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端午悼屈原的诗歌
端午悼屈原的诗歌
六月端午粽包香
户户门前插艾菖
蒜子茶蛋油果齐
五子登科摆桌上
春秋战乱岂能忘
屈原忧国悯民旺
写就诗文千万句
首首篇篇成华章
屈子高才眼界广
赤胆忠心酿自伤
国破家困志难酬
饮恨抱石投汩江
后人以他作榜样
选定端午用雄黄
连同祭品抛汩罗
鱼鳖龙虾互争抢
它们吃饱肚皮胀
屈原亡魂才安祥
每年五月初五日
国人焚香驱邪忙
千古忠骨漂异乡
以死明志励儿郎
离骚九歌豪迈诗
字字句句愁断肠
今生无缘游汩江
否则我也去寻访
纵然难觅屈子墓
亦须沿江把他望
一代英杰气节壮
不朽功勋耀四方
山河为他改容颜
天地因其日月长
第2篇:悼屈原的诗歌
悼屈原的诗歌
江南入梦,汩罗江至今难绝忧伤
历史的目光里,楚国很是惊慌
因为百姓仍在思量
水里的天问
还有多少疑惑
对持神灵的冷漠
屈原遗离骚于华夏大地
精神风骨站成雕像
望着河流开端
那些越来越亮的时光
历史转身之后
屈原成了生死天涯
而他那条上下求索的路道
仍在修茸后世的篇章
怀满哀思写在水上
仰天浩叹的诗人望断云天
咽下乡愁,咽下亡国遗恨
所有的传说成了星辰下的故乡
龙舟争先竞渡
却渡不走一个被血伤害的灵魂
艾叶飘香,粽米从大街小巷聚会端阳
也包不住楚国的苦难
端午是丹阳人的'忧郁
人们在吃粽子的时候
屈原己经走向不可复返的遥远
历史昏花老态
龙钟无语无言
那些水和那些战火峰烟
葬送了楚辞的骄傲
并且折断了君子的脊梁
水流如诗滚滚滔滔
水声如梦,再也不敢妄起波澜
漫漫黑夜开始寂寞的时候
历史再也无法闭上眸眼
第3篇:屈原悼传诗歌
屈原悼传诗歌
风云擂鼓战火烟,千年长河吊屈原。
春秋五霸血河廊,七雄角路红漠染。
风衣白使销魂剑 ,汩江独沉吟千年。
诗韵《离骚》楚辞诵典, 泽被后世谁敢堪言。
笑河长空诉哀愁,沦落天涯心子莲。
客路行舟别离去,堪忧苍生饱暖寒。
泥淖卓凡惊雷起,风云过后乌蒙潭。
绝绝风去随波流,逆行道前行路难。
朝问美人不答语,苦心谁知愁更眠。
江湖问月醉梦人,浊清独星宿泪眼。
草枯花落人何在,乱世难觅知音现。
酬志满腹经纶卷,报却无门尽枉然。
随别离去此如故,踏行无楫凄绝颤。
茫茫海阔云帆竞,泪洒潘江汗青颜。
回望绝壁山淘泣,峰数无语举目巅。
今昔一曲洒江苦,万年聚魂悠远叹,
高洁神圣国栋才,良民苦心撼人贤。
流芳百世圣桃江,楚辞文韵史河绚。
千年激流万年长,淘尽无声振华乾。
辞去古月今昔事,最香铭酒祭河仙。
袅袅吹衣蛟龙游,凤凰水舟相宜念。
端午时
第4篇:端午屈原诗歌
端午屈原诗歌
端午屈原诗歌1
汨罗江,千年的低吟
千年的吟唱
把端午这个难忘的日子
谱写成流传千古的神韵
《离骚》拍打着江水
《天问》铸就了五月五日
一颗伟大的民族之魂
铮铮铁骨,高傲的头颅
把汨罗江的江水演绎成千古绝唱
洗涤着历史那厚重的回声
龙舟齐发是在打捞屈原那不灭的忠魂
还是在吟唱那千古流传的神韵
那忘不了的《离骚》之舟
那魂牵梦绕的《天问》
在端午这天弹奏三千年的妙语琴音
在汨罗江流淌的韵律之中
屈原的名字和他的楚辞流传千古
折折叠叠成不朽的历史妙音
绕梁千日,不肯离去
五月的荷花洁白
清风摇曳楚辞落韵的悠然
我仿佛看见在端午这天
屈原大夫披头散发
在汨罗江纵身一跃
所有楚辞的音韵散落满江
端午屈原诗歌2
满腹文章满腹忧,满怀激情一腔愁。
世皆浑浊我独醒,君王昏聩国蒙羞。
呼号天地谁响应,罢黜朝廷遭放流。
江边踽踽孤老影,舟头哀哀伤病鸥。
丹心赤
第5篇: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端午怀念屈原诗歌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怀念屈原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怀念屈原诗歌1
年年五月五
岁岁是端阳
龙舟水上竞
粽香思念长
荆楚战乱时
屈公苦荐倡
忧国忧民兮
抱负付潇湘
同流不合污
你醉我独醒
洁身旧官场
如今世人警
诗人随波去
文章万古芳
爱国谱乐章
世人应弦扬
端午怀念屈原诗歌2
怀念一位诗人最好的方式,是朗诵诗歌。
在山顶、在河边、在旷野里,把心底的声音发出来,
我们喊屈原,屈原,
顺着一阵风的意思,他或许就能听见。
芈为姓,屈为氏,原为字,平为名,
最基本的信息里,我们常常将芈字忽略,
忘掉贵族的身份和血统,剩下的,
统统都叫做忧国忧民。
两千多年来,屈原似乎从未离去,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都
第6篇:悼屈原小学生作文
悼屈原小学生作文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祖国正向富强迈进,人民正向小康飞奔。欣逢这样的盛世,汨罗江不再呜咽,欢快地向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