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0 09:49: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

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

导语: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练,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

维是盛唐时期最伟大诗人之一,上承陶渊明,谢灵运,开唐山水田园诗的先河。善于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应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在山水田园诗方面颇有造诣。同时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宏伟壮丽,或者是边疆塞外的壮阔荒寒,还是小桥流水的幽深静谧,都能准确地塑造出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大致以四十岁为界。前期“济人然后拂衣去,告作徒尔一男儿”,而后期随着社会腐败,政治黑暗,作者的济世之志受到压抑,创作才情受到限制,高昂的意志渐趋衰弱。因此,他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田园的美景排遣苦闷,成为王维主要的生活方式,有着“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的心境。

王维的退隐并不同于陶渊明的退隐,陶渊明是厌憎官场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真隐士生活。而王维则是半仕半隐的生活状态。即便如此,王维的诗歌仍然透露出隐居者超凡脱俗的境界,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创作的诗作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在众多山水诗中,也多用以一“空”字来表达作者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王维在辋川闲居时,创作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空”字来形容山,实指环境的寂静空旷,但是山林幽静,与人和鸟兽的动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进一步的表现山林之清幽,胜似桃源仙境,意境开阔。同时,“空”字也是诗人清幽静穆胸怀的抒发。后期的诗作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同样是以“空”来描绘山,寂静的山林中不见一人,唯独听见人的声音。句中用一“响”字来写山林之静,清幽绝俗,而“空山新雨后”中的“空”不见人声,却处处传达着抒情主人公的气息。

王维以“空”来写景,以达情,创造出诗歌中空灵优雅的境界。除此之外,王维诗歌中的意向也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的雨,经过王维的点化,或清新,或离愁,或饱含深意,给人呈现出不同的美。在他的山水诗歌中,有飘洒着清新灵动的雨。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寂静的空山中的雨,多了那一份清新之美,在这寂静的空山中,因为有了这灵动的雨,整幅画面也变的生动起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清新的雨是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芊肥”(《田家》),夕阳下的雨充满了灵性,让石榴也咧开了嘴。王维诗中的“雨”,总与大自然的万物相融合,使整个画面生动活泼起来。还带有绵绵的愁绪,或浓或淡的雨。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清晨被雨水洗礼过,使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尘土不扬,但在诗人心头却因离别而烘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轻轻地秋风吹动着袅袅炊烟,烟雨朦朦,营造出一种蕴含着忧思的意境;“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待储光羲不至》),诗人坐等友人,渴望与他见面,可是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这时,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夜幕降临,诗人等了一天却未果,而此时雨又在若有若无地降落,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景色,创造这种潮湿阴暗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诗人的愁绪也犹如喷泉一般涌现。 王维移情于物,把大自然的雨赋予了灵动的色彩,具有了人的思想,使雨非大自然的雨,而具有更多灵动的情思,构成了一幅“别是一番滋味”的烟雨图,从而也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除此之外,王维的诗中大多选用“白云”、“落日”、“空山”、“明月”、“流水”等意象来表情达意,其中以“山”和“月”意象融合的诗最多,这类诗歌的意象融合的意境更加清幽,情感更丰富,诗歌也具有深广的意蕴。如:“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山中送别》),这首诗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把朋友离别后的想念,平淡中给人留下余韵,留给世人的是漫漫长夜和独守草舍的寂寞。“山中”和“日暮”点名环境,说明时间,实写了友人的离别之思。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产生了一种无限的意境美。

对于山水田园的景色特征的捕捉,自然精炼语言的运用,“山”与“月”意象交织所体现出的组合美,如同使人进入画境一般,感受诗歌的层次美和动态美。如“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秋后的傍晚,雨水过后,空气清新,群山如洗,又是另一番澄澈的清丽之景。诗中“空山”、“明月”是静态的,淙淙的流水更衬出环境的寂静,它是以喧衬静,动静结合,这比单独写静态的事物更富有诗意。而且诗中以有人、有声来衬 “空山”,更能营造出一种空灵、洁净的世外意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首诗,“桂花落”、“月出”、 “鸟鸣”,打破了宁静的环境,更突显出了山中的幽静和生机。如此的清静和深幽,正是诗人理想境界的追求,用自然美来展现自己对理想环境的追求。

继承了魏晋之风的唐朝,佛教文化也变的十分盛行,这使身处盛唐的王维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尤其是退隐后更是追求着深刻的禅境,在佛理中寻找精神上的快乐,追求自由空灵的自由世界,所以他的诗歌中常体现着佛家的意境。

诗人以空灵疏淡的笔法,在诗中多处创造了“空”、“静”的意境,弃去消沉厌世之意,表达诗人以静、色、声显动,流露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随退隐但并未真正完全忘却世事,在心怀隐忧的同时仍潜藏着热情的思想感情,也体现其生命的活力和对人生的热爱,也暗示了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的山水诗的意境,已经超出了魏晋以来陶公和谢公屐的境界,进入佛家虚无的境界。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流露出佛家冷寂的“禅意”,他诗作的澄清、闲雅的艺术特色,他对佛教的钟情,不仅创造了山水诗中的淡雅,而且山水诗的淡雅向禅意的冷寂发展,使他的诗歌显现出禅光佛影。主要体现在王维的《竹里馆》、《过香积寺》、《鹿砦》等诗中,尤其是《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中,一开始写香积寺的藏身于云雾笼罩之中;接下去写古木,但却杳无人迹,然而深山中却传来了特有的钟声。这既点出了香积寺所在方位,又使十分寂静的山林更显得静谧,境界荒僻而幽远,使人感受到一种佛家的氛围。这一“幽”一“冷”,正是佛家的特点。《过香积寺》是一首堪称精美的山水诗,尤其是“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之状物写景,静中有动,一向为人所欣赏,但是“安禅制毒龙”又是参禅的妙语,诉说禅理。说他山水诗中的“禅意”,无论从描绘环境的清幽还是揭示诗篇的题旨,以及由于悟得禅趣而体验到的那种内心怡悦的.心情,在《过香积寺》中表现地再透彻不过了。

然而,《鸟鸣涧》也是写空山静夜。桂花轻轻飞落,山鸟啼鸣婉啭,更显出春涧的幽深,这灵动的静谧,传出了不着一物的空静心境,似乎寓托了作者对佛教寂灭的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还可以从《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来写环境的清幽,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唯有月光相伴。此时,王维追求的是一种辽阔幽深、寂静无人的境界。还有《鹿砦》这首诗,也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来写幽寂,阒静的山林的听到人说话,幽深的密林的偶尔照到青苔上的一缕夕阳,被诗人信手捏来,给我们一种远离尘嚣,无比清幽的意境,给人以佛家的清静无为的感觉。所以说,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通过山水诗显现出来的,这一切正是他沉湎于佛学清净无为心境的写照。禅意渗透,使王维形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他的把他人生的禅意融入到了自己诗歌,使诗歌具有一种冷寂幽远的境界,从而形成了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当然,王维诗歌的禅意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山居秋暝》极写大自然的恬适;《终南山》就是一首意境开阔,气魄宏伟的山水诗;《渭川田家》描写田野风光的优美,活泼而又生气。因此,我们也不能硬生生的去挖掘王维诗中的禅意,这样就违背了作者作诗的本意。除此之外,王维那些充满禅意的诗句,大多是具有寂静无为、虚幻无常的境界。他的那些超脱尘俗的诗句,没有城市的喧嚣气息,没有尔虞我诈的功利之心,更没有任何的目的,只是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山水田园之间,寻求闲淡、空灵的境界。

综上所述,唐代大诗人王维,以他那幽美的山水田园诗,空灵的禅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佳句名篇,而他的诗,的确是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情景高度融合统一而达到一种由情一淡、理一虚、形一静、神一韵四者交融而引起的联想的艺术境界。王维的诗句中,到处可见他对语言的淬炼,对大自然景物的选取,对诗歌境界的感悟,更是匠心独具,自成一家,令人叹服。由于深受禅宗的影响,并将诗歌意境统一于自身所领悟的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但是,佛家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使他的诗歌的社会性和思想性,远不及李白和杜甫。由此,我们才能客观的,更加全面地评价王维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体会王维诗歌中的“无我、无物”的艺术境界。

第2篇: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他“九岁知属辞”,“十五留佳诗”,二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才华出众。晚年因不得志而亦官亦隐,却也落得个寄情山水、修心养性。

东坡先生谓摩诘之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一特点并非王维一人独有,而王维的独特之处在于“状难写之景于目前”。《跋百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王维善于用语言描绘出具体鲜明、生动逼真的自然景物形象。使读者感到犹如在眼前展现一幅富有实体感的风景画一般。

终南山多隐居名家,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作终南山诗,而最绝妙者当推王维所做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首联采用夸张手法,勾轮廓,画远景,以夸张写真实,使人有此处不夸张即不真实之感,这是利用视觉上的误差,正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两句诗,十个字,气势之雄伟,景物之繁富,正意在言外,急于入山一游的心情跃然纸上。由远及近,次联写近处奇妙的境界,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犹如置身仙竟,回味无穷。回望处,白云汇合,阻断来路,入看时,青霭却无,若无若合,错综成句。三句写由于光线的原因,高峻的山峰因远近不同而形态万千。高山横卧,改变分野,阴晴不一,众壑悬殊,气象壮观。然而,作者描绘这些景象,却没用一个造作之词,只轻描淡写一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幅如此壮美博大的画卷。从中不难看出诗人远大的胸怀和对高远境界的热烈向往。因此最后两句气势一转,人迹断绝,投宿无处,而又游兴未尽,只好“隔水问樵夫”。从另一侧面点染了终南山幽静、秀丽的景色,升华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强烈追求的感情。沈德潜曾赞叹道,此篇佳作“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之下”。

王维诗作,很讲究画面的结构,用绘画术语说,是讲求构图技巧,比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四种景物形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使读者感受到面体光色,而并非粗陋的线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一横一竖,形成十字形构图,显得很庄严肃穆,又不乏流动之感。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达、壮美的大沙漠中黄昏日落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成为千古名句。

诗歌和绘画,就其表现形式、内容来讲,都有各自的局限。如果将两者结合便会相得益彰。王维诗歌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能将两者紧密结合,互相贯通,使得他的诗歌象一幅幅轻新淡雅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然而清新淡雅,朴素自然,不等于张口即出,挥笔即成,不假思索,不事修饰。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抒情叙事,每首诗都要经过斟词酌句才定诗的。锤炼文字,在王维诗歌中最明显的体现,是勾勒自然景物的动态形象,比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阴兄季重前山光》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寺郎山居》

……

这些动词,皆形象生动,所状之物,似活灵活现于眼前,可见,诗人不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是无法得出的。

王维在其诗中,特别喜爱和善长描写“听觉里的事物。”他把描摹自然音响,当作创造鲜明生动逼真的山水景物形象和构成“诗中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万壑千山,大树参天,何等壮观,杜鹃啼鸣,夜雨倾落,泉水流淌,声声在耳,充分显示出巴蜀山川之雄奇,林中雨夜之壮观。

《山居秋瞑》则采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式,皎洁的明月,潺潺流动的泉水,竹声喧哗,莲叶摇动。在本是幽静的画面上,点缀着这些生机勃勃的人物和事物,使画面充满活力。

静动互衬,是王维诗歌创作的一大特长,在《鸟鸣涧》中,人闲、花落、夜静、山空,渲染出诗人居处宁静的气氛。作者以人的静默无声,衬托桂花飘落坠地之声,以动衬静更显真静,静到了极点。鸟鸣于空山深涧,极状其静态,月亮惊飞山鸟,山涧传来几声鸟鸣,进一层渲染春山的宁静气氛,以动写静。再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极言其静,静到山果落地而得其声的地步。

王维年少时便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政治失意后结识了许多“同命相怜”且都很有才华的人,常在一起赋诗作文,沉浸于自然山水之乐。后期则半官半隐,“三十年寡居一室”。孤寂的独身生活,使他意志更加消沉,唯有到林泉中寻求精神寄托。而王维笔下的林泉,大都被他赋予了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空山新雨后”,“空山不见人”,“夜静春山空”,“独坐幽徨里”……空山寂寂,夜深无语,大自然仿佛一下子被掏空了五脏六腑,只剩下了悄无声息的空间和日明月落的时间。王维笔下的时间和空间就象林中明月、石上青苔,静静地聆听着诗人的倾述。

总之,王维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作者介绍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1][3][22][24]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于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亦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

历史评价

王缙:臣兄文词立身,行之馀力,常持坚正,秉操孤贞,纵居要剧,不忘清静,实见时辈,许以高流。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乘兴为文,未尝废笔,或散朋友之上,或留箧笥之中。

李豫: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窦臮:①诗兴入神,画笔雄精。李将军世称高绝,渊微已过;薛少保时许美润,合格不珍。②诗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胜於李思训。……二公名望首冠一时,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

殷璠《河岳英灵集》: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

刘昫等《旧唐书》:①如燕、许之润色王言,吴、陆之铺扬鸿业,元稹、刘贲之对策,王维、杜甫之雕虫,并非肄业使然,自是天机秀绝。若隋珠色泽,无假淬磨,孔玑翠羽,自成华彩,置之文苑,实焕缃图。②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宋祁等《新唐书》:①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制册则常衮、杨炎、陆贽、权德舆、王仲舒、李德裕,言诗则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谲怪则李贺、杜牧、李商隐,皆卓然以所长为一世冠,其可尚已。②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后世纪念

王维墓

据《蓝田县志》记载,王维墓位于辋川乡白家坪村东60米处,墓地前临飞云山下的辋川河岸。原墓地约13.3亩。现被压在向阳公司14号厂房下,唐右丞王公维墓碑石被向阳公司14号厂房按石料使用,压在水洞里。墓前遗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邮程兆声和陕西巡抚毕沅竖立的碑石两座,王维的母亲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处修辋川公路时将王维母坟塔平毁。

王维衣冠冢

王维衣冠冢位于山西祁县古县镇下古县村,现立石碑题写着“唐尚书右丞王维衣冠之冢”。王维逝世后葬于蓝田县辋川庄。王维的从弟王絿遵循王维“身后骸骨乞迁故土”的嘱托,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他把王维依母同营而葬于陕西蓝田县辋川庄,后又把王维的衣冠冢千里迢迢带回下古县村,在村西南的坡地营建了占地0.5亩的王维衣冠冢。

第3篇: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王维诗画生情空灵遁世的艺术境界

导语: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他“九岁知属辞”,“十五留佳诗”,二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才华出众。晚年因不得志而亦官亦隐,却也落得个寄情山水、修心养性。

东坡先生谓摩诘之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一特点并非王维一人独有,而王维的独特之处在于“状难写之景于目前”。《跋百诗画》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王维善于用语言描绘出具体鲜明、生动逼真的自然景物形象。使读者感到犹如在眼前展现一幅富有实体感的风景画一般。

终南山多隐居名家,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作终南山诗,而最绝妙者当推王维所做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首联采用夸张手法,勾轮廓,画远景,以夸张写真实,使人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王维诗歌鉴赏

王维诗歌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诗歌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维诗歌鉴赏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王维诗歌读书笔记

空静融画意

——王维诗歌读书笔记

对许多诗人的了解仍旧止于书目上刻板公式化的简介以及课本中零星诗句任务性质的背诵,王维便是其中之一。而之所以会选他的诗来读皆因苏轼那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事实上,在未细读他那些带有禅性画意的诗之前,我更喜欢他的“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不为别的,就为那股隐含的盛唐气象。也喜欢他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情真意切,语调柔婉。就连那句已经“口语化”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读来情感上也比“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厚美些。也正是如此,才会在读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时候不觉一愣,空山明月,鸟惊花落,抬头回味间突然的安静加强了视觉的敏感,心绪宁谧中青松红萼、落日孤烟被诗句摹成了画,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王维诗歌鉴赏

王维诗歌鉴赏(集锦10篇)由网友 “白日幻想家”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王维诗歌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王维诗歌鉴赏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解】

晚年的王维在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山居,山中居住的地方。暝,日落天黑。这首诗描写秋日黄昏山景。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和枯竭、衰败联系在一起,所谓“悲秋”。而王维的这首诗,挣脱了悲秋的传统视野,营造出了一种清新、明净的暮秋意境,别开生面。

【句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雨后的空山分外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或许是受佛家“一切皆空”观念的影响,王维的诗中常常用“空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维的诗歌艺术境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