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悟空传读后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读《悟空传》有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从今何在所作的《悟空传》所出,出自玄奘之口。当时法明问玄奘,你想学什么,玄奘回曰:
我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的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众生皆可成龙,皆可成佛,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要心中的桎梏,在不能束缚我的愿,要一切的欲念都消弭,要所有的拥有都放下。禅讲顿悟,一花,一叶,皆可明悟,皆能得自在。
何来佛?何处有佛?打破。何来有?何处是无?放下。无可无不可,无不可无可,玄奘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时刻压在自己的心上。这天下众生,不离贪、嗔、痴三昧,打破亦如何,放下又亦如何?我们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其无奈与悲伤跃然纸上。
《悟空传》可以说是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被无数读者所追捧。虽说是网络小说,但也已有不下于所谓名著的思想内涵。
读今何在的《悟空传》,就好像读到一个寂寞的灵魂在歌唱。一些玩世不恭,一份迷惘求索,伴着悟空对自由的追寻、对自我的拷问,咚咚的敲在我们心上。
悟空是这篇小说的主角,也是人物刻画最丰满的。今何在一改人们心中孙悟空神通盖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或许大圣就像哈姆雷特,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不同的。在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这孙悟空,我就在这,大略的讲讲他,其他人物就不一一赘述了。
系统化的去说孙悟空,太难。所以,还是截取一些段落详谈吧。1.“可我不行!我头上的紧箍一天不除,我就一天不觉得自由”
这一点,倒是和原著以及《大话西游》对“紧箍”的设置有异曲同工之处。孙悟空,渴望自由,这是他最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愿望。在任何有关作品中都可以看出。毕竟,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啊,从古至今都如此。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紧箍,束缚、羁绊。于是人们才会渴望追求自由、追寻自己喜爱的一切。
2.“是啊,他现在就像一只被驯服的狗,除了汪汪两声,什么风浪也作不了喽”
“阿月看着孙悟空的背影,不由道:„这个人好像。‟”(这里今何在没写出来。没错,不用猜疑,就是像狗)
是吧?是不是似曾相识?和《大话》里那句台词“他长得好像一条狗”相映成趣。为什么会说他像条狗?我上面也说到了。相信看过《大话》的、并且看懂《大话》的读者,读到这里一定会有感触。很巧妙的嫁接,也传达了同样的意思。今何在用心良苦啊。。
3.“孙悟空在林中走着,脚下是柔软的落叶与蔓草,他想了想,甩掉了他的鞋子,赤足才在湿漉漉的土地上......他一纵而去,扯去了身上的衣裳,赤身裸体在丛林里纵情叫跳起来。直到他累了躺在地下,觉得身体正在和草地融为一体” “为什么俺会这样?”他自言自语。“因为你本来就是只猴子啊”...
这一部分,今何在几乎说了将近半页纸。我不觉冗杂,反觉厉害。就好比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重篇幅的描写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很细,细到每一个点。读者就更能直观去了解这个人物的心态。而这里,今何在描写的就是一种孙悟空渴望“回归野性,回归自然”的美好意象。孙悟空,毕竟本性是只猴子。
4.“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道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道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
这是一个极为奢侈的梦想,几乎不可能。但却又是一个人人都想拥有的梦想,哪又仅此孙悟空呢?仍是关于自由,或许自由,本身就是个很奢侈的梦想。生活中,有太多身不由己。因此,自由也显得格外珍贵。
5.如来道:“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抱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它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如何,便是如何”
其实,只截取这一段是很不科学的。大家都知道,这一段是如来揭秘“真假孙悟空”的真相。真假悟空贯穿全文,若要全部挑出来,恐怕很有难度。不过笔者这里要说的,就是真假孙悟空。最初我本以为是像原著一样,六耳猕猴。但其实又不是。按《悟空传》里所述,并没有两个孙悟空,假的那个其实是欲望化出得实物。参照截取的这段“阴谋论”,就更能说通了。
不过,能否这样去理解呢:假孙悟空就是他年少轻狂时的具体形象化。他现在的坦然,与之前的狂傲,正好形成一个对立。从中,他又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这让我又想起《大话》里有一段至尊宝看到以前作为孙悟空的他与观音还有唐僧争辩时的虚幻场景。
至尊宝很不理解孙悟空为什么会如此叛逆和目中无人。而《悟空传》中,真悟空在假悟空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一切都很像。他也很不理解过去自己为什么会那样。
很相似吧?
我也会想,要是某一天,我突然见到一个从前的我,在他身上我会看到什么?在他和我之间,我又看到了什么? 不过归根结底,这也仅仅只是本人的大胆猜想。今何在当时的用意是否如此,果真不敢妄加定义。
6.“他败了,但他败了吗?他终于还是逃出了我的手掌。金蝉子,他胜了。”如来拿着那根断金箍沉吟着。
是的。孙悟空没有败。他赢了。他找到了他一直向往的东西。是的。他自由了,他挣脱了束缚,跨越了羁绊,找回了自我。
这天,终还是没有遮住孙悟空的眼。
文中以孙悟空为视角时,曾多次出现过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又从哪来?”—— 名著《苏菲的世界》里一开篇就是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最基本,也最难回答。哲学家们终生的奋斗目标。
又比如,“天宫”—— 它似乎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之地,可偏偏它又是最束缚人的地方。这不像一片净土,反而更像个极权之地。
再比如,“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孙悟空接着说,“神仙原来是容不得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灵物的……” —— 妖,之所以为妖,是因为神仙管不了。仿佛就像世间被人嫌弃、遗忘的生物一样。好像与生俱来就被贴上了“邪恶、贪婪”的标签,由不得他们选择,也总不受世人的待见。仔细想了想,很多古代文学中经常会把世间分为神人妖三界,是在暗示当时那种深严的等级制度吗?“神”就是集大善者,“妖”就是集大恶者,凭什么?(汗,现在突然发觉小时候向往的“神界”就是中央集权的赤裸裸的代表啊有木有,幻灭。。。)
现在可以想象得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悟空传》。
感谢今何在曾带给我们如此精彩的小说。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够早点读到。不过也庆幸自己现在才读。因为或许现在的自己,能感悟到更多。
《西游记》是一块非常值得开采的宝,因为它自身的那种神话色彩可以衍生出更多新鲜且新奇的故事。不过也因为如此,总有隐患,那就是未必总是能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不知以后,还能否有机会再读到有关这部作品的一些酣畅淋漓的小说了。
“当西游的历史并不存在,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
“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
“纷纷落叶飘向大地,白雪下种子沉睡,一朵花开了又迅速枯萎,在流转的光的阴影中,星图不断变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几百代的荣枯,总有一片片的迎风挺立,酷似它们的祖先。怎能忘了西游?…… ”
以上很多内容摘抄自豆瓣读书《永恒主题和一种众生相》
第2篇:《悟空传》读后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今何在著)
以前有朋友推荐《悟空传》给我看,但实在由于篇幅太长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坐在电脑前将它通读一遍。而当我捧着已印成铅字的《悟空传》朗读给室友听时,不得不时常停下来调整自
己的声调和情绪。痞子蔡的作品搏得了欢笑,骗走了眼泪;安妮宝贝那灰色、阴郁、冰冷的文字也让人鼻子发酸。然而看今何在的《悟空传》,在笑过,哭过之后,我们更多地趋向于沉入思索。我们不得不把作品中的每一人角色,不论是人是妖还是神,都推到一个很“人性化”的层面去思考。三界当中,人是居于神之下,位于妖之上的。而作为平台的人托起的神又比人和妖高尚了多少?他们同样摆脱不了欲望,同样丑态百出。
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这师徒四人吧。
首先提到那几个主儿之首的唐玄奘,其实也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的化身。传统的《西游记》中,他人妖不分,给徒弟们频添麻烦;在《大话西游》中他婆婆妈妈,罗里罗嗦;而在《悟空传》中他也“开始对屋旁的花说话了:‘我不在时你们乖不乖啊?蚂蚁有没有来欺负你们?我昨天和他们谈判了,应该没事罗。以后见了他们,不要向他们吐口水了。’”但能成为这样三个弟子的师傅他也绝非等闲之辈。他在白晶晶的小屋里说过的几句话颇为经典————“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没有地方可去的,他们是流放者,你让他们回去,他们找不到来时的路,找不到过去的家园,就会死在某一个角落。”“这世上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做到的,有些人宁愿一辈子在路上走。”“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永远不失去,可有些人不相信这些,所以他们失去的,他们要不停地找回来,找一辈子。”这些话放在孙悟空身上应该算是很典型了。白晶晶说:“你在嘲笑那些看不开放不下的人吧。你简直就不是人!你什么都能抛弃,什么都能忘记!”他说:“你错了。我不是忘记一切,我是一无所有。”他简直不是人,他本就不是人。他是藏道法于心的金蝉子。
在“百年孤独”那一篇里,他改变了方向往北走。他指给徒弟们那堵透明的墙:“这就是界限。这个世界有你不能到达的地方,有你不应到达的地方,有你一辈子也不会去到达的地方,你的世界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大,界限也许就在你身边,可你却以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他向前迈了一步,停了一会,又迈了一步,这一步迈出时,他已穿过了那个界:“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可我怎么知道呢,我翻了无数筋斗也翻不出去,难道你用腿还能走出去么?”孙悟空说。“可是边界并不一定在远处啊。”
金蝉子最终让他的师傅如来佛祖承认这世上也有他算计不到的结果,而孙悟空尽管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可他始终没有翻出如来的手掌心,原因也就在于这个界限的超越问题上吧。
孙悟空,是西游中的主角,他比起其他人来更为个性鲜明,聪明伶俐,在西去取经的路上降妖保僧功不可没,但他爱憎分明,性情急躁,树敌不少。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崇拜他。“到最后天兵全退出老远,围成一个圈,孙悟空仍在独自疯狂舞动金箍棒。他不能停下,那意味着失败,屈辱的失败。他宁愿一直战斗到死。他只觉得天越来越暗,最后他已什么也看不清了。脑子里的,只有痛,和最后一点支持他战斗的意识。沙悟净、玉帝、太上、巨灵神和诸神将都围在圈外静静看着,他们象一群冷血的猎手,在等待着圈内的野兽把血流光”他们对孙悟空恨之入骨,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断,永不得超生,而又奈何他不得,诸神仙各个见他心惊胆寒,唯恐避之不及,“天界有着三大定律:
一、玉皇大帝最大;
二、当玉皇大帝和王母在一起时,王母叫你拔玉帝的胡子,你照拔;
三、若玉帝、王母、孙悟空在一起,前面两个是孙子,姓孙的才是大爷。”当然,除了这些既怕他又恨他的神外,还有爱戴和拥护他,崇拜他的妖和仙。花果山的老妖振臂高呼:“看看这是谁?孙悟空,美猴王,他又回来了!我们有救了!”紫霞仙子说:“我一直听说你的故事,你是我心里的英雄,真的。”牛魔王学着云中的身影摆着姿势:“唉,我永远都做不到他的造型那么帅。”
以孙悟空为典型代表的这样一类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偶尔会见到。他们为数不多,能干聪慧,性情直爽,他们深受一些人的爱戴、尊敬,还有羡慕。但社会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企图一手遮天,处处排队异己,他们视德才兼备的“悟空”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生怕一不留神,拿捏不紧,他们会窜上来,抢夺自己的地位与权利。悟空们在这种环境中于是分成了两类。一部分人深知高处不胜寒,耐不住那样苦撑的孤苦,于是退了下来,捞得个“弼马温”、“齐天大圣”这样的下仙职位,过起平庸而安稳的生活来;而另一部分便是那“大闹天宫”战斗到死的“妖猴”。
这部作品中描写了真假悟空及其之间的斗争,实际上
这正是人性中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邪恶,把握自我与随波逐流之间的斗争,二者总是几百个回合也分不出胜负。悟空总是看着那个头上没有金箍,身着草裙的“假悟空”想着自己是谁,哪个才是自己。而实际上那个“假悟空”才是其真正的、本质的体现。最终,“假悟空”被“真悟空”打败了。这样一个百战不怠的英雄败在了自己手中,无法战胜的恰恰是他自己本身,是
人性。而说到底,什么是真,又什么是假呢?
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现在你和他们没什么不同了,你们会在云雾里面无表情,毫无目的地飘来飘去,我曾羡慕你有灵魂,可现在,你却为了当神仙,把它丢了。”紫霞冷笑着。
“这样我便可以没有痛苦了。”孙悟空说,他用头去撞身边的树:“你看,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感不到痛了,这真是件美好的事。”
“痛苦是什么?你那么怕它?”
孙悟空忽然目露凶光,一把揪住紫霞恶狠狠地说:“当你梦见自己是一只松鼠的时候,在那大森林里,深夜,你有没有听到过那种嚎叫,当看见自己的腿被撕下来时的嚎叫!你害怕了?那你有没有听见过一种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你的天敌在啃骨头,它嘴里的东西还没有死,你还能听见它在挣扎,而下一个被嚼的,就可能是你!这种声音夜里会渗进你的梦里,你居然还能做个关于来年的美梦?你随时都会没有明天的!你在树上,一刻也不敢睡死,随时注意着不寻常的声响,你会担心,一睁眼的时候会看见一张血盆大口,你的身体随时都准备弹起来逃命或搏斗,每一个晚上都那么的长,直到天边的微光照到你的眼皮上,你会想谢天谢地又多活了一个晚上,为了你又赚到的一天,在这个白天你要尽情地蹦跳、狂叫,把所有能找到的吃的塞进嘴里,但是夜晚很快又来了,你甚至还来不及找到一个朋友,你会想你受够了!但是你都不能不活着,你恐惧着生,却又恐惧着死,你不知道你每天为什么这样活着。哦,现在你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做神仙!”
看着这一口气说完的话,让人无可奈何地想要去理解那些从高处退了下来,磨平了棱角的平庸的“悟空”们。
让我们来看看孙悟空和紫霞的那段故事,这里又不得不谈到欲望了。这欲望是世人都会有的,食欲、睡欲、情欲、占有欲......就连孙悟空也逃脱不了。而神仙们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降住了他,击败了他。
紫霞来到锁妖柱上那已没有了人形的孙悟空面前:“我不是松鼠,我是从西天的云彩中化出来的,那只不过是个梦。孙悟空,你以为你是什么?我喜欢的是金甲的英雄,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就象一团泥巴!那天我说喜欢你,因为你是猴子,我可以喜欢一只猴子,一朵花,随便什么东西!但爱是不一样的,你明白吗?你明白爱吗?你只是一只猴子。我是天宫的神仙,我不可能和一只猴子在一起。你记住了吗?我们永远是不一样的!别骗自己了!你还在做着你的梦吗?你还在想着天边的彩霞?你已经输了,输了性命,输了一切!你清醒过来吧,死之前,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你是孙悟空,妖王孙悟空!你永远不要想和我在一起,因为孙悟空是不能成正果的!”她看着他流血的眼睛说:“你要记住,花果山的天空其实是一片黑暗,在那儿看不见晚霞的!”
“......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他用最后的力气说。那头颅上的两点光芒开始慢慢地暗淡了下去,最终完全消失了,那残骸完全真正变成了没有生命的躯壳。
“你真的明白......你真的明白我想说什么吗?”紫霞怔怔地对着躯壳说话。她看见那只剩枯骨的手上还死死抓着的东西。那是一条紫色的披巾。
那只任凭雷击刀砍火烧狼咬鹰啄的猴子,尽管浑身半焦乎乎,半血淋淋,骨肉脱离,但两颗眼珠子仍不屈地放出紫霞熟悉的欢喜目光说:“那天,我答应你蟠桃会回来就和你一起看晚霞......花果山......的大海......我常在那里看太阳......太阳要落下去了......其实......我是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去呢?”但观音抓住了他的弱点,直击其要害,最终紫霞的一番话让那双眼珠子的光黯淡了下去,让那具残骸完完全全地成了一具没有生命,没有灵魂,失支了支持他战斗下去的意志的躯壳。是欲望支撑着他活下来,又是这种希望的破灭毁灭了他。
还有一个场景,是写在“百年孤独”里的。“你看。”如来一挥手,云散开来,露出一片青翠群山。“花果山......”孙悟空望着下方,眼光迷离,“我的花果山......它还在么?”他兴冲冲便跃下云头,直落向花果山而去,如来露出庄严的微笑,把手一握。天地忽然倒转,那山直压了下来。
如来正是利用了孙悟空对于花果山的向往,使这个一向精明的猴头被他收服,压入了五行山底整整五百年。
书中总有这样的镜头不断切换“五百年前”“五百年后”。事物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孙悟空勾销了生死簿,除名了九幽十类,天下灵长皆长生不死。他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必将遭到惩罚。然而从小在我们的心目中孙悟空就是个大人物,大英雄,我们欣赏赞同他所做的一切。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长大就意味着屈服,意味着抛却自我?就连那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最终也甘心做一个神仙,在云雾里面无表情,毫无目的地飘来飘去。于是不由得要去体味那句“是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游向同一个宿命呢?”有点宿命论的味道,可是在浩淼宇宙中,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第三个要说的当然是老猪了。老猪痴情,忍耐。就象在西行的路上孙悟空每天傍晚看晚霞时不做任何事一样,老猪每天夜里都要在夜空下凝视,而没有星星的夜晚他就显得异常易怒和脆弱,不禁让人要喟叹:这世间怎一个情字了得!
当天篷要被打下凡间时,阿月在他额上轻轻一吻:“你一定要忘了我,那样你会幸福得多”她将一粒丹药放入他口中:“咽了它,你就忘记了一切。忘记我,永远忘记我......”而那只刚刚出生的小猪却狠狠从嘴里吐出了什么东西。
猪八戒和小白龙一同来到了天界,他不管不顾地向前直飞,任凭身上脸上被划出无数血印,也不理会小白龙只顾四下找寻,肥大的身躯四处乱撞,东张西望把两只大耳朵甩来甩去很是滑稽。他忽然站住了,眼睛直盯住一处。小白龙看到了一棵桂花树,风雪中已变得光秃秃的,在高处树枝上挂着一个灯笼,内放一颗明亮的银星。树干上隐约地刻着什么。猪八戒冲上去抹去了树身上的雪,上面几个字:“天篷,家就在前面,阿月。”他站在那儿愣愣地看着那几个字,又突然猛冲入前方的风雪中。小白龙从未见过猪八戒那样的眼神,象风雪一样纷杂,那纷杂中却有星辰一样明澈的东西,那是他眼中映出的人影。
阿月对玉兔说:“暴风已经冲毁了银河,我们几十万年筑起的家园。天篷回来要找不着家了,不过没关系,我会一直在这儿等他,我在这里他就不会没有家。火焰烧过来了,你走吧,到下界去,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了天篷,请你告诉他,阿月在这等他,让他回家。”望着玉兔儿远去,她忽又笑了:“我真傻,天篷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你又怎认得出他来?他也许早忘了你了吧?但我相信,有一天他会醒来,然后他就回到这里......为了这一天我每天用星星排出图画,那是天篷和我才懂的图画,希望他能看见,想起我,回来。可现在,大风把一切都刮走了,记忆、爱情、希望,一切一切,都刮走了......但我不会走,我在这里等他......大风,火焰都不能让我离开这里。”
隐在风雪中的猪八戒身子开始颤抖起来,突然,他肥胖的身子跪倒在了地上。他咬住自己的手,无声地哭了。小白龙说:“猪八戒,过去啊,她在那儿等你,过去啊。”而他却向相反的方向没命地狂奔了下去。“忘记路,忘记回家的路!明知不可能相见,为什么还要记住?她很快就要结束这漫长等待了,大火很快就会烧过来,她会在期待中死去,带着她的美梦,好过她发现她苦苦等来的是一只猪!”他再回头时发现火已烧入了阿月的宫殿,于是他又冲了回去,狠狠地踩着阿月裙上的火苗,发出狂怒的吼声,用肥大的身躯去扑向火焰。忽然阿月从背后抱住了他:“天篷......天篷,你好......”猪八戒感到眼泪滴在他的背上,他笑了。火焰猛一卷,吞没了猪八戒还没完全绽开的笑容。
我将泪湿的抱枕翻个个儿,无法继续朗读下去。老猪算是最幸运的一个,他有过自己的家园,最终和自己心爱的人死在了一起。难道过份美丽的故事必须这么凄惨?当代世人,在切身利益面前是否个个都能象阿月那样无尽地守候,在生死关头是否人人都能象天篷那样冲入火海。
沙僧算是最沉默寡言,缺乏个性,不具杀伤力的一个人。这部作品中对他的描写虽不多却入木三分,让人倍生怜悯,尽管他曾卖辱求荣,出卖了孙悟空。在生死关头他扔出琉璃盏救了王母性命,非但没有得到煲奖,反而因打碎了琉璃盏而被打入凡间。当他用了五百年时间找寻碎片拼好琉璃盏,“颤抖着捧到”王母面前时,王母却说:“我要这东西还有什么用呢?”她一松手,那盏坠下,重新摔成粉末。沙僧愣愣站在那里,后来歇斯底里地大吼:“我要宰了你们!我要宰了你们这些兔崽子!来呀,我要杀了你们!”可是所有的神都看着他笑,他们都在笑,哈哈大笑。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这样一个和气沉稳,与世无争的人也终于忍无可忍嚣叫了起来,是什么样的力量激怒了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卑微的角色,他们兢兢业业做着他们的“事业”,指望能讨得某些人的欢心,用尽所有的精力,甚至不惜背后捅别人黑刀,而最终落得一无所有,让人嗤之以鼻,肆意嘲笑。这样的人何尝不让人觉得可恨、可气、可悲、可叹又可怜呢?
作者以看似轻松的笔触刻划了一个个生动的场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我们却陷入了沉重的思索。这四个人似已囊括了人世间种种,形形色色的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描写的群体,看看天宫里的诸位神仙,他们又比人类,比妖精们高尚了多少。看看这和我们历朝历代的朝廷皇族有多少区别,再来想想我们今天。
“是谁!谁摘来的桃子!这么小!”王母尖叫着。
阿瑶被拽了上来。“拉出去,打入凡尘!”
“不要啊,不要......”阿瑶泪流满面,拼命磕头,头破了,血染红了玉砖。
观音皱了皱眉,王母立刻就看见了,她的声音一下子变得温柔无比:“观音大士,我是不是有点太......其实......其实我是很和气的人......”。
“不是,地弄脏了。”观音说。
“还不把这个贱婢拉出去喂狗!!”王母歇斯底里地叫起来。
阿月离座跪拜:“还请娘娘饶了阿瑶吧。”
王母的脸色变得铁青,她转身向诸神说:“你们有听见她说什么吗?”
没人吭声。太上老君说:“月女神是说......”王母狠狠瞪向他。“我听见月女神说‘娘娘圣明,祝娘娘红颜不老’”太上老君赶紧一口气说完。
天宫里。“天篷,你可知罪?”玉帝问。
“知道,因为我扶起了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有罪。”
“不是,是你勾结妖魔,有人看见你在银河边和孙悟空密谈。”
“哈哈哈哈”天篷却笑了起来:“你要杀便好了,还要扯些这样的东西,无聊得很。”
“勾结妖魔,按律何罪啊?”平帝避开天篷的目光看下面的文武神仙。
太白金星凑上前:“老爷子,你说要什么罪吧。”
“混帐!孤是不按律处事的天帝么?”
“臣明白了,这勾结妖魔,可轻可重,可处以升官,大赦,流放,极刑。”
“还能升官?孤怎不知道?”
“孙悟空不就升了吗?”......“快说,天篷按律当处何刑呢?”
“这,此人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当然是————极刑!”玉帝摇摇头。
“啊?要不,流放?”玉帝摇摇头。
“他毕竟是天宫大吏,天恩浩荡,就赦了他吧。”玉帝摇摇头。
“这,这,天篷他,他打入敌人内部,得到重要情报,建议升为天兵总元帅!”玉帝还是摇摇头......我不禁要为作者犀利的笔锋拍手叫好,这样的观音,这样的太白太眼熟了!完完全全的一部“官场现形记”。
欲望,无处不在。“妖精”为了作人,用几十万年来修得一个人形,人们梦想着做“神仙”,而为“仙”的又担心着人和“妖”的侵犯。欲望带来了希望,而欲望也可以毁灭一切,因为自然界有度的存在,有界限的存在。
第3篇:《悟空传》读后感
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今何在著)痞子蔡的作品搏得了欢笑,骗走了眼泪;安妮宝贝那灰色、阴郁、冰冷的文字也让人鼻子发酸,《悟空传》读后感。然而看今何在的《悟空传》,在笑过,哭过之后,我们更多地趋向于沉入思索。我们不得不把作品中的每一人角色,不论是人是妖还是神,都推到一个很“人性化”的层面去思考。三界当中,人是居于神之下,位于妖之上的。而作为平台的人托起的神又比人和妖高尚了多少?他们同样摆脱不了欲望,同样丑态百出。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这师徒四人吧。首先提到那几个主儿之首的唐玄奘,其实也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的化身。传统的《西游记》中,他人妖不分,给徒弟们频添麻烦;在《大话西游》中他婆婆妈妈,罗里罗嗦;而在《悟空传》中他也“开始对屋旁的花说话了:‘我不在时你们乖不乖啊?蚂蚁有没有来欺负
第4篇: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初遇此书,是在高二——一个为青春奋斗的季节。封面上简单的画面还有那一段唯我独尊,气势磅礴的话深深吸引了我。“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心,都明白我意;要那众佛,都烟消云散。”于是我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书浅绿色的《悟空
传》,这是我第一次对一本小说产生如此深厚的兴趣。
高中读到此书,我看到的就是爱情和奋斗。这也是青春不可或缺的两
个话题。
爱情篇
悟空与紫霞
“你不觉得晚霞很美吗?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坚持向西走下去”对一个除去记忆的的猴子来说他什么都忘记了,唯一没有忘记的就是那晚霞,一个印在心里的东西是什么都除不去的抹不掉的。“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这是何等的专一,在悟空和紫霞的爱情世界里,在失忆与被软禁的两不沟通的情况下,那晚霞成了他们唯一的信物,唯一的交流方式。“我
第5篇:《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借用了这些人物探讨了神与妖的矛盾关系,欲望、贪念、洒脱…继而引出更深的思考,我个人把这种思考认为是对自由的思考。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欢迎查看!
【篇一:悟空传读后感】
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它是一只倔强到可爱的猴子,宁愿死,也不愿输。面对玉帝,面对如来,面对诸神列佛,面对夜叉鬼怪,亦如此。即使五百年的时光让他遗忘了许多往事,他仍会记得那片天穹之中,有紫色的晚霞静静凝视着他,许多人以为他不懂得爱,其实是他不懂得如何去爱。
他活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中,他是这天地最纯真的一滴眼泪,幻化成石猴,孤独的面对这个世界。许多人都在看着他,算计着他,神与妖,佛与魔,爱与恨,嗔与念。太多漫长的时光中,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陪伴着他,他以为世界就
第6篇:悟空传读后感
读《悟空传》有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初识悟空是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真正的认识悟空却是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在这里,孙悟空被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虽然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悟空形象不同,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距离更近了一步,仅仅是因为在悟空的身上有了人性,有了和人类交流的共同语言。
据文中所写悟空其实当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早已死去,而后来的两个悟空都是他欲望化成的实物。一个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是那个谁都不怕的美猴王;另一个唯唯诺诺、一心向佛,是那个头戴禁锢的孙行者。一个打死唐僧,搅乱龙宫地府,手握紫色纱巾;一个忘记一切,被仙界所累,为摆脱俗物而困惑。哪一个是真正的悟空?而他们又都是真的,是齐天大圣灵魂中的两个侧
第7篇:悟空传读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敏妤滢”为你整理了“悟空传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呼兰河传读后感 推荐度: 名人传读后感 推荐度:
第8篇:悟空传读后感
篇1:悟空传读后感
五百年沧海桑田,五百年时空交错,五百年爱与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这里彰显出无助与无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西游路,我们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虚无了,就同归来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有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台,我们都是舞者,有时会梦想着具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随心所欲,但是《悟空传》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孙悟空,看到了唐僧师徒的迷茫与困惑 „„.理想与宿命、爱情与自由,一直是《悟空传》探讨的主题,唐僧师徒四人面对早已注定的命运,终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孙悟空、猪八戒虽然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不过是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