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优秀论文:有疑才有得
优秀论文:有疑才有得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朱熹曾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让学生学会质疑,比教师上课直接提问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表现。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先预习后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记录下有疑问的地方,并让学生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课。虽然各种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其中有不少问题都不能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导致所提的问题肤浅、片面,甚至无效。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自学前,应该先让学生学会质疑,知道如何质疑,根据什么质疑,而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压力,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教师不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只会让学生纵使有问题也不敢问、不愿问。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大胆质疑。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质疑之后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尤其是对于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更应及时地做出肯定,这样让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出问题,对教师、对学生、对文本产生质疑。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但问题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在理解中质疑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是一门注重“品”的学科,需要慢慢地、反复地赏析,往往每读一遍的感受和理解到的东西都会有不同。所以,当学生在学习一些理解比较困难的课文时,教师便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品味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把握课文思想。
例如《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文章形象优美,尤其特别注重声韵美,值得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对文章要逐字逐句有节奏、有停顿地朗读,再让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边译边读,尽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一句的意思,才能从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中体会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2.在比较中质疑
很多知识都是贯通的,对待同类的文章,或写作方式,或文章思路,或论述思维,都会有共通的地方。尤其是主题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他们的异同,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例如在学习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后,我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了毕淑敏的《盲人看》,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处。如文中采用哪些主要的事物来透视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这两位作者的情感及提出的角度有所不同吗?引导学生从不同文体中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不仅对所学课文有进一步的感悟,也使学生逐渐学会阅读和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质疑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3.在背景中质疑
众所周知,一篇文章的完成是有写作背景的,若仅仅从它的本身出发,而忽略了背景,那么思考就会显得浅显。所以,当课文的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时,学生理解极易发生偏差,所提出的问题就会十分浅显,脱离课文中心思想,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来引导帮助学生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例如在《我的四季》一课中,学生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不了解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也就无法从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中读出作者一生的经历和感悟,也就无法去体会作者面对磨难没有怨天怨地,反而意识到了自己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信念和态度。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深”问
语文是一门需要大s量阅读积累的学科,仅仅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太少了,学生的思维太过局限性,导致在自学过程中思维不够缜密,不能把握到重点,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太过片面,甚至提不出问题,这便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学生的阅读情况,鼓励他们多提问,并与他们多进行交流。
同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提出的问题比较偏,对学习文章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意见交流来达到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章的目的。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过程,不能一味地依赖组员,否则两极差异只会越来越大,教师也不易发现其中的问题,也便失去了意义。
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探索和想象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坚持、多一点探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疑”中生智,在“疑”中收获。
第2篇:有舍才有得
有舍才有得,无舍何来得
——读《舍得》有感
暑假里,我拜读了星云大师所著的《舍得》。经过反复阅读及细细品味我收获颇多。让我懂得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舍得》是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全书分为职场篇、日常篇、修身篇、养心篇4篇,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述“舍得”的精义,对大众人生拓展、学业、事业、生活及修养心性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指导,启发人在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把握住自己,沿着精进的方向完善自我,以和谐社会。大师文字如甘露,让人得获自在新生。纵观全书,没有一处不“舍得”,全书无不透着大师的人生智慧。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舍舍得得、得得舍舍就充满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演绎着成功和失败的故事。
书中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很古老的一天,一个守财奴的家乡发大水,贫穷的人们都因为没有所要带去的东西,顺利游在水中获救了。而这个守财奴却把家中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全身,奋力地在水中挣扎并向远处的一个小船喊救。船上的人大声喊他并让他把身上的附带的物品扔去,让他暂且不沉水并马上划船去救他。但这个守财奴却不能舍得扔掉自己的金银财宝。结果可想而知,他不舍得放弃,便不能为自己争取获救的时间,他沉水溺死了。如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舍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索取,渴望占有,但常常却忽略了舍,我们生活的世界原本纷繁复杂,很多东西在追求和面对的时候,取舍往往会乱人心扉,这时只有学会取舍的智慧,去割舍。唯有懂得了舍的真意才会懂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谛。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舍,才会有得,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于是,在滚滚红尘中,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让我们用舍得的精神,开辟事业的道路;让我们用舍得的精神,打开学习的大门;让我们用舍得的精神,走向光辉的明天!
第3篇:有舍才有得作文
有舍才有得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一些枝条剪下来。他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剪掉一些多余的枝条,果树就会把它的全部营养都集中在果枝上,这样结出的果实才会又多又大。虽舍去了一些冗枝,但却换来了更多的果实,岂不更好?若是舍不得剪去那些枝条,到最后很可能就是满树茂密的枝叶,却只有稀稀落落的果实。这可谓有舍才有得。人的一生曲折而漫长,面临的事很多,需要获取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但我们不能把一切都背负在身上。因为我们不是神仙,精力、才智都很有限。即便是神仙,也有办不了的事,获取不到的东西。何况凡人呢?因此,在获取时必须加以选择,还要懂得且学会放弃。这样以来,你才会在人生之路上获得
第4篇:舍得 舍得 有舍才有得
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的桎梏。
《茶馆》中常四爷有句台词:“旗人没了,也没有皇粮可以吃了,我卖菜去,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哈哈一笑。可孙二爷呢:“我舍不得脱下大褂啊,我脱下大褂谁还会看得起我啊?”于是,他就永远穿着自己的灰大褂,可他就没法生存,他只能永远伴着他那只黄鸟。
生活中,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秦朝的李斯,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
第5篇:有舍才有得范文(20篇)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按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归类,提高逻辑性;这是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文学。
有舍才有得篇一
有个朋友,她从不翘课,积极参加活动,还做了某社团的社长。有一天半夜她突然找我聊天,说过两天要去主持迎新晚会,除了主持还要表演节目,可又要准备论文,这两天累的半死还不得不牺牲睡眠时间。后来晚会效果不错,她却说以前会很有成就感,现在除了累就是累,想抽身而退又有点舍不得。
另外一个朋友,只能用忙碌来形容他。他的电脑里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公开课和电子书,假期又马不停蹄地去上海念托福,书桌上必有gre的红宝书,成绩也很优秀。有一天他说,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不知道现在学的专业在将来有没有用,再忙心里也填不满。我问他
第6篇:有舍才有得散文摘选
有舍才有得散文摘选
往事都一样蒙着岁月的灰尘,有的部分清晰,有的部分模糊,就看风吹过后灰尘是越积越厚还是悄然消失了。
那时还年少,以至于胸中总觉有股过盛的不甘心的气。
每周二,总会对晚自习有些期待,爱上这堂课,是因为老师总能带来某些能引起让我深思或者心灵共撼的惊醒。很有个性的老师,第一堂课就申明了他的课只有两种情况批准请假:一、拯救生命。二、拯救爱情。拯救生命无非是头疼发烧之类的病假,关于拯救爱情,就悬了。就在这样的请假政策下,班上还真有同学为了第二种情况请假。
今天,有同学更是上演了更烈的一幕。大体来说就是班上一对郎才女貌的恋人于几天前分手了,男生请了假,女生在教室上课。老师讲课讲得正酣的时候,男生抱着一捧鲜花进来走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女生道歉,然后请求和好。很感人的一幕,全班鼓掌,和男生一
第7篇:《有舍才有得》读后感范文
《有舍才有得》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舍才有得》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刚看完星云大师的《舍得》,细细品味之余,感慨良多。
星云大师的人生从江苏扬州起步,12岁出家,22岁前往台湾布法,之后再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如果单纯说他是一个佛教大家,就我这个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人而言,星云大师并没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但难能可贵的是,星云大师实至名归著作等身,却淡薄功名利禄。更令人钦佩的
第8篇:有舍才有得作文五篇
有舍才有得作文五篇
1有舍才有得
加利利海舍弃了守护每一滴约旦河水的奢望,才得以清新秀丽,受人青睐。
果树舍弃了美丽动人、芳香四溢的鲜花,才在秋天得到了枝头的硕果累累。
孟子正是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才告诫人们要做到“舍生取义”。
可是你看那片死海。它贪得无厌,不愿让任何一滴约旦河水外逃,却使自己渐渐变得没有了生命力,变得死寂了,也被人们舍弃!
于是我们懂得了“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有失才有得。一个人要想得到什么,首先得失去些什么。
丛飞舍弃了自己过幸福生活的愿望而把自己的钱财无偿得捐助给了那一百多个孩子,他的行为感动了整个中国,也使自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徐本禹舍弃了留校任教,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舍弃了爱情,坚定地走向更需要自己的贫困的大山,去帮助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使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升华!
“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