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优美名家写景散文秋景
优美名家写景散文秋景
秋,是一位慷慨的奉献者,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作者:莫言
据说北京的秋天最像秋天,但秋天的北京对于我却只是一大堆凌乱的印象。因为我很少出门,出门也多半是在居家周围的邮局、集市活动,或寄书,或买菜,目的明确,直奔目标而去,完成了就匆匆还家,沿途躲避着凶猛的车辆和各样的行人,几乎从来没有仰起头来,像满怀哲思的屈原或悠闲自在的陶潜一样望一望头上的天。
据说北京秋季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北京秋天的下午,我偶尔去菜市场采买。以前,北京的四季,不但可以从天空的颜色和植物的.生态上分辨出来,而且还可以从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上分辨出来。但现在的北京,由于交通的便捷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天南海北的水果一夜之间就可以跨洋越海地出现在市上。尤其是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季节对水果的生长失去了制约。比如从前,中秋节时西瓜已经很稀罕,而围着火炉吃西瓜更是一个梦想,但现在,即便是大雪飘飘的天气里,菜市场上,照样有西瓜卖。大冬天卖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不算稀奇,大冬天卖京郊农村塑料大棚里生产的西瓜也不算稀奇了。市上的水果蔬菜实在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东西多了,就没有好东西了。
北京的秋天最为著名的地方就是香山,而香山的名气多半是因为那每到深秋就红遍了山坡的树叶。长红叶的树木多半是枫树。我猜想,当年曹雪芹曾经爬上过香山观赏过红叶,纳兰性德也上去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也上去过。周作人在那附近的庙里住过很长时间,写出的文章里秋气弥漫,还有一股子树叶的苦涩味道。我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始终没去过香山。但似乎对那个地方并不陌生,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在我的脑海里存在着。如果真去了,肯定失望。我知道看红叶的人比红叶还要多,美景必须静观,热闹处无美景。
现在是北京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打破下午不写作的习惯,坐在书桌前,回忆着古人关于秋天的诗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枫叶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古人有“悲秋”之说,大概是因为秋天的景象里昭示着繁华将逝,秋天的气候又暗示着寒冷将至,所以诗中的秋天总是有那么几分无可奈何的凄凉感。但也有唱反调的。李白就说:“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甫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巢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放百花杀”;毛泽东说:“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但即便是反调文章,也没有把悲变为喜,只不过是把悲凉化为悲壮而已。
秋颂
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两 片 秋 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第2篇: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
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
远远的天空红了,是凝固的火焰在枫林中燃烧。 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一】
香溪如歌如诉地前行。五过香溪,有两次直抵它的源头。越看越对它感到亲切并赞赏它特异的风格。
光绪年间为“汉昭君王嫱故里”立的碑,与“楚大夫屈原故里”碑,并立在秭归南门,昭君村却在现在湖北的兴山县城东北七里的山台上。从那里到与长江西陵峡相接的香溪口,不足七十里。这段香溪虽也从山中来,却较平坦宽阔,以往通船,现在有了车道,就任它飘行在云山之中,深处湛蓝凝碧,浅处清流澈见底,秀水青山记叙着昭君出门的行程,乡亲们不尽的思念。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不仅是唐代杜甫的见闻,至今二千多年,沿溪而立的口碑,犹如昭君还活动在香溪之畔。她原是贬官王穰之女,这位老人大约志在山水之间,他的乡亲至今还以这块“宝坪”(原名)自豪。村前的清河是香溪中最深最宽的,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一凹凹的田畈,终年常绿,除小麦而外,玉米一年两熟。河边的丛林,山前的核桃,也一样地苍翠茂盛。
六月十日我们专访昭君村。从西岸渡舟过去,不过五十公尺,东滩一片绿林,也在河床之内;滩上还有浅浅的水塘,镜面似地闪烁着。一叶长舟和婀娜多姿的树枝,它们的倒影在清水中摇曳,我们小心地在石块上颠步,不仅没有踏浅水中的树影,连我们自己也入了香溪水中的画面。
因为是去看昭君的,眼里满是优美的印象。对她的后裔,也不免仔细端详。果然从那村里走出来的都姓王,三年级小学生王光华,一幅精灵的样子,他忙着给我们推船,跟我们走了一段路,又依依难舍地在山士。
凹口看我们。要是他看到将要上演的《王昭君》,准会亲切地叫一声“姑”吧!在半山腰里看见的王喜燕,只有十岁,她说她还有个姐姐,跟她长得一个模样。她们的秀丽之中还有我们时代的健美。山村前面的玉米地里,几个女社员跟我们详细介绍玉米两造的安排,捋着绿油油的玉米叶子,锄着它脚下的杂草,那么动人地伺侯着她们的庄稼。那时,三只小山羊从山上冲下来了,可它们嘴上套着她们的庄稼。那时,三只小山羊从山上冲下来了,可它们嘴上套着笼头,对着这片青纱帐,茫然望了一会,这才是昭君永远的纪念。
昭君村赭青瓦,有哪国画中描写的那样。但它瓦棂栉比,在绿丛中崭露头角,显得更仓劲雅致。村上几十户人家守着这块宝坪,勤劳而团结,这村子也始终保留着兴盛的面貌。村头楠木井焕然一新,最近重新做了井圈,于立群同志的题字,为它立了碑记。它附近的兴山县,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新兴城市,它是山货的集散地,这里的蘑菇和桔子,名闻中外。
从楠木井开始到得溪埠头,就全是关于昭君的传说了。照君村前那口古井,原是泉水汇聚的地方,一泓清水,常年供人们饮用。还是照君在家的时候,有个老汉做个梦,说井里的一条龙要飞走了,人们去跟昭君商议,看怎么办?昭君想到用楠木去拦,于是他们抬来楠木做了井栏。二千年来山灵水活,那条喷泉的苍龙,大约一直栖身在昭君村上。如今做了石井圈以后,楠木还藏在水里,它象活物一样,说不定就是那条苍龙吧!
昭君离家上京的当儿,是那样姗姗而行。两岩的乡亲都为她送行。过了兴山,遇到第一道山沟,一共走了十里路,她就下轿对着青山拜了又拜,乡亲们知道她的心思,这条山沟现在叫做“小礼溪”,潺潺的流水,还带着昭君告别的声音。又向西走了八里半,右边又遇到一条大山沟,溪水流瀑带得一身洁气,一泻而下香溪河,然后随着大江东去。昭君感到她也有辽远的.路程,离家又远了一些,她又下了轿,把这家乡有溪流引为知音,她朝着孕育这条溪水的深谷下跪了,虔戾地行了大礼,后人称为“大礼溪”。现在在石缝里渗出的涓涓细流莫不是她离乡时的泪痕?
走不多远,照君到香溪洗手,她把珍珠丢在河里,那里现在还有一处深潭,称作“珍珠潭”;早先过往的行人,向它讨一杯仙水治病,或是向它丢一块石子,看投中与否,以卜徒刑男还是生女。
这里长长的流水,都象镜面一样,也许照君水止一次在这里对水梳妆,她的脂粉成了香溪的来源。三月桃汛,河面浮游着一群群的“桃花鱼”,轻得象白色的泡沫,但在碧波之上艳如桃花,人说这就是照群的胭脂。三月一过,“桃花鱼”倏然不见了。那么,三月,该是昭君回来省亲的时期吧?唉,这动人的香溪与照君却是多么近呵!
香溪有六十里在湖北的林业特区--神家架境内。沿着这条溪流来回,我目不转晴,怡然而视,除了惊叹,两次都说不出一句话来。神家架本是高山林区,香溪的水源犹如自天而下,有时在山峦的峰部挂着一匹白练,悬流为瀑;有的流入山边的石槽,好象一条青龙,曲折回肠,终于汇集发电站的水闸中喷放出来;有的通过天沟散落一串串水珠;艳阳映照之中,凌空出现五彩的虹。
溪河里的石头如巨象,小如卵石。有的垒石成坝,有的自陷为潭,水态。因石而异它冲击巨石,回流迸发;它经石坝自成水帘,急流勇进;有在矗石四周环行,有从迭石中穿行;遇到一段比较平坦的石滩,它们滚滚而去。深处见其绿,浅处如白酒一般,飞溅的水沫如白絮银丝。溪水因地而歌,有如松涛,有如竖琴,雷鸣倾盆之声,铮铮淙淙之音,响彻山林之间。
六月八日到木鱼坪,傍晚,我特地去看看溪的源头,洗涤衣衫。这是村后的山溪,我在发电站附近清凉的雨雾中到河边去走到一顶小桥下的石坡上。一钩新月挂在山上,山顶的茅屋里也有了灯火。我深情地望着对面半山而下的溪流正朝我涌来,在黄昏时,它还是那样清白。白水在我站立的两石之间穿过,我抓着衣领,任一股急流,冲涤我衣衫上的汗水。也让泼出石面的清水,漫上我的脚面。我是这样畅快而兴奋,仿佛看到了出塞时的照君,她的性格的另一方面,我终于从这香溪的畅流中,有所领悟。这时我恍惚看见上流一个苗条的少女,向我投掷一把花束,它很快流到我的身边,那是一束洁白的栀子花还有别的鲜艳的野花,我捧在手里闻一闻,就让它随流飘去。好久我都觉得香溪始终带着栀子花的香韵。第三天我到香溪口登舟的时候,这香味还飘散在大江之上。
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二】
原本在乡村长大的人,在小城里住的时间久了,就会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眼睛就会栉比鳞次的高楼遮挡住,看不到像过去那般旷远的田野,思维也会被一种定势束缚住。秋日里,也有点麻木了,渐渐淡漠了过往岁月里家乡秋天的印象。啊,丢失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顺着脑海中残留的蛛丝马迹,寻找家乡的秋天,找回家乡的秋天,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如今寻找家乡的秋天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那要穿越时空的遥远,跨越城乡的隔断,让我的思维踏上回家乡的路,让家乡的秋天一步步走进我心间。
家乡的秋天是迷人的,是充满着美丽景色的,它绘成了我心中的一幅多彩的画。这幅画里点缀着迷人的色彩,这迷人的色彩里,有绿、有黄、有红。绿的呢,是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玉米秸,一杆杆挺得笔直的玉米秸,就像一个个守护田野的士兵,在守卫的时光里,苍老了岁月,美丽了田野。黄的色彩那就多了,就是那刚说的葱绿的玉米秸到了深秋也会由绿渐渐变黄,被玉米皮层层包裹着的玉米也呈现着金黄,那飘落的树叶也会把大地铺就一片金黄,深秋的枯草也变成了“一岁一枯荣”的黄。秋日里色彩的变换本身就是一种美,黄色为秋天充盈着一种别样的美,添补了秋天色彩的缺憾。红的是红彤彤的苹果和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的柿子,红遍了田野,红遍了村庄,也映红了果农的笑脸,给秋天带来一种成熟美,这是一幅幅静态的田园风光图。
家乡的秋天还是自然灵动的,家乡人民用遒劲之笔绘就了灵动的图画。在这幅灵动的画卷里,有挎着篓子穿行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妇女,有弯着腰用小镢一镢一镢刨玉米秸的汉子,有推着小推车一拱一拱推玉米秸的,有赶着牛车“哩哩啦啦”拉玉米秸的,还有刨地瓜、花生、切地瓜干的,妇女们则跟在男人们的后面说笑着抖索花生蔓上的土,喜人的白白的花生果呈现在眼前。还有,在收获后的空旷玉米地、地瓜地里,悄然堆起来一岭岭玉米、地瓜,看了真是张眼。生产队里的会计、保管和妇女们,迅速在玉米、地瓜堆前支起了磅秤,大声叫着“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字,把一大堆、一大堆粮食分到了各户的名下。叫到哪家户主的名字,这家的大人孩子忙不迭地拥上前去,推上车子、撑起盛粮食的工具,心情愉悦地装着一车车、一偏篓一偏篓秋粮,那时的庄稼地里一如热闹的集市,不,那是一幅再版的《清明上河图》。
家乡的秋天是动人的,是荡漾着优美旋律的,这优美的旋律汇成了我心中的一首歌。这首歌里有人、有物、有生畜,还有那曾经的你、我、他。这里有乡民们喜获丰收的欢笑声,悠远悠长的牛歌声,“吱呀、吱呀”的小推车声,声声响彻在家乡秋天辽远的上空,汇成的是家乡秋天丰收的歌。
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农家小院里,葡萄树、苹果、梨树下,一家老小围坐在一大堆玉米前,一齐下手剥玉米,欢天喜地乐陶陶。剥着玉米讲故事,说着笑话唱起歌,歌声、欢笑声在农家小院上空回荡,打破了乡村夜空的沉寂;让时光追溯到当年,家乡的秋天随处可见一辆辆小推车,满载着收获的秋粮,发出“吱呀、吱呀、吱吱呀……”不同的欢唱,我那时就独爱听有的社员手推车的“吱呀”声,有人说像鸟叫声,我却听着像歌声,那是乡民用心声化成的“吱呀”的歌声,唱出的是满载丰收的幸福歌。尤其是到了下坡的时候,一个个乡民推着小推车接连唱,好像串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接唱,寓示着幸福的歌儿唱不完,这样的大合唱,宛若乡村丰收合奏曲,唱出的是家乡的希望;大凡有乡村经历的人都听过那悠扬、悠远、悠长的牛歌,尤其是到了秋天农忙的时候,听到“哞、哞……”的牛歌就更多、更长了,有时还会突然立足,昂起头来,大声“哞哞”地叫着,它这一叫,引来了周遭田野里“哞哞”的牛歌。老牛们仿佛在说:“这丰收的秋粮里也有俺牛们的功劳,待俺好点,来秋会有更大的丰收。”是啊,牛歌悠扬,那是丰收的希望。
家乡的秋天是诱人的,是充盈着诗意的,它在我心中谱写了一首灵动的诗。这首诗里洋溢着感情的色彩,情深深,意切切,诗意盎然,情趣无限。我的思绪已飞到了那富有浪漫的果园,去追寻家乡那充满诗意的秋天。
家乡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苹果处处有,棵棵满枝头。走路不小心,苹果碰了头。”这顺口溜本身就是诗,它蕴含着多么深的诗意。遥望家乡秋天的苹果园里,挂满了枝头的苹果树压弯了腰,红澄澄的红富士、红香蕉苹果向路人点头微笑,有人爬上了硕果累累的树上,有人踏到了高高的杌子上,有人站在树底下张望。树上树下的美妙对话,欢声笑语,传递的是丰收的喜讯,回荡在果园里的是浪漫的诗情画意,这样的诗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永远难以忘记。
家乡秋天的诗意,还有大姜与泥土分离时的姜地,那里曾聚散着男女老少不同的人群,都在为大姜的丰收忙碌,忙过了晨曦,忙过了正午,忙过了黄昏,挑灯夜战,里面难道没有诗意?刨姜的、剪姜苗的、装姜的、推姜拉姜的……多么富有诗意,富有情趣,就像乡村一首灵动的诗。
寻找家乡的秋天,还寻到了秋天田野里的一番繁忙热闹景象;寻到了秋天场院里堆满累累果实的丰硕;寻到了秋天村庄里家家户户粮满囤满仓;寻到了秋天里农家园里丰收的欢乐。
寻找家乡的秋天,终于寻找到了答案:家乡的秋天像画,多姿多彩;如歌,婉转悠长;似诗,灵动自然。、
名家写景的优美散文【三】
穿过风的誓言,记忆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忧伤的歌,斑驳的过往,长满青苔的院墙,记忆里你的容颜未改,一直随春风荡漾。
我的虹溪,你仿佛是一位画艺精湛的画家,用一纸流觞,道尽你曾经风华一世、传奇一生的十八寨历史;
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精妙绝伦的工艺,用几许精湛,写尽你曾经叱诧风云、精忠爱国的地下党辉煌。
我喜欢你的不争与清丽,喜欢你的沧桑和传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怀抱里,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记得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离开家乡久了,你每晚的辗转反侧,羁绊感叹,都是因为,你想家了。此话倒一点不假,真切而隐隐作痛。
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游子尝尽异乡的凄凉与无情,心底唯一眷恋的,却始终都是故乡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起点,像电视剧里的背景,总是掩映下我们的所有悲伤。
自高考之后独自一人离开虹溪,每次在车站的离别中看着爸爸的背影渐行渐远,明明不开心,明明不想难过,却还是假装坚强,假装自己心广体胖,假装一切都是浮云,可最后还是用头上戴着的鸭舌帽遮挡住了红红的眼睛。
长大了,自然要离开家的,我们总要一个人去适应远方的不适与孤独,在某一天站在家中的房顶上,朝着虹溪坝子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只可惜,每次短暂的相逢,最终我们还是得踏上征程。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的还想在回虹溪城楼上去看看,和亲爱的发小谈故事,谈人生……那年那月的情景,再回眸时已是物是人非。也许我该好好收敛一下自己,不然自己这么忧伤泛滥,不悲过去,心系当下,由此安然。
似乎忧伤总是与生俱来,极易伤感,始终留不住快乐,想要朝着山下大喊我想回家,可是又有谁可以听到呢?无尽的山,无尽的路,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惦念着故土,又或者和我一样有着许多的无奈与不易,可人生总得往前走,最艰难的日子往往可以看穿自己看穿人生。
对人生充满热爱,混沌之中才会有人生出口,心就不会迷失。五年的光景,我们无坚不摧,却也悲伤哭泣;我们无畏风雨,却也遍体鳞伤。历练、煎熬、成长,这都是我们的必须课。喜欢三中的青香树,喜欢每天放学去操场上荡秋千,喜欢马草塘,喜欢魁阁,喜欢虹溪城楼,喜欢那里所有的一切。
一滴泪珠不自觉的“啪啪”滴落,走得太久太远,一个回忆就可以让你泣不成声。记忆里的春节,在2012年之前,都是热闹的,在这之后,这个节日也变得普通不过了。天国永隔,化作相思泪,再谈起竟也能风平浪静,心淡如菊。回忆那么深,记忆那么痛,前行,释怀。这五年里回家只有两次,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家多了几丝无奈,索性只能自我疗伤了。
燕过时月满西楼,踌躇满志却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摧残,异乡漂泊,尝尽一切酸甜苦辣,留下的是心底最深的念想。愿故乡的人和事,随春风荡漾,一切如旧………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虹溪,祝福所有和我一样漂泊无依,努力向前的朋友们一切顺利。
第3篇:名家写景的散文
名家写景的散文
写景散文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黄山松》
作者:丰子恺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 ,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 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 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 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 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
第4篇:名家唯美写景散文
名家唯美写景散文
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北京的春天》
作者:古清生
北京的春天,是极不易把握的。三月时分,树的枝头上有了绿意,进了四月,迎春及桃花就开了,这景况大约也跟南国的城市相去不远,所不同的是,北京的春天却还脱不尽冬衣。北京的春天,无雨,而是大风卷起的漫天黄沙。黄沙弥漫时,只感到昏天暗地,人行走在街道上,满面蒙尘。这境况,怎么会有人去吟咏“清明时节雨纷纷”呢?在这样的日子走出去,人只是感觉好没面子,头发灰黄,颜面粗糙,表情因黄沙迷眼的缘故而变得古怪。岂只是诗兴没了,甚而连游兴也全无。今年的春天,便也一样。一连好几天我都是躲在蜗居里写小说,用写小说来躲避美丽的春天的情形于我的确是少有。我以为,春天总是游玩的好时节,
第5篇:写景散文名家名篇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景散文名家名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6篇:名家写景散文精选
名家写景散文精选
写景,是将我们对于景色的热爱之情书写在纸上,希望能留住那一份心底的眷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家写景的散文,期待与你一起欣赏!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
第7篇:名家写景散文800字
名家写景散文800字
那些名家的写景散文,总是让小编深深地被其描述吸引,你是否也喜欢名家的写景散文呢?快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有关名家写景的散文吧!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