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09 08:04: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有关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关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淅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划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①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博学能文辞。此词作于作者临死前不久。

②芳尊:杯中盛着美酒。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3分)“乱”写出了“莺”啼叫的热闹,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无限的画面。(1分)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1分)作者用“乱”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之情。(1分)

(2)(4分)对比(1分);同样是“芳尊”,以前是厌恶,现在则是喜欢到“惟恐浅”。(1分)写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状,(1分),抒发了被贬黜罢官后内心痛苦无奈心情。(2分)最多给4分。】

二:

(1)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词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城上莺歌嘹亮,风光无限,城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作者以明丽热闹的景色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若从“绿杨芳草几时休”入手分析反问手法,可酌情给分。)

(2)结尾这两句抒写诗人生命无多的垂暮悲怀。岁月流逝,容颜衰老,览镜而惊叹,往昔多病厌酒,如今却只有借酒浇愁,不惜一醉。既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

【赏析】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年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这首词是作者临死前不久的一首伤春之作。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接着,作者又惊异地发现镜中“朱颜”已“暗换”,进一步表达“衰晚”之感。“今日”虽仍有病,可愁比病更强烈,因而不顾病情而痛饮狂喝,将全词愁绪推向高潮。

第2篇: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诗词鉴赏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诗词鉴赏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由钱惟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临死前不久的一首伤春之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钱惟演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①

作者: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②,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③,鸾镜④朱颜⑤惊暗换⑥。昔年⑦多病厌芳尊⑧,今日芳尊惟恐⑨浅。

【注释】

①木花兰:通称《玉楼春》。

②莺语:指美好的声音。

③衰晚:衰弱的晚年。

④鸾镜:厨(chú)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说悬镜照之,鸾见影则鸣。故后世称镜为鸾镜,多借此词表达离愁别恨。

⑤朱颜:朱,红。红润美好的容颜。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这里都是指容颜的改变。

⑥暗换:这里指不知不觉的变成了殘颜。

⑦昔年:一作“划年”,指今年,或者近几年。

⑧芳尊:酒杯,指饮酒。尊,同“樽”。

⑨惟恐:惟,只、单,唯一、只有。恐,怕。这里说只怕今天的容颜不好看。不美丽。

【翻译】

城上眺望,风光大好,黄莺儿的叫声乱成一片。城下湖面上烟波浩渺,春水烟波浩渺,春水不断地拍打着堤岸。这令人伤怀的青青杨柳如绵绵芳草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没有呢?我眼中充满泪水,愁绪袭来,先就使我肝肠寸断了。

我觉得自己的情怀渐渐像个老人,没有生气了。还吃惊的发现镜子中昔日红润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改换了,已变得如此憔悴苍老。往年,我体弱多病,讨厌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儿在前,却唯恐酒斟得不满。

【简析】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年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临死前不久的一首伤春之作。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接着,作者又惊异地发现镜中“朱颜”已“暗换”,进一步表达“衰晚”之感。“今日”虽仍有病,可愁比病更强烈,因而不顾病情而痛饮狂喝,将全词愁绪推向高潮。

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自觉政治生命与人生旅途都到了尽头,因作此词,借悼惜春光抒发他无限的迟暮之悲。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境,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整首词情调极其凄婉。

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即《玉楼春》)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死。仁宗随即亲政,并迅速清除刘太后党羽。钱惟演是刘太后的姻亲,自然在劫难逃。九月,他因为擅议宗庙罪而被免除平章事的官职,贬为崇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不久,其子钱暖被罢官,姻亲郭皇后被废。该词就写于这个时期,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绝望之情。作品借丽景抒哀情,首句以一“乱”字,就将暮春之景渲染得有声有色,同时也以此反衬自己年华将逝的凄黯心情,从而形成强烈对比,凄惋动人。

第3篇:读钱惟演作品有感

读钱惟演《木兰花》有感

作者口方峰锋

宋杭州词人钱惟演一生在宦海沉浮,自通晓为官之道。从太傅少卿到翰林学士;到工部尚书;到枢密使;到崇信军节度使;到同平章事,按而今的官员级别相论,钱惟演至高担任过总理之职,是高官。钱惟演自不能与提倡变法的宋人王安石相比,说他政绩平平,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后人说一个大官爱趋炎附势,自又有些偏私。中国人自古有爱好当官之风,要不哪有如今“万人过独木桥”似的公务员考试之传承?钱惟演一生从官,他的文字多有应酬之作;多有“官本位”的思索。而《木兰花》这首词,笔者觉得却是一个例外。“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若说“宋时制度”是一座城池,钱惟演自然在“城上”,而广大的百姓则在“城下”。“城上”和“城下”,要有互换角色的辩证性思考。是啊,钱惟演本想在军、政上有所作为的,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2)“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 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即所谓闺怨.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唐诗、宋词中是数不胜数的。但这首词在写法上自有它的新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⑴《木兰花》:即《玉楼春》。“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岁。“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见上卷薛昭蕴《浣溪沙》之二注(35页)。

⑵舴艋:指竞赛的龙船。“舴艋”,小船,从“蚱蜢”取义。

⑶笋柱:秋千架的形状。“秋千”今通作秋千。秋千乃后起的名字。

⑷“水中可居者”,见《尔雅·释水》。亦可泛称水边。“拾翠”见上卷李珣《南乡子》之四注(45页)。拾翠鸟的羽毛,以点缀首饰。这里不过借来比喻女子春游。杜甫《秋兴》八首之:“佳人拾翠春相问。”

⑸踏青:阴历二、三月出游郊外,以寒食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及赏析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注 】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⑴《木兰花》:即《玉楼春》。“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岁。“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见上卷薛昭蕴《浣溪沙》之二注(35页)。

⑵舴艋:指竞赛的龙船。“舴艋”,小船,从“蚱蜢”取义。

⑶笋柱:秋千架的形状。“秋千”今通作秋千。秋千乃后起的名字。

⑷“水中可居者”,见《尔雅·释水》。亦可泛称水边。“拾翠”见上卷李珣《南乡子》之四注(45页)。拾翠鸟的羽毛,以点缀首饰。这里不过借来比喻女子春游。杜甫《秋兴》八首之:“佳人拾翠春相问。”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惟演《木兰花》阅读答案及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