,高考分数线稳居全国前三名,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地区。
来到衢州市航埠高级中学后,我知道要想开辟新的天地,就必须开展扎实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并且要有所成绩。
我首先从具体的零碎的班主任工作开始。刚开始,我发现这儿学生自觉性很差,自尊心又很强,感受到自己的传统教育理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观察,我发现运用“巧劲”还不如运用“蛮劲”,相信“勤能补拙”。紧接着,教师时间表换成了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我开始争取第一时间到位,试图用自己的“勤”去熏陶他们的“惰”。果然,学生很快理解我的用意,原来喜欢迟到的同学现在早到了,原来早到的现在到的甚至比我更早。值得我庆幸的是,班里的学风开始好转,成绩也节节上升起来。现在,我才理解所谓的教育理论都是空洞的,必须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并且身体力行。可能有人不明白我的做法,认为这样的活法很累。我想在所有的娱乐活动中,过后也许都有种失落感,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却能保持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并且撰写相关的文章。论文的定位并不在于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反思后,写一点零碎的教学随笔,包括自己的所思所感。近两年来,我先后在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了五六篇教学随笔。有人说,这些随笔对评职称没用的,还不如写点论文更有实用价值。对于这些善意的制疑,我想起了在大学里有幸听过李镇西的讲座,这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认为,教学随笔是教学反思后的最直接的对话方式,是论文无法比拟的,更是无法超越的。我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摆脱功利主义的真正的教学研究。
今年,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在浙江工作情况怎么样。我说,我很后悔。他略有些吃惊,等待我的解释。我说,来这儿之前,可谓意气风发啸傲江湖;但来这儿之后,我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太浅薄,压力太大。朋友笑笑说,有了压力才有动力啊!
回首自己的教学足迹,足以用白岩松的一句话来概括:痛并快乐着。现在最大的安慰就是憧憬学生两年以后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也愿为衢州这块教育热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高级中学万安
作者邮箱:wanan696@sohu.com
第2篇: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
从炎炎夏日到寒冬腊月,经过近半年的时间90学时培训终于圆满落幕了。期间经历集中理论学习、赴杭参加“千课万人”听课观摩,学员分小组磨课、试课等,无一不让我眼前一亮,所见、所闻、所学将使我一生受用。
参加90学时培训之前,我总认为自己是理科出身,在写论文、课题方面文笔远不如人家,所以写不出出色的文章也不足为奇。然而,陈加仓老师的话粉碎了我的想法,在他眼里这些无非是为自己偷懒找的借口。他说:“我的文笔不好,但我会想、会去做,然后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写出来,这就是案例、课题。华丽的语言我写不出来,但自己做过的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写。”陈特以自身为例,让我明白:要想自己有所作为,就要动手做,只有实践过才会写出实在的东西,与文笔无关。或许这就是“在做中学”的真正含义吧。我们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要在实践中去探究,去收获,而忘了我们自身也要在做中学,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高指明了方向。
赴杭参加“千课万人”观摩活动,经历4天的头脑风暴,总的感觉是“累并快乐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生本课堂”,真是受益匪浅。曾以为在自己的努力下,距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之不远,有时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走进“千课万人”活动,才体会到自己的那一步迈得何等小。我们不说名师们的课堂语言的精炼的当,因为人家毕竟是名师;也不说他们的教学设计如此的新颖而不是效果,因为人家是多次打造出来的精品课。只说我们也能做到的一点: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发展的人。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在名师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安静的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们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善于低头做题,而不善于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史打基础,体现只是的权威;美国的教育史培养创造力,对只是的质疑和怀疑,去核心价值是“简单、实在、培养创造力,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的“是什么的?”“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前三项,而美国的教育注重最后一项。
这次观摩活动收获是很大的,主要是在思想上。我学会把学生看做真正的人,正视孩子的出错,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在名师的指引下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声有色来。
在整个培训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组磨课活动,不身在其中绝对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与煎熬。很多次的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所谓磨课重点“磨”的是教案,我的初稿出来之后,我们组内的成员就全体出动,各抒己见,宝贵的意见跃然纸上。第一次试讲后,大伙摸摸脑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邮政编码”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学生对它几乎是全陌生的。在我给出的几组地址和相对应的邮政编码后,让学生去思考发现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明白相同省份邮政编码前两位数字是一样的,反之,也就是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之后的前三位、前四位、后两位也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对比中去发现。整堂课下来思路很顺,但课堂气氛很沉,显然学生学得毫无兴趣,而这堂课更像是常识课。怎样体现出数学味呢?让学生参与其中肯定会有些。于是,我指定几个地区,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查询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并思考在收集过程中发现了些什么。课堂上我有意打乱学生收集回来的数据,让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在说出理由的同时也就发现了邮政编码的前两位、前三位表示什么。在利用几个具体地址及相对应的邮政编码让学生回答编码的结构。由课后作业反应出学生掌握得很扎实,但我总觉得这次与上次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依旧不理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决定放宽自己的思维,不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是从零开始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本科虽然学的是邮政编码,但教材编写的意图肯定不是让学生去背邮政编码的结构,那么对于这个陌生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直接告诉他们并没有多大区别,既然这样那为何要再这花大把的时间来消磨学生的意志呢。想到这,我打算从编码的思想引入课堂。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学号入手,由学生自己分析学号得知:从左往右看,数字所代表的范围是从大到小的,反之就是从小到大。
像这样的数字就是编码。从学生熟悉的学号上让学生初识编码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出示一个信息完整的信封,让学生观察地址及相应的邮政编码,让学生去猜测各数字的意思,再通过采访邮政工作人员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从而加深数字编码的思想。做这样的改变,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自然就上去了。
“磨课”把我“磨”得自信满满,最后让我信心十足的站上讲台。结果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感谢我们11小组所有成员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也感谢90学时培训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以后我更会珍惜每一次机会,让自己茁壮成长。
第3篇: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
——采访花博会志愿者
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我想说,即使花博会上那些美丽的花不是你们所培育的,但这场盛大花会的成功你们有着必不可少的功劳。
她们没有花儿的美丽,但是花博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可爱的小水滴,共汇成这片话的海洋。
来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纺织化学工程系染整1232班的大二学生范超男就是这么一颗小水滴,她作为花博会志愿者的一名基础志愿者,她的责任是维护宁夏园的秩序,帮助来往游客。作为室外展区三班班长的她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协助她的组员共同管理好室外展区的工作,也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解的问题。在志愿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不管怎样她都微笑、冷静、诚实来应对,用最好的服务态度对待游客
第4篇: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
——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师十年有余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师是一种在整个从业过程中都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职业角色。初任教师时,我只是认为要做一个好的老师,只要以一颗炽热的爱心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可了。曾经以为爱心对于教师更为重要,高度的责任心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不可缺少的。十五年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地认识:做教师很累,但我们教师要学会苦中作乐,好好地享受生活。
会享受生活,就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就不会只把自己看作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就不会把自己看作是蠕动着身躯、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就会追求快乐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快乐!
会享受生活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