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09 08:10: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呢?

(简要评价学生的感受)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花红柳绿,总是让人回味。春天迷人的景色,更是文人笔下捕捉的对象。请大家回忆曾经学过的或听说过的有关“春”的诗

2、说一说,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又是怎样一幅图景?

3、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画卷?

要求:与课文的描写对照,四人小组讨论,给每一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推荐最美的一幅图画。

总结课文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大家刚刚展示了那么多春天的美、春天的好,春天确实是个美丽的季节。不过,我认为春天的美好不仅体现在同学们的画卷中,更体现在朱自清笔下优美的文字中。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真体验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同时把生字和生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整理到笔记上。

第二课时

语言品味:

挑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语气、语调、读音。

1、小组中合作讨论: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评一评。

2、学生朗读、发言,教师评价。(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明确:(1)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①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喜欢春姑娘。喜欢春姑娘的美: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去追求)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3)喜欢健壮的青年。①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②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④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2、同样是平凡的事物,同样是描写春天,为什么朱自清描绘出的春天就能把人带进美妙的境界呢?

引导学生从“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让学生思考讨论。

不同角度:风,触角、味角、听觉

3、要求学生共同完成某段文字的朗读。

放朗读录像,学生模仿、齐读。

迁移延伸:

1、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朗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2、模仿朱自清描绘春雨、野花等景物的句子写一写夏、秋、冬三季中的景物。

(两题任选一题,快速写作,至少50字。)互评

学生展示写作成果展示

3、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说说夜空中的星。

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2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柳江县拉堡中学陆利妮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起来唱《春天在哪里》。

2、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天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同学谈)

大家讲得很好。翻开课本13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心目中的春天。(板书:春朱自清)

二、感知课文

1、请部分同学朗读课文,中间两列同学做评委。教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简单评析字音。评委评完,朗读的同学可自评。读出春的美丽了吗?是否置身于春的美好景色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对比我们读的和课文的录音有什么区别。

(可让学生自评。强调朗诵应注意的问题,用开头几段做朗读分析示范。)

3、请两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5、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喜欢的句子进行讲解。

(着重分析,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修辞及写作知识,并提示他们可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可拓展思维,还有别的什么写法,你们是怎样写这一景物的?)

盼春: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两个“着”、两个“了”给人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中又充满了喜悦。反复、拟人。

第二段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宏观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创设了广阔的背景。排比、拟人的运用。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林木抽芽,山草变绿,使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

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春草图:着力描绘春草勃发的景象。第一句从“点”上描绘,第二句从“面”上描绘。

“偷偷地”在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思,拟人的手法;

“钻”: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准确地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由近及远;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勃发的春草与活泼的孩子们组成的这幅图景,洋溢着新春的活力。

春花图:着力写春花竞放的景象。按“树上”“花下”“遍地”由上到下的顺序,层层铺叙。

“树上”着力写了三种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的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满”“赶趟儿”写花朵多;

“火”“霞”“雪”写花色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子中的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顺序一一对应的;

写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写“花下”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闹”中不仅有声响,而且写出春意勃发、喧闹、沸腾的景象(由此想到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写“遍地”的野花,“遍地”表现数量多,“杂样儿”写种类丰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所以野花才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所以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这一段文字中,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连映衬,烘托渲染,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

三、延展课文

四、布置作业(任选)

1、填空题目:一年之计在于,一日之计在于,一家之计在于,一生之计在于

2、写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成语、谚语、俗语、诗句至少4个。

3、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样景物来描写。

第3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春(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用具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散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春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形象。

3、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3

教学模式:合作探讨学习

教具:多媒体、图画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讨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1、请大家看看屏幕这首诗,猜猜她是谁?

她是南方来的,前几天到这里,这个好消息,是燕子告诉我的。猜一猜

她是一个好姑娘,又聪明,又勤劳,在早晨的阳光里,一刻也

不休息。

她把花挂在树上,又把草铺在地上;把种子撒在田里,让它们

长出了绿秧。

谜底:各种各样的鸟,唱出各种各样的歌,每一只鸟都说:“春

姑娘,愿你永远在这里!”

2、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

节。花红柳绿,总是让人回味。春天迷人的景色,更背诗句

是文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领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读得熟,可以领会得深切。为使学生加深对写景抒情的散文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可采用以讲读带自读的方法。课文《春》重点讲,使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后,再训练自读。精读是自读(往往是速读)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谈过精读和速读的关系。他说:“课内精读文章最用细琢细磨的工夫来研讨的;而阅读的练习,不但求其理解明确,还须求其下手敏捷,老是这样细磨细琢,

一篇文章研讨到三四个钟头,是不行的。参读相关文章就可在敏捷上磨练;能够花一两个钟头把一篇文章弄清楚固然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突出“细”“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对文中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注意体会,适当地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示范,重点讲读一两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课内阅读与课外反馈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想象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用名言,导人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寸: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春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王安琪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