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南唐书·周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南唐书·周本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本少孤,羁贫,有勇力,尝独格虎杀之。
昊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累迁至淮南马步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争其地,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武王谋可将者,列官严可求荐本。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日:“吴门之役,非贼果强,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起,勿用偏裨乃可。”许之,得精卒七千,晨夜兼行。武王初命之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下高安,第为全讽声援尔。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
乃驰至象牙潭,急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信州刺史皆弃城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审观形势,何遽如此?”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已而果如所料。武王奇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
吴越将陈璋,据衢州归款,越人围之,武王遣本迎璋。越人解围出璋,而列兵不动,本遂以璋还。裨将吕师造日:“越有轻我心,必怠,请击之。”本不可。越人蹑我军。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越人果急追。伏发,前后夹击,尽歼其众。
唐庄宗入洛,吴遣司农卿卢苹往聘,还言:“庄宗知本名。”由是召为雄武统军,俄出镇寿州,改庐州,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
本不知书,然能尊礼儒士,遇僚属以礼,士民爱之。性朴拙,无他才,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本晚好饮酒,乐施予。或日:“公春秋已高,宜少储积,为子孙计。”本曰:“吾系芒履,事吴武王,位至将相,何人所遗乎?”既卒,太常言:“准令,废朝三日。”唐烈祖以本旧将,命有司讲求优典。礼官言:“前朝尝为汾阳王郭子仪废朝五日。”诏用之。谥恭烈,葬给卤簿。
(选自《南唐书·周本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为全讽声援尔 第:只是
B.越人蹑我军 蹑:跟踪
C.吴遣司农卿卢苹往聘 聘:聘用
D.准令,废朝三日 准:按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驰至象牙潭 B.本之初至也
乃不知有汉 顷之未发
C.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 D.何人所遗乎
若入前为寿 当其欣于所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本虽是名将之后,但自幼家境贫寒,一生功业都出于自身奋斗,所以他希望子孙也能自己去努力打拼。
B.周本从军以来,用兵如神,可谓“攻必克,战必胜”,曾先后在苏州、象牙潭和衢州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周本指挥作战,智勇兼备,象牙潭一役击破十倍之敌,重在写其勇;而衢州一役欲擒故纵,重在写其智。
D.周本没有读过书,他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出自天赋,但他依然尊敬儒士,礼待僚属,赢得了士民的爱戴。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吴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6分)
译文:
(2) 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聘”在这里是“访问”的意思,前面一句是“唐庄宗入洛”,后唐的皇帝是吴国的大臣难以聘用到的。
5.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孵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魉思路】A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B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义;C项:动词,如同,好像/代词,你;D项:助词,与动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6.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在苏州(吴门)的战役中,并没有取胜。原文说:“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7.(1)吴武王起兵,周本隶属于他的部下,勇敢为全军之首,常常奋勇作战,率先登上城墙,冒着箭矢和垒石,几乎是遍体鳞伤。(“起”“隶”“冠”“每”“蒙”各1分,句意1分,共6分。)
(2)到了半路上住宿下来,半夜的时候,周本假装受惊,抛弃了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草等逃走了,却在旁边设下了埋伏。(“宿”、“阳”、“走”、“于旁”后置结构各1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本是舒州宿松人,是汉南郡太守周瑜的后代。周瑜死后埋葬在宿松,于是在墓边修建了祠堂,子孙居住在墓旁的,还有数十家。周本少年时死去父亲,客居他乡,非常贫困。他很勇敢,力气很大,曾经独自与老虎搏斗,最终杀了老虎。
吴武王(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安徽合肥人,建都广陵,称江都府)起兵,周本隶属于他的部下,勇敢为全军之首,常常奋勇作战,率先登上城墙,冒着箭矢和垒石,几乎是遍体鳞伤。战斗结束之后,就自己将铁块烧红烙在伤口处(疗伤),吃喝说笑镇定自若。多次升迁之后,担任淮南马步使。武王攻下了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领各个州县汇合的十万兵马前来争夺这块地方,在象牙潭驻扎了下来,楚地的人包围了高安用来援助危全讽。江西守将刘威发来的报警信到了之后,武王和大臣们商议可以率兵出征的人,列官严可求推荐了周本。当对周本从军攻打苏州,未能攻下,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耻辱,称病卧床在家。严可求亲自前往劝说周本动身,周本说:“吴门(苏州)这场战斗,不是敌人果真强大,只是因为我方将帅权力有限,下面的人都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因此没有成功。现在如果一定要起用我,不用那些偏将、副将才行。”武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得到七千精兵,昼夜兼行。武王起初命令他解救高安的围困,周本说:“楚地的人并不是想要攻下高安,只是为危全讽声援罢了。现在如果先去击败危全讽,那么楚地的人必定会放弃高安逃走,还值得去攻打什么呢?”于是骑行到了象牙潭,迅速攻击危全讽的军队,将他们打得大败,并擒获了危全讽,楚地的人也逃走了,吉州刺史、信州刺史都弃城逃走了,江西这块地方开始安定了。
周本刚刚到达象牙潭,就指挥军队进攻。刘威想要留他饮宴,犒赏士兵,他没有答应。有人说:“敌人兵力强大,应该仔细地观察战场的形势,怎么能够立刻就去进攻呢?”周本说:“敌人的兵马比我们多十倍,假如我的士兵们知道了这件事,去打仗的话先就被挫伤锐气,赶紧乘着我们士兵的锐气去战斗,才能成功。”后来果真像周本预料的那样。武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干,就任命他为信州刺史。
吴越国(建立者为钱缪,都杭州,其疆域约同今浙江省)的将领陈璋,占据浙江衢州归顺了吴武王,吴越国的人包围了城池,吴武王派周本去迎接周本。吴越国的人解除了包围,放陈璋出城,同时陈兵不动,周本于是带着陈璋回来了。副将吕师造说:“吴越国的人有轻视我们的心思,一定会懈怠,我请求攻击他们。”周本没有答应。吴越国的兵马偷偷地跟踪我军。到了半路上住宿下来,半夜的时候,周本假装受惊,抛弃了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草等逃走了,却在旁边设下了埋伏。吴越国的人果然紧急追赶过来。伏兵一起出动,前后夹击,彻底地歼灭了他们的人马。
后唐庄宗进入洛阳,吴国派遣司农卿卢苹去访问,回来说:“唐庄宗知道周本的名声。”于是召见任命为雄武将军,不久出京镇守寿州,后改庐州,同时加封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
周本没有读过书,却能够尊敬读书人,遇到属下能以礼相待,士兵和百姓都很爱戴他。周本性格质朴憨厚,没有其他的才能,只有军队打仗的事情好像天生就懂一样。周本晚年喜欢饮洒,乐于周济别人财物。有人说:“你年纪已经大了,应该稍微做些储备,为子孙打算一下。”周本说:“我(从一介平民),穿着草鞋,侍奉吴武王,到了将相这样的位置,这又是什么人留给我的呢?”去世以后,太常卿说:“按照法令,皇上应该停止上朝三日(以示哀悼)。”南唐烈祖因为周本是自己以前的属将,就命令有关部门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优厚的仪节。典礼官说:“前朝曾经为汾阳王郭子仪停止上朝五天。”而皇上下诏沿用这一仪节。赐谥号恭烈,举行国葬的时候提供了皇上出驾时扈从的仪仗队。
第2篇:《南唐书·周本传》原文及翻译
《南唐书·周本传》原文及翻译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本少孤,羁贫,有勇力,尝独格虎杀之。
昊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累迁至淮南马步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争其地,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武王谋可将者,列官严可求荐本。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日:“吴门之役,非贼果强,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起,勿用偏裨乃可。”许之,得精卒七千,晨夜兼行。武王初命之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下高安,第为全讽声援尔。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
乃驰至象牙潭,急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信州刺史皆弃城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审观形势,何遽如此?”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之,乃可有功。”已而果如所料。武王奇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
吴越将陈璋,据衢州归款,越人围之,武王遣本迎璋。越人解围出璋,而列兵不动,本遂以璋还。裨将吕师造日:“越有轻我心,必怠,请击之。”本不可。越人蹑我军。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越人果急追。伏发,前后夹击,尽歼其众。
唐庄宗入洛,吴遣司农卿卢苹往聘,还言:“庄宗知本名。”由是召为雄武统军,俄出镇寿州,改庐州,加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
本不知书,然能尊礼儒士,遇僚属以礼,士民爱之。性朴拙,无他才,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本晚好饮酒,乐施予。或日:“公春秋已高,宜少储积,为子孙计。”本曰:“吾系芒履,事吴武王,位至将相,何人所遗乎?”既卒,太常言:“准令,废朝三日。”唐烈祖以本旧将,命有司讲求优典。礼官言:“前朝尝为汾阳王郭子仪废朝五日。”诏用之。谥恭烈,葬给卤簿。
(选自《南唐书·周本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为全讽声援尔 第:只是
B.越人蹑我军 蹑:跟踪
C.吴遣司农卿卢苹往聘 聘:聘用
D.准令,废朝三日 准:按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驰至象牙潭 B.本之初至也
乃不知有汉 顷之未发
C.惟军旅之事若生知者D.何人所遗乎
若入前为寿 当其欣于所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本虽是名将之后,但自幼家境贫寒,一生功业都出于自身奋斗,所以他希望子孙也能自己去努力打拼。
B.周本从军以来,用兵如神,可谓“攻必克,战必胜”,曾先后在苏州、象牙潭和衢州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周本指挥作战,智勇兼备,象牙潭一役击破十倍之敌,重在写其勇;而衢州一役欲擒故纵,重在写其智。
D.周本没有读过书,他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出自天赋,但他依然尊敬儒士,礼待僚属,赢得了士民的爱戴。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吴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6分)
译文:
(2) 至中道宿,夜半,本阳惊,弃辎重走,而设伏于旁。(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聘”在这里是“访问”的意思,前面一句是“唐庄宗入洛”,后唐的皇帝是吴国的大臣难以聘用到的。
5.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孵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魉思路】A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B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义;C项:动词,如同,好像/代词,你;D项:助词,与动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6.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在苏州(吴门)的战役中,并没有取胜。原文说:“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7.(1)吴武王起兵,周本隶属于他的部下,勇敢为全军之首,常常奋勇作战,率先登上城墙,冒着箭矢和垒石,几乎是遍体鳞伤。(“起”“隶”“冠”“每”“蒙”各1分,句意1分,共6分。)
(2)到了半路上住宿下来,半夜的时候,周本假装受惊,抛弃了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草等逃走了,却在旁边设下了埋伏。(“宿”、“阳”、“走”、“于旁”后置结构各1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本是舒州宿松人,是汉南郡太守周瑜的后代。周瑜死后埋葬在宿松,于是在墓边修建了祠堂,子孙居住在墓旁的,还有数十家。周本少年时死去父亲,客居他乡,非常贫困。他很勇敢,力气很大,曾经独自与老虎搏斗,最终杀了老虎。
吴武王(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安徽合肥人,建都广陵,称江都府)起兵,周本隶属于他的部下,勇敢为全军之首,常常奋勇作战,率先登上城墙,冒着箭矢和垒石,几乎是遍体鳞伤。战斗结束之后,就自己将铁块烧红烙在伤口处(疗伤),吃喝说笑镇定自若。多次升迁之后,担任淮南马步使。武王攻下了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领各个州县汇合的十万兵马前来争夺这块地方,在象牙潭驻扎了下来,楚地的人包围了高安用来援助危全讽。江西守将刘威发来的报警信到了之后,武王和大臣们商议可以率兵出征的人,列官严可求推荐了周本。当对周本从军攻打苏州,未能攻下,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耻辱,称病卧床在家。严可求亲自前往劝说周本动身,周本说:“吴门(苏州)这场战斗,不是敌人果真强大,只是因为我方将帅权力有限,下面的人都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因此没有成功。现在如果一定要起用我,不用那些偏将、副将才行。”武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得到七千精兵,昼夜兼行。武王起初命令他解救高安的围困,周本说:“楚地的人并不是想要攻下高安,只是为危全讽声援罢了。现在如果先去击败危全讽,那么楚地的人必定会放弃高安逃走,还值得去攻打什么呢?”于是骑行到了象牙潭,迅速攻击危全讽的军队,将他们打得大败,并擒获了危全讽,楚地的人也逃走了,吉州刺史、信州刺史都弃城逃走了,江西这块地方开始安定了。
周本刚刚到达象牙潭,就指挥军队进攻。刘威想要留他饮宴,犒赏士兵,他没有答应。有人说:“敌人兵力强大,应该仔细地观察战场的形势,怎么能够立刻就去进攻呢?”周本说:“敌人的兵马比我们多十倍,假如我的士兵们知道了这件事,去打仗的话先就被挫伤锐气,赶紧乘着我们士兵的锐气去战斗,才能成功。”后来果真像周本预料的那样。武王非常赏识他的才干,就任命他为信州刺史。
吴越国(建立者为钱缪,都杭州,其疆域约同今浙江省)的将领陈璋,占据浙江衢州归顺了吴武王,吴越国的人包围了城池,吴武王派周本去迎接周本。吴越国的人解除了包围,放陈璋出城,同时陈兵不动,周本于是带着陈璋回来了。副将吕师造说:“吴越国的人有轻视我们的心思,一定会懈怠,我请求攻击他们。”周本没有答应。吴越国的兵马偷偷地跟踪我军。到了半路上住宿下来,半夜的时候,周本假装受惊,抛弃了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草等逃走了,却在旁边设下了埋伏。吴越国的人果然紧急追赶过来。伏兵一起出动,前后夹击,彻底地歼灭了他们的人马。
后唐庄宗进入洛阳,吴国派遣司农卿卢苹去访问,回来说:“唐庄宗知道周本的名声。”于是召见任命为雄武将军,不久出京镇守寿州,后改庐州,同时加封安西大将军、太尉中书令、西平王。
周本没有读过书,却能够尊敬读书人,遇到属下能以礼相待,士兵和百姓都很爱戴他。周本性格质朴憨厚,没有其他的才能,只有军队打仗的事情好像天生就懂一样。周本晚年喜欢饮洒,乐于周济别人财物。有人说:“你年纪已经大了,应该稍微做些储备,为子孙打算一下。”周本说:“我(从一介平民),穿着草鞋,侍奉吴武王,到了将相这样的位置,这又是什么人留给我的呢?”去世以后,太常卿说:“按照法令,皇上应该停止上朝三日(以示哀悼)。”南唐烈祖因为周本是自己以前的属将,就命令有关部门研究一下有没有什么优厚的仪节。典礼官说:“前朝曾经为汾阳王郭子仪停止上朝五天。”是皇上下诏沿用这一仪节。赐谥号恭烈,举行国葬的时候提供了皇上出驾时扈从的仪仗队。
第3篇:南唐书·徐锴传原文及翻译
南唐书·徐锴传原文及翻译
南唐书 原文 :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
第4篇: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
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①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③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
第5篇: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
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共8篇)由网友 “不知道困的杀手”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陆游《南唐书》阅读答案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①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
第6篇:《南唐书》片段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南唐书》片段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事节度使王茂章。茂章叛吴归吴越,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义祖①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②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赏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
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③烈祖,烈祖亦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