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1 09:3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论文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问题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道德,品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信”即诚信,可见其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在诚信方面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要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一、诚信道德内涵

(一)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伪,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真、求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三)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诚信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身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每个人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社会成员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培养大学生个人诚信品德的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可当今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却令人堪忧,面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我们将如何改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诚信品质教育。在大学里,有部分的学生心态浮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同时有些大学生追求眼前利益,过于重视知识价值,而忽视道德修养。这便需要我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努力健全诚信品格。而这些对于处于青春、知性、新人的大学生必将受益终生的。

(二)建立完善诚信档案制度,增强舆论监督约束。诚信档案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进行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对于诚信的总体舆论不够强,诚信意识较淡薄,未形成全民性的自发参与有关诚信的思考监督,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档案内容应该涉及多方面,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良好诚信习惯。

(三)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对诚信意识的追求。而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一些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在高校思想教育中一贯以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这些都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善此类问题后大学生就会自然形成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在世上,如果失信,我们会走的很远,但我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些都是书本上我们学习的诚信之声,然而,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它。诚信的道理言不尽,我们应当用平常心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创造一个共享诚信的世界,这样感情会因诚而充实,生活会因信而美满。

第2篇: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论文

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论文摘要]面对高等学校在诚信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文章指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高校道德必须关注的一个新课题,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各种举措,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问题 分析 对策

诚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身处当代,作为许多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时期,在丰富大学生科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抓好诚信教育。当前,高等学校的诚信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履历“掺水”或造假;不履行还贷义务,故意拖欠助学贷款;个别毕业生就业意识淡漠,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在网络虚拟的非诚信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这些不诚信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深层次的原因有关系,但归结起来都与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教育息息相关。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杜绝这类不诚信现象的出现,就成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往往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子女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在评优、入党、争先进、推免等活动中还是经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加以衡量。更甚者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撒谎、虚伪的事情,某些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比如高校的某些奖项提前内定、抄袭他人科研成果、雇用他人代笔撰写论文等,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

2.制度和诚信体制尚需完善。一个人能否确立诚信的价值观,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完善。当前的诚信现状往往是:讲诚信者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获得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反而遭到白眼、歧视、排挤、打击报复;而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又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相反却攫取了大量的非法收益,这些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一个人的诚信问题分为几方面来看,不仅看做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还应该当成制度环境问题。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规范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诚信体制,做到奖罚分明、奖惩及时有效。

3.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失信的内因主要是责任意识淡薄,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独立反思的能力,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黑暗现象缺乏清晰、理智、全面的认识,容易将一些阴暗的社会现象看做是社会的本质,从而导致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在家庭和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上追求名利,极少考虑自己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言行,造成诚信观念和失信行为上的不统一,甚至差距很大。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是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现象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对策

诚信教育要从小抓起,我们很多人往往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接受诚信方面的教育,把它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其实在教育时间上已经晚了。诚实守信应该从儿童抓起,从学生抓起,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不弄虚作假,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理念,从小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各个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

1.加强大学学风校风建设。由于环境对于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大学在向学生灌输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力度,让大学生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准则,深刻剖析自己在道德上存在的问题,自觉地遵循八荣八耻的内容,发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

优良传统,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牢固树立真实的成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是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得来的理念。

2.提高诚信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诚信教育工作者,就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知晓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自身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化解危机,变做表面文章为真抓实干,灵活应对各种新的诚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对已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学生积极应对;争取使大学生在道德意识的范畴中,接受新鲜事物,并主动抛弃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因此,要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能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加强日常管理,重申违反各种规定的后果,通过平时的后果教育起到警示和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诚信度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管理,规范、约束、监督大学生的行为。其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国外许多大学已经实行了该项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的诚信档案应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状况(贷款情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将诚信记录与学生的评优、入党、减免学杂费、勤工俭学等挂钩,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人生第二身份证。与此同时,各高校还要完善学生的考试制度,严格执行考务方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使得学生一入学就在头脑中打消考试作弊的念头,实现客观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4.加强诚信的宣传力度,化解不良倾向。首先,努力在学校和学生中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在校园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使学生们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当做、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并用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强制执行。其次,加大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力度,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及时疏导心理困惑,有效制止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防止学生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再次,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将诚信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对相关、法规的宣讲,以及对失信学生和失信行为给予制裁,使

大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失信行为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恪守诚信,避免重蹈覆辙。最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方面要重申网络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恪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和内容,拒绝盗看别人的信件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产生的新的诚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工作。

同学们,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 人准则,给人借鉴,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让我们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自己的内心信念,并把它付诸实践,以纯洁的心灵吸纳无尽的知识,让舞弊远校园,让诚信长驻心中!让我们一起为诚信立下誓言:实事求是,信守承诺,认真学习,诚实考试,手握诚信,把握未来!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主力军!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2-45

许先杰

第3篇: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2500字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2500字

诚信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基本前提。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诚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诚信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会的基本前提。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可以使学生个体受益终身,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本文从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必要性和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两个方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是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是否诚信的真实记录,是公民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真实凭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