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感悟人生与茶
感悟人生与茶
历史长河悠久留传,茶从出生至今,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原始的红茶到现在的奶茶,从国内引向国外。茶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分享。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虽然或浓或淡地喝了不少茶,但还只局限于喝一喝而已,还不会品茶。喜爱独自静坐慢慢地喝茶,喜爱在茶馆的寂静中细斟慢酌,喜爱一个人新茶浅尝,喜爱独自陈茶浓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静,在一个人的静静中品浓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燥时,在身心疲乏之时泡一杯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开出美丽的花,看着黄色的花瓣染透整杯的水。中国的茶文化渊深博大,从诗经里的茶歌茶谣到陆羽的茶经、温庭筠的采茶录,甚至还有宋帝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从茶花茶叶,到茶具茶艺,从茶经茶道到茶论茶歌,纷繁驳杂,可见茶文化在中国之深之远之悠久。
中国的茶种类很多,主要的还是红茶、绿茶、花茶。绿茶有毫茶、毛峰,有炒青的毛尖、烘青的龙井等。红茶是由绿茶发酵后制成的,花茶则主要是茉莉花茶和菊花茶。好茶有香、有形、有色,而再有典故就是名茶。茶之五味浓淡涩苦香中,香为主,清香,淡香,浓香各有风味。
红茶通常比绿茶更浓,味也比绿茶要苦要重。其浓茶色如墨褐,其味绵长浑厚,另有一种朴绌糙涩。而砖茶据说要用铁锅煮,喝起来温吞厚道,就与如多年老朋友相对。花茶是带有花香的,或是茉莉花淡香,或是菊花的清香,其味清爽淡雅,如小家碧玉,还可消暑解毒清心。
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古诗词中茶咏是一大题,陆游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有“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老杜有“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朱敦儒有“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有“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弃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在中国的茶之外,日本的茶艺馆,把茶文化提升到了顶点,器具精美,细乐雅具,又有美女献茶献艺,是纯是纯而又纯的茶文化表演。英国家庭里下午茶中的红茶和黄油面包,是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喝的是淑女风范和绅士风度。还有另类的野茶,有现代生活快节奏中匆忙的袋茶,有不知是精华还是糟粕的茶末。
喝茶有人是消暑解渴,有人是因为茶的香,有人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有人为了喝茶而喝茶。有的茶是喝的,有些茶是用来品的,同样的茶不同的人喝就是不同的'茶。周作人说喝茶当在江村,在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红楼人物妙玉则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苏东坡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又是一种喝法。而以雪水煎茶,会临无声落雪,拥袅袅飞花,任心醉神融,更是极至之雅。还有久久向往中的龙井问茶,在景色怡人,群山覆翠的清幽处听典听故,再一杯一品,不知今日还有否。
时间如流水过去,只有茶浓淡依旧,随便推开窗,窗外是和风温煦的静静秋日,蓝天白云下树叶沙沙作响,身边茶香袅袅。人生的从容舒怡就如这闲适的热茶,珍重才是幸福。人生的闲暇,才是喝茶,品茶的时候。浮云人生,炎凉世态,最宜于在人过中年的匆忙之后品尝。三餐的五谷,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浓淡,浓有浓香,淡有淡香。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水岁月,就在茶中。
第2篇:茶与人生的感悟散文
茶与人生的感悟散文
每每捧起茶盏,取几克保健茶,倒入热水冲泡,盖上泡几分钟;开盖,香气四溢,满室飘香,再闻盖,芬芳袭鼻,好过瘾,倒茶后,端起一杯缓缓啜饮一两口有意地品它万种风情。只觉得茶如行云,经舌喉环绕腹中,调整得真气入轨运行,精神为之一振,心旷神怡,一高兴,先问茶哪得香如许,再答好山好水保健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独爱上了茶的清淡与馨香。茶没有酒的浓烈,没有咖啡的醇香,却多了一份略苦的清幽。尤其在一人独处的时候,总喜欢泡一杯保健茶,看茶叶在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似乎是人生在挫折中奋起的破茧过程。闭上眼,深深的吸一口气,那淡淡的茶香便悠悠的沁入心脾。
保健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幽幽的一缕馨香,暖暖的一份真情,足以让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奔波的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舒展紧绷的心弦,找回真我。暮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追寻与向往的东西原来不过是如此的简单!
泡一杯淡淡的香茗,放一段喜爱的.音乐,在轻柔的古琴声中将自己静静地放逐,一任思绪在夜色里穿越,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么静静地,让疲惫的自己完全的放松,如同做了一次心灵的瑜伽。
透过袅袅的茶韵,你能看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不舍;看到了唐诗宋词的婉约、激昂;还看到了那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从江南雨巷里缓缓的走来。是谁,着一身素色的旗袍,边品茗边吟唱着人间四月天?又是谁,挥着婉约的羊毫,在悠悠茶香里写下了月满西楼的轻叹。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是需要用雅兴去品,用心去悟的。不同的茶,风韵亦不同矣。沏一杯保健茶去品味指尖上的风景。
第3篇:心情随笔:人生与茶的感悟
心情随笔:人生与茶的感悟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茶,喜欢闻茶的芳香,喜欢看外公品茶时候陶醉的样子,随笔 茶·思。可惜,外公从来不让我喝一口,说是小孩子不能喝的。于是,便对茶有了份莫名的好奇。
小学三年级以后,学着母亲,渐渐地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但那时候,泡茶并不只是为了“喝”,而是喜欢听开水冲入茶杯时的声音;喜欢通过透明的玻璃杯看着茶叶慢慢地展开、沉没;喜欢凑在杯口上,使劲闻茶水的芳香。这一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所以,那时的我,最喜欢的就是茉莉花茶,不为别的,就因为它那浓郁的`清香。等到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享受了,便一口气喝干杯中的茶水,算是完成了“喝茶”的过程。
人渐渐地长大,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学会了品茶。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坐在桌前,泡一杯浓浓的绿茶,或放些悦耳的音乐,或看些令人赏心悦目
第4篇:茶禅与人生的感悟
茶禅与人生的感悟
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茶禅入性明心见境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蕴禅意,只在平常之间茶与禅一直有着神秘的关联,茶意可通禅,至于是渐悟还是顿悟,就要看个人造化了。传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出关后眼皮无法张开,便把它们撕了下来,丢在地上,那地方长出一株矮树。他的弟子们摘下树上的树叶泡水饮用,发现这水竟然神奇异常,可以令坐禅的人保持头脑清醒,神志清明,能更透彻地领悟佛的真谛,于是便有了“禅茶“一说。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