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从课前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入手,自然地过渡到小朋友去春游划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公园划船,玩得可开心了。再仔细观察第二幅主题图,让学生帮助图中小朋友解决问题,最后出示第三幅完整的图,让学生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的过程,学会收集有用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了解用递等式计算来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意义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乘除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最后,通过帮老师给小朋友“分矿泉水”、宣传牌上三角形的数量、以及后面的《知识城堡》上所有的练习,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两步运算算理的理解,从而提高读图、识图、语言表达图意和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
在新课前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再通过帮助图中小朋友解决在春游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巩固练习中解决帮老师给小朋友分矿水问题等情景的创设,以及后面《知识城堡》上的多种练习的训练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整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例4的教学中,特别是主题图呈现的顺序,我考虑了很多种呈现方式,先出示第一副图,还是先出示第二幅图,或者两幅图同时呈现,最终我还是决定先出示第一幅图,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我再出示第二幅图,问学生小朋友在游玩时碰到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最后出示第三幅完整的图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要整体观看两幅图的`欲望和需求,从而让学生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看图、读图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解答。
(三)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整堂课中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进行板演,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我并不时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谁能看懂这个算式?”,“这样的算式你理解吗?”,“谁能解释一下这个算式吗?”注重学生的错例分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算,你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1、主题图的呈现顺序怎样更合理,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2、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扶”、“放”的“度”?
3、递等式在第四册整册教材中只有本节课出现,而且在课后的练习中没有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递等式及写法,让学生对递等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两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还可以写递等式计算,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练习中用这样的写法进行计算,但不要求全体生掌握这种方法,不知道这样的处理是否恰当。
第2篇: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 学 设 计
河南省新野县溧河铺镇田口学校 王 玲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59页例4和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初步地了解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初步地了解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鼓励探索法、激发兴趣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勇于尝试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互帮互助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倍数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2、示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初步地了解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出示学习指导: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地看书: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59页例4的内容:
1、认真观察两幅图画编一道应用题。
2、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道应用题。
3、想一想:例4的做题过程。
(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认真!做题做得又对又快。)
二、先学环节:
1、学生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看书。
2、检测:
(1)同学们,自学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谁愿意说说例3这道题是如何计算的。(2)同学们自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比谁做题做得又对又快!(指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做题的情况。)
三、后教环节:
1、更正:
(1)学生演板结束后,讲述:观察黑板上做的题,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吗?下面请几位小老师上来批改一下,对的打“√”,错的打“×”,并在旁边更正。(学生用黄色粉笔更正)。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题,做的对吗?为什么?更正的对吗?为什么?书写的怎么样?做对的同学请举手。(3)用同样的方法评讲其它的题。
2、讨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讨论:
在做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动你的小脑筋认真去想,3分钟时间,看哪个小组讨论得又对又快!
(2)指名回答,对回答好的学生加以鼓励。对回答不对的学生,让会的学生帮助他。
3、今天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当堂训练:
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下面请同学们运用你们今天所收获的知识独立的完成课堂作业。(课件出示)
一、必做题:
1、课本61页的第5题。
2、课本61页的第6题。
二、选做题:
我们班有22名男同学,20名女同学。7名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三、思考题:
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各3个,结果都得37。
教学反思: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对于极个别学困生来说,可能有一些难度,应在“兵”教“兵”上下功夫,争取使学困生的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3篇:《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7= 45÷9= 63÷7= 18÷9=
32÷4= 56÷7= 27÷9= 6×8=
72÷9= 8×3= 35÷7= 64÷8=
9×4= 24÷3= 5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里面有几个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的例题4(课件)
(1)先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再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的'画面,“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多少辆呢?”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
(3)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编一道应用题。(小组合作)
(4)小组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道题?
(5)汇报讨论结果。
重点强调: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6)独立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第4篇:《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7= 45÷9= 63÷7= 18÷9=
32÷4= 56÷7= 27÷9= 6×8=
72÷9= 8×3= 35÷7= 64÷8=
9×4= 24÷3= 5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里面有几个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的例题4(课件)
(1)先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再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的画面,“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多少辆呢?”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
(3)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编一道应用题。(小组合作)
(4)小组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道题?
(5)汇报讨论结果。
重点强调:应用题解答完后,
第5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
第6篇:《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
《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7= 45÷9= 63÷7= 18÷9=
32÷4= 56÷7= 27÷9= 6×8=
72÷9= 8×3= 35÷7= 64÷8=
9×4= 24÷3= 5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56里面有几个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的例题4(课件)
(1)先认真观察第一幅图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再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的画面,“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多少辆呢?”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人?
(3)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编一道应用题。(小组合作)
(4)小组讨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道题?
(5)汇报讨论
第7篇: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分组梳理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课本第一个红的: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乘加)
总人数 = 已分组的人数 + 剩下的人数。(渗透分析法)
分步解答,交给学生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2、考考你:小汽车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乘加)情境图上的信息
总辆数 = 小汽车辆数 + 大汽车辆数。(巩固分析法也是巩固乘加)
3、课本第二个红点: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乘减)
小汽车辆数+大汽车辆数=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辆数(渗透综合法)
4、考考你:(自主练习第3题)
小青买了2筒乒乓球,每筒8元。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乘减)
边讲边练
5、重点是教师总结: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闯关练习(巩固练习)
第一关(基
第8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