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科版品德与社会《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说课稿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当我们打开教科版品德与 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会看到这样一个主题--《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这一主题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内容标准。
“走在上学路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劳动者的话题,图文并茂,充满生活的气息。以清晨为时间的切入点,向我们呈现了一定时间劳动者忙碌的身影。课文中提到的交警、公共汽车司机、清洁工人等,是非常可爱的劳动者。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身边的劳动者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学生对辛勤付出的人们心存感激。
四、说教学手段
本课注重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功能,向学生呈现一幅幅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课内课外结合,通过组织街头采访,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升华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用谈话法、提问法敲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认识、探索、体验和发现生活,感悟道德。
学生是整堂课的主人,他们在整堂课中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
六、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快乐幸福吗?(快乐幸福)师:是谁让你觉得快乐幸福呢?(妈妈)
师:是妈妈,妈妈为你做了什么让你感到快乐幸福?
师:妈妈真的很辛苦,老师知道了,是妈妈的辛勤劳动让你感到快乐幸福。
师:还有谁让你觉得快乐幸福呢?(老师)师:老师明白了,是妈妈,老师的辛勤劳动让你感到幸福快乐。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为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辛勤地劳动着,忙碌着。请看大屏幕: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找一找,谁在为我们忙碌
清晨,当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你能从图中找出哪些人在辛勤的劳动着,忙碌着,他们在忙些什么?
把你找到的哪些忙碌的身影和同学说一说。生汇报。
清晨为我们忙碌的人有这么多,平日里为我们忙碌的人就更多了,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忙碌的身影?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舒适,快乐,幸福。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天,他们停止了忙碌,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展开讨论。师出示图片。(垃圾满地,交通堵塞)
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真的很不开心,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
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辛勤的劳动着,忙碌着,有的人甚至长期默默的为我们服务,可是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请看大屏幕(书48面):
指生读。
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教材中的四个问题的答案。
生答: 让学生谈感受。
(三)表达情感,总结延伸
师:老师明白了,生活的便利是因为有了这些在我们身边辛勤劳动的人,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别忘了说声: “谢谢您!”。尊重劳动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辩析。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生活中的人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师:我们国家主席和革命先辈也用非常经典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出示。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劳动的名言?你想对劳动者说些什么呢?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说呀,这样吧,每个同学都把想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歌曲《劳动最光荣》 师:请你读一读你的心意卡。师:写的真好,读的也很有感情。
师:现在我们就共同把这一份份小小的心意汇集成一份浓浓的敬意,来表达我们此刻感恩的心,请你把心意卡贴在黑板上。(师生同贴心意卡)(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辛勤的劳动着,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总结: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辛勤的劳动着,忙碌着,我们应该尊重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板书设计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辛勤劳动
尊重劳动 心意卡
第2篇:《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科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范文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科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当我们打开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会看到这样一个主题--《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这一主题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等内容标准。主题又分为走在上学路上,看不见的手,小棉袄找妈妈三部分。
“走在上学路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劳动者的话题,图文并茂,充满生活的气息。以清晨为时间的切入点,向我们呈现了一定时间劳动者忙碌的身影。教材的画面是以城市的生活为素材而呈现的,然而,我的学生是在农村小镇长大的,课文中提到的交警、公共汽车司机、清洁工人等,确实是非常可爱的劳动者,可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因此,我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劳动节快乐》这一活动内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身边的劳动者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
三、教学手段
本课注重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功能,向学生呈现一幅幅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课内课外结合,通过组织街头采访,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升华情感。
四、教法学法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用谈话法、提问法敲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认识、探索、体验和发现生活,感悟道德。
学生是整堂课的主人,他们在整堂课中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
五、过程分析
一)设计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本活动将通过调查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生活化--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气氛轻松自然。
二)教学流程图
教法情境导入--调查了解--呈现问题--引导释疑--总结升华
学法感受--汇报--交流--反思感受--合作探究
目的调动情感--激活经验--促进体验--深入体验--内化情感
三)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看(出示鲜花),漂亮吗?今天清晨,我特地到花店买了几朵花,因为五月一日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五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我想把这些鲜花送给那些劳动着的人,送给谁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帮老师拿个主意,好吗?
帮老师拿主意,学生马上会兴致盎然,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送鲜花给劳动者的创意,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同时,也为后面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2、交流体验
多媒体呈现交流内容:1)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
2)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到学校的?
3)一路上,你都看见了哪些在忙碌的人们呢?(各组汇报交流结果)
这些内容是学生每天上学是会经历的,学生能很快顺利地完成,老师从中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自然地引出本活动的主角--身边的劳动者。
3、借助多媒体,深入体验
怎样引导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的体验呢?调查之后,我做了如下引导:
1)师:同学们,当你们吃着香喷喷的早餐,坐着车准时的来到学校安心地学习时,当我们的周围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时,你可曾想过,是谁在为我们服务,你可曾观察过这些劳动者呢?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每天为我们服务的劳动者吧!
2)观看课件(播放课件)
师:让我们和娜娜同学一起走近身边的这些可爱的劳动者吧!
这是一段录象,以学生娜娜在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鲜活内容为线索。同时,通过娜娜引导学生思考、体验。
情境1忙碌的母亲
天蒙蒙亮时,娜娜的妈妈已经起床引火,黑暗中火光照亮了妈妈的脸,接着妈妈给娜娜做早餐、梳头,临走时,理理她的衣服,摸摸她的头,然后,娜娜在妈妈的'叮咛中上学去。
这一个个真实的镜头,定会唤起学生的许多美好的记忆,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妈妈为了让我们安心学习,一大早就开始忙碌,有这样的好妈妈,我真幸福啊!
情境2喂鸡的老奶奶
经过邻居家,她看到了喂鸡的老奶奶。
老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盼着鸡多下蛋,好留着给孙子们吃。
从老奶奶的身上,学生最能感受到劳动者的质朴与勤劳,也会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想起:我吃的鸡蛋都是奶奶给的呢!
情境3田间劳动者
接着,她看到了田间一身水一身泥的农民。
通过娜娜和犁田人的对话及镜头里劳动者裹满泥巴的裤腿,还有打秧、插田、施肥等一个个生动的劳动场面,来告诉学生,粮食要经过这么多人的辛勤劳动才能得来,真是来之不易呀!
情境4开拖拉机的叔叔
娜娜来到公路上,见到了一位开着拖拉机在路上颠簸的叔叔。
娜娜引导学生思考:这么早,去运什么呢?帮人运砖头建房子还是到供销社运农药化肥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便会发现,这些平凡的开着拖拉机的叔叔,还真为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呢!
情境5中巴车司机等
娜娜还看到了还有起早贪黑的中巴车司机。
学生从中知道,是这些平凡的叔叔,为农村小镇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情境6学校里的老师
这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些场面了,有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这些源于学生的生活,又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学生会感觉亲切自然,这些经过锤炼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让学生去感受,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反思、体验
接着,多媒体显示问题:
①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②设想:如果没有这些劳动者,会怎样?(以一个具体的职业说说)
用课件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进行道德反思,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以上问题,并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第二个问题设计了没有清洁工,垃圾堆积成山的画面(放映课件),形象地告诉学生,清洁工人的劳动多么重要呀,使学生的体验更深。
5、总结升华
①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在默默为我们服务的辛勤的劳动者呢?
②看一看
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多媒体显示各行各业劳动者劳动的镜头,如:医生、警察、清洁工、建筑工、修理工等,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劳动者的给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
5)走向生活,结束新课
①师:现在大家认为这些花该送给谁呢?为什么?(学生谈体会和感想,放背景和音乐)
②那现在就让我们走向街头,去寻找采访这些劳动者,好吗?送上鲜花的同时,别忘了送上一句“劳动节快乐”(课件显示“劳动节快乐”字样,老师发采访表格)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地点
采访感受
道德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学习,在激起学生对劳动者的感激与尊重后,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这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掀起波澜,在调查采访中,相信学生会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体验,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6、课后延伸
课后,与学校广播站联系,开办一期“五一”特别节目,把本次活动再次推向课外!
采访调查后,以广播的形式把他们的成果向学校,同学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教育就真正深入人心了!
六、评价分析
这是一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活动课,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来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了学生的需要,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型。课堂在看似平淡的儿童日常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这些生活事件的选取,在我校学生的生活中有一定的典范性,整堂课紧紧围绕他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并把课堂开放到社会,以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深深地体验到,为了我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忙碌着……
第3篇: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教案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教学目标:
1、创设生活情况,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安宁是因为许多人的辛勤忙碌,要学会尊重劳动者。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和能力,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了解人们的辛勤付出,并心存感激之情,学会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成果。教学重点难点:
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对辛勤付出的人们心存感激。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早上起床,观察清晨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2、教师制作课件,视频。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个谜语吧!出示课件“猜谜语” 找三至六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那现在就请伸出你们的双手为自己鼓鼓掌吧,(鼓掌)再看一看,想一想,你的这双手在今
第4篇: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的教学设计
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的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发现,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情景,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和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劳动成果所创造的幸福和快乐,让学生懂得应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和感激劳动者的情感。
教法: 引导
学法: 观察、交流、辨析
教学时间: 1课时
执教人: 龙泉二小 简修敏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清晨,在来学校的路上,你看见哪些忙碌的身影?他们都在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说一说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知道清晨有那么多人为了我们忙碌,为了我们付出。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
二、点击生活,有谁为我。
(一)究竟有多少人为了我呢?
1、今天清晨,同学们的发现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打
第5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时间)。
2、一分钟能做什么?(折一只纸飞机,上78级楼梯,读两首古诗)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有的人懂得和(时间)交朋友,利用每一分钟,快乐的(学习),尽情的(玩耍),充分的(休息)。
5、鲁迅原名叫(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是珍惜时间的榜样,笔名“鲁迅”是“(愚鲁而迅速)”的意思。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
6、学会(有计划)地利用时间,每一分钟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收获)。
7、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8、(好的学习方法)是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遗忘)却是我们学习中的大敌。
9、“
第6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二班 王超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8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
第7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春季)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 活动主题一时光老人对我说
教学目标:
1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教学重点:
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出了什么。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到答案。(板书)(引导学生看图感知,形成初步的感受,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
2、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课题。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