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1 09:52: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范文

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锥侧面展开图这一节是第24章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节,是学生对圆锥图形已有的基本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概念和性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轴面图的认识,圆锥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几何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平面图形知识可以解决立体图形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圆锥及其特征,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并能利用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同时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圆锥的基本性质和轴截面解决有关圆锥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培养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圆锥的轴截面及其在计算圆锥表面积中的应用,能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是教学重点;考虑到初中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极限性,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为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捉住变与不变,引导学生得到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发现法和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初中阶段立体图形的学习是转化为平面图形,知识的获取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教与学通过三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化抽象为直观,从而突破难点,揭示重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即培养了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又克服了教学中只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逐步培养学生“会学”的本领。

三、导教过程分析

1、导入课题

(1)复习圆的面积及周长,扇形的面积,弧长的计算公式

( 通过回顾这些公式为推导圆锥侧面积公式作储备)

(2)复习提问圆柱的特征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利用迁移规律,从学习圆柱的思路和方法中得到启示,有助于本课题的学习。)

2 、创设问题情景

活动一 是将平面图形旋转成立体图形猜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了解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及其特征。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学习。)

活动二 是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实验;

(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观察,让学生较直观地认识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理解圆锥侧面积的计算转化为扇形面积的计算。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三 是对圆锥轴截面的认识;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加深对圆锥的整体认识,理解圆锥的轴截面是两母线为腰,底面圆的直径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突破重点。)

3、启发引导 发现结论

n 问题:1、 圆锥是怎样形成的?及有关概念?

2、 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平面图形?它与底面有什么关系?

3、 圆锥轴截面的认识教学:

①圆锥的轴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

②轴截面的`各元素与圆锥各元素之间的联系?

③已知轴截面的哪些元素就可求圆锥的表面积?

4 、 怎样计算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

(让学生观察、探究,合作讨论、归纳,老师引导,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扇形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计算。 利用导问作为向理性探索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4 、 引导学生 理论验证

.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

把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与圆锥顶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母线

.连结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1.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

母线长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2.把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

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总结 : 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5、运用公式 解决问题

例1生活中的圆锥侧面积计算

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如果想在某个牧区搭建15个底面积为33m2,高为10m(其中圆锥形顶子的高度为2m)的蒙古包.那么至少需要用多少m2的帆布?(结果精确到0.1m2).

例2、已知:在RtΔABC, 求以斜边AB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全面积。

分析:以AB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由公共底面的两个圆锥所组成的几何体,因此求全面积就是求两个圆锥的侧面积。

例3.童心玩具厂欲生产一种圣诞老人的帽子,其圆锥形帽身的母线长为15cm,底面半径为5cm,生产这种帽身10000个,你能帮玩具厂算一算至少需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吗(不计接缝用料和余料,π取3.14 )?

6、知识运用 (一)

1.填空、根据下列条件求圆锥侧面积展开图的圆心角(r、h、a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

(1)a = 2,r = 1 则 =________

(2) h=3, r=4 则 =__________

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r =4cm,高线h =3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是 —— 度。

3、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展开图的圆心角是___度;

圆锥底半径 r与母线a的比r :a = ___ .

拓展应用( 二)

1 把一个用来盛爆米花的圆锥形纸杯沿母线剪开,可得一个半径为24cm,圆心角为118°的扇形.求该纸杯的底面半径和高度(结果精确到0.1cm).

2、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6,一只蚂蚁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B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圈再回到点B,问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手工制作、已知一种圆锥模型的底面半径为4cm ,高线长为3cm。你能做出这个圆锥模型吗?

7 、归纳小结 整体把握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母线为半径,以底面圆的周长为弧长的扇形

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圆锥的底面半径r、高线h、

母线长l 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

8、作业设计分析

1、习题24.4. 复习巩固

综合运用

拓广探索

2 、课外手工制作 高为8厘米,底面半径为6厘米的圆锥

四、板书设计分析

课题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n 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c×母线长l

n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圆锥的底面半径r、高线h、

母线长l 三者之间的关系:

L=h+r

例题

第2篇: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2.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

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

2.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

4.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圆柱的形成手段和圆柱的轴、母线、高等概念及其特征;

(2)会用展开图的面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2.难点:对侧面积计算的理解.

3.疑点及解决方法: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为什么是底面圆的周长有疑虑,为此教学时用模型展开,加强直观性教学.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小学,大家已学过圆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圆柱形的物体,涉及到圆柱形物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问题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7.2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要研究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圆柱是生产、生活实际中常遇到的几何体,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在小学已具有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用矩形旋转、运动的观点给出圆柱体有关的一系列概念,然后利用圆柱的模型将它的侧面展开,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并能将这矩形的长与宽跟圆柱的高(或母线)、底面圆半径找到相互转化的对应关系.最后应用对应关系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幻灯展示生活中常遇的圆柱形物体,如:油桶、铅笔、圆形柱子等),前面展示的物体都是圆柱.在小学,大家已学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出圆柱有哪些特征?(安排举手的学生回答: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面,这两个圆相等,侧面是曲面.)

(教师演示模型并讲解):大家观察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安排中下生回答:圆柱).大家再观察,圆柱的上、下底是由矩形的哪些线段旋转而成的?(安排中下生回答:上底是以A为圆心,AD旋转而成的,下底是以B为圆心,BC旋转而成的.)上、下底面圆为什么相等?(安排中下生回答:因矩形对边相等,所以上、下底半径相等,所以上、下底面圆相等.)大家再观察,圆柱的侧面是矩形ABCD的哪条线段旋转而成的?(安排中下生回答:侧面由DC旋转而成的.)

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直线用叫做圆柱的轴,CD叫做圆柱的母线.圆柱侧面上平行于轴的线段都叫做圆柱的母线.矩形的另一组对边AD、BC是上、下底面的半径。

圆柱一个底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底面的垂线段叫做圆柱的高,哪位同学发现圆柱的母线与高有什么数量关系?(安排中下生回答:相等.)哪位同学发现圆柱上、下底面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安排中下生回答:平行)A、B是两底面的圆心,直线AB是轴.哪位同学能叙述圆柱的轴的这一条性质?(安排中等生回答:圆柱的轴通过上、下底面的圆心)哪位同学能按轴、母线、底面的顺序归纳有关圆柱的性质?(安排中上学生回答:圆柱的轴通过上、下底面的圆心,且垂直于上、下底,圆柱的母线平行于轴且长都相等,等于圆柱的高,圆柱的底面圆平行且相等.)

第3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课件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课件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课件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课件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2.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

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

2.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九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新)课件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预习要求:

1.先精读教材P149-P152初步了解圆锥的有关概念,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2.本节要点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中的最短路径,通过观察圆锥的形成过程,理解它的基本概念,认识它的底面、侧面,感受“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绕一直角边进行旋转,观察旋转后的几何体,思考圆锥的形成过程。4.剪一个扇形,并将其卷成一个圆锥,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5.回顾半径为r,圆心角为的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课前准备与提示:

带上我们的激情,动力和目标,让我们前行!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只要激情在,一切皆有可能!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圣诞节当天老师收到了一顶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九年级数学上册 28.3.1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圆锥的侧面积展开图是扇形,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重点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教学难点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由具体的模型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认识圆锥各个部分的名称

把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圆锥模型沿着母线剪开,让学生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学生容易看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如图 28.3.6,我们把圆锥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与圆锥顶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母线,连结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如图中a,而h就是圆锥的高。

问题:圆锥的母线有几条?

(二)实践与探索 :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问题;

1、沿着圆锥的母线,把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范文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七年级《数学》(上)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和“画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生活中的物体——立体图形——面——点、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初步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