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站,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大家跟我齐读课题17.长城。让我们一起来爬——长城,一起来赏——长城,一起来赞——长城。第一步: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找出每个段落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来)
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带领大家读读下面的词语。
崇山峻岭 瞭望口 垛子 屯兵
蜿蜒盘旋 城砖 相隔 凝结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看老师标红的生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隔”字里面的竖不出头,“凝”的偏旁是两点水。给大家一组字来区分“魂、瑰、愧”
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概括段落内容)
孩子们能够概括出“长、高大坚固、血汗和智慧、奇迹”,并请孩子用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等特点闻名于世,它的设计体现了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第二步: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长城的“长”?并结合关键词进行分析。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远看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
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体会比喻句以及“蜿蜒”的作用。(配合图片)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长,先同桌之间读,再在班级展示。
长城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认真读第二段,按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找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1指指“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说说这样的设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能说出来,长城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同学们您能看出来一二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吗?由近及远。
真棒,第一自然写了远看长城很“长”,第二自然段写了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使文章更加清晰了,大家在写景物的文章中可以用到。
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2,从那些地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同学都爬过长城,想一想为什么会很自然地想起?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想一想:
1.修筑长城的劳动人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2.你想对劳动人们说什么?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再来朗读这句话话。
是呀,伟大的长城啊,你的蜿蜒盘旋,你的高大坚固,你的巧妙设计,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奉献,下面请大家捧书端坐,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1.奇迹是什么意思?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2.思考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结合板书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因为长城因其长、高大坚固闻名于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因此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第三步:当堂检测
长城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如果你来当小导游,你将怎样来介绍长城?
第2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2014~2015年度)
神池县八角明德小学
闫玉萍
17.《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能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2.了解长城各组成部分,了解长城建造的不易。3.体会长城是民族智慧和劳动血汗的结晶。4.进一步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城各组成部分,了解长城建造的不易,体会长城是民族智慧和劳动血汗的结晶。
2.进一步体会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能把课文读通顺,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但对于见识较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长城的感性认识不足,对古代人民修长城的社会背景不理解,对修长城的艰难也难以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有很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游览一处中外闻名的名胜古迹,知道是哪儿吗?对,长城。(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幅图片(出示图片),看了这几幅图,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回答)同学们,我们的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是赞美长城的,请你们找出来,并大声地读出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文。2.回顾上节课内容,我们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长城的那几个特点?(长和高大坚固)板书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长城“长”的句子,并且大声地朗读出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你从那些词中可以体会到“长”这个特点。作者在写它长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同学们,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长城,作者又来到了哪里?(长城脚下)我们知道这一部分是写长城的哪个特点呢?(高大坚固)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的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 砖筑成的。”
这是个什么句子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中心句)你从这句话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3)紧接着课文围绕“高大坚固”这个特点展开叙述,又写了什么呢?(城墙)“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4)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呢?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同学们,课前我们完成了自主学习,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我是小导游,完成我们的自信展示。
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聪明)三.我是小导游
请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城墙的结构示意图。(结合自主学习完成自信展示)
同学们,刚才小导游已经给我们介绍的非常清楚了,我们一块再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次,再次感受一下长城的高大坚固。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我们继续游览,作者又来到了哪里?(长城上)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句话。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是个什么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请你找出句子中的动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辛苦不容易)
作者站在长城上,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他联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修筑成了万里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面对这样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作者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四.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堂小结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吸引了中外千千万万的游客,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六.课后作业
我们游完了长城,面对如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你想写些什么呢?(完成我们学案的自我发展。)【板书设计】
17.长城
长
联想 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高大坚固
【课后反思】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近看长城,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结合图片、板书理解城墙的设计,从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还拓展长城用于军事防御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对劳动人民的联想与歌颂是重点。我让学生抓住“站”“踏”“扶”“自然地”等关键词,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体会作者身临其境时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我还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说话,让学生弄明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由衷的敬佩与歌颂。接着我让学生联系前文解答疑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最后我利用外国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升华。不过,本节课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特总结如下,有待改正:
一、没有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悟不深,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不足。
二、没有大胆地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急于求成,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或朗读。
八角小学
闫玉萍
第3篇:长城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
第4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1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站,宇航员登上月球后,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大家跟我齐读课题17.长城。让我们一起来爬——长城,一起来赏——长城,一起来赞——长城。
第一步: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找出每个段落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来)
请一位小老师给大家带领大家读读下面的词语。
崇山峻岭 瞭望口 垛子 屯兵
蜿蜒盘旋 城砖 相隔 凝结
堡垒 智慧 气魄雄伟
第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岭、旋”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长城是吗?听老师说,长城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又大规模修筑。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第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授课教师:李菊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以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老师检查。
2、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你找到了没有?
出示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2)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再读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1)品“长”
第7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2个一类生字,认识14个二类生字。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本课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有关长城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时数:
第8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点。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