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0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 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尺判断和画直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不规则纸一张、活动角。学具准备:三角板、纸一张、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在角的乐园里,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说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二、新知引入: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 行比较。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师:“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通常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你们看,形成了什么图形?(学生凭直观感觉像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小方格等)
师强调:当确认一个角是直角时,可以标出直角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三、动手操作,深化表象。
1、折直角:
师出示圆形纸,提问:这张纸上有没有直角?(学生齐答)师启发:你能不能动脑、动手折出一个直角?
学生动手折出直角,然后展示所折的直角,并交流折直角的方法。
2、找三角板上的直角:
(1)、师出示大三角板提问:三角板上也有一个直角,谁能指出来?(指名完成)教师转动三角板再让学生指出直角。
(2)、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找出上面的直角,顶点朝上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找对了没有?(教师巡查,个别指导)把这个直角顶点放在左边比画一下,(停顿,等学生完成),再把把这个直角顶点放在右边比画一下。师:同桌互相指认三角板上的直角。
(3)、师:你们三角板上的直角与老师手中三角板上的直角相比,大小是怎样的?(学生猜测,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的猜测正确呢?(学生说验证方法。)谁愿意来比一比?(指名上台展示比的方法和结果)师:这两个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相比呢?(学生先猜测后再用实际比的方法验证。)
师:通过刚才比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直角
师(指复习题中的图形)逐一提问:这个图形中有没有直角?请你指出来。(教师根 据学生所指作出记号)师指作记号的角:要确定这些角是否直角,也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上台示范比角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叙述一点两边三重合的具体过程。)
师指图形中非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画直角。
师:我们认识了直角,会用纸折出直角,还找出了三角板上的直角,谁能想办法画出 一个直角呢?(学生交流想法后,指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出直角,并叙述方法。)
四、分层练习,发展提高。
1、下面的角,哪个是直角?哪几个角比直角小?哪几个角比直角大?
2、找直角过河。
3、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上的直角。
4、找钟面上的直角。
5、猜角:谁聪明谁来猜!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1、画顶点;
2、点对点;
3、过顶点画两条边。
七、教学反思:
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在教学时,要抓住直角的特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直角,感受直角的特点,再引出直角的图形,懂得将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参照物去对比生活中的直角,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判断掌握的不错,但个别学困生画直角不规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对比角还有待加强学习辅导。
数学组:王娜 2013年10月
第2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由画角,一方面复习了画角的知识,巩固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为沟通直角与角的联系及新课教学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设计“找三角尺中的直角”这一环节既是对直角认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的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奠定基础。接着,“判一判、折一折和画一画”等环节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角。】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 “做一做”的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习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四)教材第54页练习八的第14题
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一道题意在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既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又能体会立体图形表面上角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3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
件www.daodoc.com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课本P40、41,例
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
第4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初步对直角有感性认识。
2、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能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不规则纸片,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老师演示,学生回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判断直角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出特点。
2、找一找下面的三个角中哪个是直角? 讲述直角概念
3、学生判断下面的角,哪个是直角?哪几个角比直角小?
第5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三角尺上的角。
二、新授
1、认识直角。
(1) 说明:三角尺中的一个是直角。
(2) 出示另一把三角尺上,找一找其中的直角。
(3) 在自己的三角尺上找一找直角。
(4) 说
第6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尺判断和画直角。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探究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不规则纸一张、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不规则的纸若干张、活动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角的乐园里,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说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国
第7篇:《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海口市山高学校
一、教材研究
在本节课中,我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操作、讨论,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从而达到本课的知识目标。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采取“动一动、猜一猜、拼一拼、找一找”等多种活动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精神,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情研究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
第8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
3、例4。●○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的直角 ②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③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教具、学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动手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生:用自己的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跃跃欲试)
生1:我做的角尖尖的,它是由两条边组成的。
生2:我做的角和他的差不多,我的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生3:我觉得我做的角比他们的都大,很胖,我做的角也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非常了解我们的角朋友了,那老师有个问题:能不能把你的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