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09 07:53: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读历史,更如同在向众多先贤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学习为人处世。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1

也许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许侑很多人认为中国现代难见散文大家。這是一种误读,更是一种谬论。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时偶在市集中买的,记得还是盗版书。当时对汪先生所知甚少(应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应该算得尙是一茖著名作家。

闲暇之余,开始是以一种慵懒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读之下竟不能放下。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而在倾听之中,這种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种无形中的人文和历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們的风采,我們读了当时人們对于政治、文化的评判,我們如同读一位历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读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看了中国学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思想与学术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种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调,向我們讲述着曾经的往事,向我們传來种种可供学习的精神与思想。

读《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读历史,更如同在向众多先贤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学习为人处世!

读了汪老的书,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实中国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学习和认知的机会。读了此书再说中国无散文大家,也许会是一种笑话!

汪曾祺之书,不读后悔,读了不遗憾!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2

最近看完了汪曾祺的两本书《打渔杀家》和《孤蒲深处》。汪是沈丛文的子弟,所以文字多有受其影响。《打渔杀家》主要是他的文论,书评,最吸引我的是他如何谈写作的一些内容。《孤蒲深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八千岁》《岁寒三友》《徙》等,他的小说确切地说更像是散文,是有一点儿故事性的散文。这也很像沈丛文的风格。此外他的书并不是特别流行的那种。读起来呢,很有生活滋味,让你觉得不陌生,反而很亲切。此外,可以看得出汪氏的做人处世之淡泊态度,很有才华但是缺非常地内敛谦恭自省。他是江苏高邮人,秦少游的同乡,我也可以攀上老乡的江南之地。水乡之地的人文历史故事,不比高原北方的粗放豪爽,但是却很耐人寻味。其实,南方多才子佳人,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汪后来大多年是在北京居住,也写了许多的京派文学作品,但是他影响深远的还是他对于故乡的那些描写和回忆。所以有人也称他的文章为乡土文学,但是他却并不认同。我以为汪最看重的文学品质是平淡自然,他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平淡自然,也是他的文章最主要的特征。

我常常会想,本是南方人的我却长在北方,这样的历史对我会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我一直就在南方或是北方,我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对于我的父母来说,他们是读大学的时候才从南方到了北方,后来就再没有能回去,他们不也是一直在流浪吗?人类命运有一定的重复性,没有根的人,这样才可以四处漂泊,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或者说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倒是那些祖宗多代一直固守一方水土的人,他们不能忍心离开的多。现代许多人,不再有那么多故土的观念,是因为生活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故乡的观念必须淡化。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的不愿意离开,是出于一种本能,倒不是他们意识到多么地热爱家乡。

然而我又不得不承认,只有在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才有它极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就像汪曾祺,沈从文这些大作家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没有失去的人是不知道其宝贵的地方和意义的。我们从离乡之人的视觉处发觉一个自己没有体会过的故乡,也只有从离乡人的情怀里体会出自己温暖幸福的真谛。所以,故乡的人应该感谢离乡的人,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时时提醒,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故乡是多么地美丽。汪的书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怀念,其实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情怀,对于我来说,是勾起我的思乡之心,引无限共鸣之意的好书。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3

读完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十分精致。

他的散文中有水韵之美,语言流转生动、关怀,真实的情感和自然旷达的.思想。

在这几篇中,我还是最喜欢《金岳霖先生》这篇了。

在这篇文章里汪曾祺描写了西南大学一位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他是作者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作者认为金先生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觉到一位文学家对另一位哲学家由衷的敬佩、赞美与爱戴,也知道了这个老先生的脾性。还有,正如作者所说:“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好好的写一写”,因为他们都值得我们赞赏。

在这中大家的文章中,自然是无从挑剔的,个个都是精品,令我都十分喜爱,汪曾祺的文章中有一种属于他的特质,那就是淡雅。

汪曾祺是站在一个内敛不张扬的情感角度上表达他对世事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故显得淡然超脱。但真挚的情感又是那样过流溢这丝丝入扣的温馨。

一切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与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

这是汪曾祺,这是他的散文,就是这么淡雅、美丽。

第2篇: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1

今天在整理书柜里的书时,看到了春节期间买的那本《汪曾祺小说精选》,一时间想到,似乎很久没有看汪老的散文了。

其实,汪曾祺老先生就像是我写作道路上突然出现的小确幸,他的文章清新细腻,平淡中又充满趣味,好像一杯清茶,青涩过后是无限的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初识汪老,大概是在初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汪老的文章,叫《端午的鸭蛋》,不知为何,我极其喜爱这篇文章,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个吃货吧,对很多描写“吃”的文章都十分上心。每次看到这篇文章里描写的那些食物,比如“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等等,读起来就让人很有画面感,食欲也渐渐上来了。过后,我就去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汪曾祺老先生,结果发现,汪老是个对“吃”文化很有研究的作家,他的散文里,有好多都跟食物有关,就连金庸老先生都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我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成了汪老的书迷。

有人这样评价汪老的作品: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内容的玄奥深奇,而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我觉得这就是最真实汪曾祺,他随和,简单,与世无争,在纷扰的凡尘俗世里过着自己觉得最幸福,最美好的生活,粗茶淡饭,柴米油盐,有事可做,有人可爱,足矣。当我深入了解他的文章之后,我知道,汪老真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他的散文描写风俗,谈论文化,回忆旧闻,遥寄乡情,我们可以在他的文章里看到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各地美食。汪老用一种很淳朴的方式将我们引领到他精神世界的一方净土,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得到片刻的宁静。

我很喜欢读汪老的散文集,字里行间都是淡淡的清新和优雅。汪老很善于观察生活,体验人情世故。他所写散文的主题大多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比如《夏天》中对夏天这个季节的细致描写,《泡茶馆》里对茶馆闲人趣事的生动刻画,每一帧都很唯美,让人读起来很轻松,很愉悦。

上个学期,我在大学图书馆里读了好几本汪老的散文集,汪老的文章不仅美和雅,就连名字都起得很诗意,像《草木春秋》、《葡萄月令》,这些读起来让人感觉口齿噙香,特别有味道。我当时特别喜欢《葡萄月令》这篇文章,从心底里佩服汪老的写作能力和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从一月落雪到十二月葡萄入窑,每个月,葡萄的每个生长过程,汪老都写得十分地细致,葡萄生长明明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汪老用很平淡又不失美感的语言将这样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更是让我们看到一幅清新淡雅的葡萄生长图。

如果有时光机,我真想穿越到那个年代,希望能有荣幸和汪老在盛夏时节,躺在老槐树下的藤椅上,品一品茶,聊一聊好吃的食物,畅谈人生中的各种趣事,我想,那样的生活一定美好又惬意。

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2

这位可爱的“老头儿”,快乐地度过了一生。他虽然生长于战乱时期,漂泊于他乡,但仍未忘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人。他颇负盛名,但在家中,却只是一位“家庭煮夫”。

一杯浓茶,一支钢笔,一沓稿纸,这是他的“文房三宝”。一天中,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写作,其余的时间抑或作画,亦或闭目养神,怡然自得,仅此而已。

他19岁离开家乡高邮,四处求学,在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中国文学系。这段时光是沈从文他比较为辉煌,也是比较为放纵的`年华。他的老师朱自清、闻一多、李叔同,都是后人眼中叱诧风云的人物。那个年代的师生,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61岁的他重回故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坐在大运河的船上,他思绪万千、热泪盈盈。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当年酷似周总理的英俊外表也不复存在,但没变的还是那颗赤子之心,谁曾想到,他对家乡的回忆一就是凭着19岁之前的生活萃取出来的?时隔42年,家乡的美食、人文、风景,都还历历在目。可见,家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今年,是这位“老头儿”的诞辰100周年,他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当他归来时,仍会是那少年般的心。

一位散文大师,一位画家,从外表看,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自己逗自己乐的小老头。但在他的笔下,我们却能够读出世界的阳光和抹不去的乐观。

他就是汪曾祺,一位开朗、豁达的老人!

第3篇: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散文集》是2018年11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汪曾祺散文集,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汪曾祺(qí)(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内容提要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汪曾祺散文集》

放假后读了汪曾祺的散文集。印象很深,汪老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大:嘴里叼着的微甜的草根、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神经几近被络绎不绝的电话摧毁的作家不一样。他的文章、他的书像是被他本人抚摩过千万遍的,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木头铅笔的味道,而不是机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个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铅笔,面带淡定从容的微笑,他细腻动情的笔触时不时地给自己和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小小的感动,为了一小盘带着雨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抑或是为了一条从湖心突然一跃而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打动人的是他的语言文风。他的文字质朴简练,却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人感到一种亲切、一种情调,含蓄隽永,极简却有洒脱诗意。他写人的时候,你能感觉到每一个普通人的可爱;他写景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对每一寸山河的热爱;他写美食的时候,你仿佛也能感觉到那舌尖上的快乐。

他所写的都是他所熟悉的生活——旧时代的高邮小城、西南边城昆明、文化里的故旧师友、西南联大的师生等,他所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山丹丹、枸杞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

汪先生的文学造诣以及生平轶事实在用不到再复述了。那些可以百度,可以自己去考究,而我只想细细体会那些文字之间表达的生活之美好。

活着,其实是一件很俗气的事情,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但是精神的丰富又可以让生活变得格外美好。

《我的家乡》中,有一段提到舵楼中住着家眷,多数年轻带着孩子。脑补这个画面,禁不住想,为什么都是年轻的女人。是不是因为撑篙的汉子多半也都是壮年,不年轻,哪里有力气,一步一步走过运河。古铜色应该是晒的,不说话应该是习惯默默从船头走到船尾吧。

“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

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最浪漫的散文集,最值得品味的浪漫作品,最值得回忆的艺术与生活的代表作。能与这本书相遇,更是小女子的荣幸。

古往今来,描写吃的文章倒是不少见,像老舍的《骆驼祥子》啊,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啊,许多许多,更是将美食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汪曾祺先生的吃却更别具一格。虽平淡,像菜谱一般,却处处流露出人间真情,引来无限遐想。

我原本就爱好美食,以至于入神般去品味这篇文章,更是受益匪浅啊!内容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放翁的诗,与他广为人知的表达报国雪耻之志的诗歌不同,这首诗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闲适的心情有一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脱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爱这首诗的,不如说是他喜爱这种心情,这种心情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他想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他的带着心情的生活。

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大:嘴里叼着的微甜的草根、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汪曾祺散文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