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2 08:07: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

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

刘蓍遗簪:讲述孔子和学生遇见一个女子将头上一根蓍草簪子丢失了,十分伤心难舍的故事。后来,用来形容怀念故人,不忘旧情。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刘蓍遗簪

典出《韩诗外传》。

春秋时,孔子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一天,他们路过一个名叫少源的地方,看到有不少人正在割蓍草。蓍草是一种多年生的直立草本植物,也是一种药材,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疼痛及毒蛇咬伤;妇女们用蓍草制作蓍簪,用作装饰。

在一条宽宽的.河边,他们看到一个割蓍草的女子正神色黯然地哭泣,而且哭得十分伤心。孔子听到了,不由十分奇怪,停下来对随行的学生说:

“这女子哭得太伤心了,你们谁上前去问她一下为什么哭?”一个学生听了,便上前询问说:“姑娘,什么事使你哭得这样伤心?”

那女人见有人询问,擦了擦眼泪,抬头回答:“我刚才割蓍草时,不小心把头上一根蓍草簪子丢失了,因此伤心得哭了起来。”

那名弟子回去向孔子说了,孔子旁边另外几个弟子都纷纷议论说:

“原来是丢失了一根蓍草簪子,我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为这么一点小事竟哭得这样伤心,太不值得了!”

另一名弟子上前安慰她说:“姑娘,你割了这么多蓍草,不过丢了一根蓍草簪子,就别再哭了,回家再做一根不就好了。”

那姑娘说:“这根蓍草簪子,是我丈夫做了送给我的,我已戴了很多时候。我自己再做一根新的,又怎能替代得了呢?”

孔子听了,对弟子们说:“她哭得很有道理。有些事情,仅仅从表象上看,是不能辨别出本意的呀!”

后来,“刘蓍遗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怀念故人,不忘旧情。

第2篇:刘关张生死之交历史典故

刘关张生死之交历史典故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3篇:遗簪堕屦成语解释

遗簪堕屦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遗簪堕屦

【标准发音】:yí zān du jù

【繁体写法】:遺簪墮屨

【遗簪堕屦是什么意思】:簪:针形首饰;屦: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

【遗簪堕屦成语接龙】:巨细无遗 → 遗簪堕屦 → 屦及剑及

【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比喻旧物或故情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

【yí zān du jù】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对应近义词】:遗簪弊屦、遗簪坠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

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

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李逵断遗案的历史典故

中秋过后第二天,李逵在东阿县替钱知县断完“奸情冤案”,拿起两把板斧,刚要下堂,忽听堂下有人高喊:“李头领别走,我们的遗案请头领公断。”

李逵一愣,向下看去,见两位穿着讲究的男子,一边喊一边分开众人向前挤来。

钱知县见到这两人,惊得脸上汗水像豆粒般滚落下来,急忙对李逵一揖,言道:“李头领,请你断案,我到后堂有事,去去就来!”说罢溜出大堂。

李逵环眼一瞪,大嘴一咧道:“你们是何案,状告何人?快快讲来!”

张仁向前叩首:“我乃东阿城西张家庄人士,姓张名仁,状告我弟张义,他多占我父母遗产四十五亩林地。父母病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蓍遗簪的历史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