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08 10:39: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随着如今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不断强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而正由于此,我们的“年味”正渐渐消散。

对于过去的人来说,过年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换上用箱子压了大半年的新衣服,用刚买的猪肉炸出一锅油,做上一顿真正油米柴盐都俱在的年饭。一家人也都团圆在一起,诉说着过去一年的辛酸苦辣。我爸跟我分享过一个故事。以前的时候油是十分珍贵的,有些人家一年都难得吃到几次用油做的饭菜,不用油做的菜就叫“踏锅”。那时候我爸也不懂,他就和几个小伙伴吵着闹着去一户人家吃“踏锅”,吃的时候才发现菜都没有油,难以下咽。这就是以前的生活,可是他们还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过年,年味可谓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而如今,不少人有恐年症,他们认为“年味”就是催婚,催子,问工资多少等等让人心烦的话,有些人都不敢回家过年了,怕回家听到亲戚朋友的啰嗦。当然过年能回不回是不好的,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这让他们心寒。在我看来,如今的年味已经渐渐变成了普通味,过年的这一天和平常的一天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过年的象征春晚,也渐渐从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看春晚的表演节目,到看春晚有些明星上了,明星穿了些什么衣服,到最后就是各干各的没什么人看了,反正可以回看,想看时在看。许多过年的习俗对于孩子被“学习”二字取代了,对于大人被抢红包取代了。从从前的一起交流变成了抢红包活动。和双十一一样,疯狂的抢抢抢。过去的另一象征放烟花鞭炮,也随着环境污染严重而被禁止了。现在最流行的莫过于一家老少全部出动,去一次旅游,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一下人海如潮,看一看高速路上的万里长城。

年味就在这一点一滴中从我们的手中溜走,却没有彻底的销声匿迹。依然有不少在我们的身旁。如贴对联,折起平收,从右至左;贴上一只小狗,狗年旺旺旺。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村里的习俗了。我们村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一条几百米的路直接通向底。在新年的第一天,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去每一个长辈家拜年。大清早上,就去长辈家拜年,拜了几家后,拜年的队伍就壮大起来了,从寥寥几人就成了几十人的大队伍。把老人家请到家门口,每个人向他拜年。以前是他坐在家门口等着一个一个晚辈去行跪拜礼,然后喝一碗甜酒再走,现在也已经省略了。一个多小时就转了一圈给每户拜了年。对于年味,我们需要像对待传统文化一样,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年味,这种渐渐淡化的味道,我们需要加上一把辣椒,撒上一把盐,倒上一壶油,加足了火,把这味道重新炒的红红火火。

第2篇:年味作文

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进腊月,故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飘荡开来、渐渐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而同地开始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充满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诱人的年味。特别是杀年猪,宰杀完毕之后,主人家会按照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烩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热闹、惬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从腊月初八开始,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腊八粥,故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始,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臵年货,忙吃喝、孕年味。乡邻之间都要互相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面展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年临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互相剃头、净面,干干净净、轻轻爽爽迎新年。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装登场了。年三十这天,女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蒸“米饭”,熬粉汤,故乡称之为“翻身捞饭”,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户户便准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的祈愿诉于上苍。年三十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始洒水扫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臵上架一口大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杆、劈柴、柏木,煤块,最后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后帖上“旺气冲天”的对联。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院内都要矗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始跑大年,东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一直到鸡叫头遍,家家户户开始举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家人开始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始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开始熬大年,男人们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话人生,女人们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要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人们要早早敞开大门,迎百褔,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随大人们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 “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福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饭又挣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故乡的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故乡的朗朗天空……

故乡浓郁的年味是亲情的温馨,是乡情的孕育,是乡趣的集成,是民风的升华。故乡就是在这种天然纯朴、充满激情、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天,从激昂的现在走向希望的未来。

新的一年到咯,穿着大红衣服,戴着大红帽子迎接这个喜庆的日子--春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随着爆竹炸开了大年初一的礼花。

按照家乡的习俗,大年初一要吃圆子,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寓意。我和姐姐自告奋勇,非要捏圆子,奶奶拗不过我们,只好放手让我们去干。我和姐姐对视,坏笑了几声。把圆子拿到厨房,把早已准备好了的辣椒酱包在圆子里,又拿了几个一元硬币包在圆子里,由于硬币太大,包出来的圆子也很臃肿。忙活了大半天,才包出了一盆圆子。大大小小,什么形态都有。

我负责烧火,而姐姐则负责搅和圆子。刚开始,有点困难,那火老是点不着,点着了又有火星跑出来,吓得又把火熄灭,弄了半天,才把锅烧热,姐姐慢慢把圆子放到锅里,我加大火力,便使劲对着灶台的通风口吹了好几下,结果呛得我直掉眼泪,不过还好了,我没有白白牺牲,只听锅里“咕嘟咕嘟”作响,圆子就烧好了。

我和姐姐把圆子一起搬到桌子上,各自让自己的爸爸尝尝。爸爸不知道我们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口咬下去,结果辣椒酱溅得满嘴都是,辣的他脸通红通红的。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爸爸上当喽,爸爸上当喽”“叔叔上当喽”爸爸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苦笑了几声。而大伯则好运一点,一吃就吃到了为数不多的包着硬币的圆子。乐得大伯直扭屁股,我和姐姐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大伯说:“你们俩小丫头,真玩的出来,不过这么多的圆子被糟蹋了,不吃又浪费了,不如我们玩个游戏好不好。”我俩一听是游戏,开心得直拍手。“我们每个人说句关于过年的古诗,轮到谁是谁,说不出来,就得吃五个圆子。”我和姐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好啊!”我心想,我就是学古诗的,圆子你们吃定了。

我先起了个头,说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姐姐不屑的说:“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爸爸听后,抢说道:“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好好好,老爸,好样的。”我激动的跳起来。大伯说:“别高兴的太早,看我这句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姐姐向我吐吐舌头,向我示威。我向她做了个鬼脸,表示反抗。平时一贯安静的老妈竟然也起劲了,吟诵道:“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大妈没等妈妈说完就说了一句:“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爷爷见我们都这么热闹,也说了一句:“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爷爷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可现在又轮到我了,我哪知道那么多啊,怎么也想不起来。随口就说:“年年大丰收„„”大家扑哧一声笑出声来,那是我还真想找个缝钻起来。没办法,只好愿赌服输,吃了五个圆子,也不知我是点背怎么的,吃到的都是辣椒酱的,辣的我直灌水喝。姐姐在心里早就酝酿好了一个:“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接着是爸爸,只见他抓耳挠腮,好半天才憋出来:“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可这回大伯肚子里的墨水空了,他倒也爽快,抓起圆子就往嘴里送,竟然又吃到了一个硬币。我心里那个不服气哟。妈妈沉思了会儿,说:“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我为老妈欢呼,她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大妈不慌不乱,说道:“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姐姐激动地狠狠地亲了一下大妈。轮到爷爷了,这次爷爷可没什么风度了,在门口有踱来踱去,一进来竟说:“我不会。”我们全部“晕倒”爽快的吃掉了5个圆子。

这过年的圆子让我吃出了年的滋味,吃出了幸福的滋味„„

年来了,目光的河流,流向吉祥的新春,年便到来了。年来了,我屏住呼吸静静地倾听,倾听爆竹的脆响,倾听游客坐着火车急促的喘息,倾听改革发出的合奏,倾听开放冲进的轰鸣,倾听拓展抖落的呼啸,倾听奋进跃起的奔腾,倾听一阵一阵播放的春节序曲,我浑身的疲惫,便像雪花般纷纷下落,满怀的喜悦,便像春风般暖融融上升。年来了,我睁大双眼默默地眺望,眺望憧憬编织的花环,眺望希冀绘制的彩虹,眺望期待放飞的思绪,眺望惠农政策丰富乡村的意象,眺望城市繁华的节日市场,眺望民族又展开腾飞的翅膀,神州又跃起崛起的身影。我在倾听和眺望中感受到了一种无边的爱,这种爱在新春里缓缓升腾;我在倾听和眺望中体会到了一种力量和精神,这种力量和精神维系年味、年韵,组合成人生最亮丽的家园,人生最值得欣喜的丰收驿站。年来了,送来最美好的日子,日子便因年的到来变得更加成熟、真实。你看,闯进年关,便盘点收成、前瞻未来、臵办年货、裁做新衣、张贴年画、制作花灯……浓浓的年味陶醉着百姓;蒸年糕、宰猪羊、点豆腐、买烧酒、回娘家、接财神、祭灶堂……香香的年味弥漫着人家。在浓浓香香的年味里,所有的喜庆浓缩,所有的兴奋凝固,浓缩成一只只大红的灯笼,凝固成一幅幅新颖的春联。红灯笼、红春联是唯美的,在装饰张贴上美,在诗情画意里美。不论贫寒还是富贵,不论庶民百姓还是名门望族,不论南方还是北国,每一个家庭都会在年关里备臵红纸,扎几只灯笼,写几幅对联:前门、后门、厢房门、院落门挂上去、贴起来,日子便显得是这样的红红火火、殷殷实实。祖辈在这时无意中,踩着了自己曾经的沧桑,大红的灯笼精神饱满地抹平了他们曲折的思绪,又红红亮亮地光照出来年丰盈富足的日子。祖辈笑了,笑的满脸通红;父辈在这时有意中,撞着了曾经踏平的坎坷,两幅春联气势恢宏地放飞了他们的梦想,祈求鸿福时运,寄托美好愿景,渴窗花在改革的窗口中开放,开放成红彤彤的微笑,是要迎接年年岁岁如约而至的除夕抑或春节吗?!在奋进的窗口中开放,开放成金灿灿的喜气,是要迎接从年关岁末闯进来的团圆抑或祝福吗?!剪呀剪,剪一刀祝福,祝福如桨,划过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把人间情思渲染得春意盎然。贴呀贴,贴一帧问候,问候如电,掠过神采奕奕的炎黄子孙,把心灵大地照耀得温暖无比。是谁走到窗前,把窗花剪饰得美轮美奂,让人们都领略到一个传统的自豪和精湛的民间工艺。是谁走到年前,把窗花高高地贴在一个风俗里,让人们都品尝到浓烈的年的味道和中国特色。从一扇窗口开放,开放了一个年关;从一个大门开放,开放了一个国度。永不凋谢的是一个称作家常的伟大……年来了,窗花开放,开放得绚烂夺目!盼延年益寿,期望求财请安。我在红红的灯笼和春联里读着古老的传统和民族的文明。

祭拜祖宗一定要在立春前,否则就有不尊重祖先或祖先会吃不到的说法,因此,每到年底,奶奶总会翻翻日历,挑选一个时间上比较好自己又比较空闲的日子,这时 候,我们就转来转去不肯离去,因为我们都知道,祭拜祖宗后的吃食只要一放到灶台上就可以让我们享受了,大人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们,有时还会给我们分一分,怕我们姐弟三个吵架。大人是不吃的,据说老祖宗吃过的东西孩子吃了最好,因为祖先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学习进步。

阴历的二十六是我家大扫除的日子,那天,全家倾巢出动,父亲会给我们小孩分配一些活儿,半天工夫,基本上上上下下就已经畅快明亮,记得还有一件事是父亲必做的,那就是给门窗上桐油,上过桐油的门窗虽然有一股子油味儿,但我们都不觉得难闻,反而觉得有一种马上要过年的喜悦。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总没有像我看的书里的丰盛,但是比起平时也会好一些,那时总期盼: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全家也能在年三十晚上吃上一大桌的菜?过上一个真正的年!一眨眼,以前过年时的期盼都实现了,而现在的我们又怀念起小时候过年的味道了。吃完年夜饭,奶奶要忙了,她会再次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因为她告诉我们,初一是不准扫地的,初一扫地会把家里的财气扫掉的。等忙完这件事,奶奶就会准备明天早上的菜,记得一个菜是必备的,那就是青菜油豆腐粉丝汤,好像说法也是取长寿之意。年初一,奶奶总会第一个起床,母亲叫我们穿上新棉鞋,走到灶间,奶奶就给我们冲每人一大碗白糖蜜枣水,寓意意念甜甜蜜蜜,喝完了甜甜的糖水,然后就把蜜枣丢进嘴里,细嚼慢咽一番,品味蜜枣的甜蜜和醇香。这个习惯到我结婚以后还保持着,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吃蜜枣。吃完早饭,奶奶就会拿出隔夜准备好的一些糖果和瓜子花生给我们吃,有时,看到地上吃得一塌糊涂,顺手抓过扫帚,奶奶总会提醒:“今天是初一。”于是笑呵呵地放下,继续嗑瓜子,吃花生。同时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大家都呆在自己家里,到了初二,才可以走动走亲戚。

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现在从凌晨开始就可以听到高声鞭炮的声音,我小时候,不知道别人家是怎样敬财神的,我看到奶奶就在灶台边插几支香,就如此简单,有的只是一份心意和一种期盼,在老人眼里,灶神跟财神是一回事,有财了,我们能吃好喝好,这就已经很满足了。

正月十五,家里是一定要做汤圆的,总感觉家里自己做的汤圆的味道是最好的,几天前奶奶就已经把糯米浸在一个大大的盆里,两天后把米淘干净,拿到加工厂加工,背回家把糯米粉摊在一个大大的竹匾里,等十五那天用。我们家做汤圆总比较地道,做咸的,馅是荠菜和鲜肉的,还会做甜的,甜的有豆沙,豆沙是自己烧制的,有我们家特有的味道,看上去油亮,吃上去香甜;甜的还有芝麻,加工芝麻比较方便,在一个广口瓶里用铲子的木柄一上一下多撑几口,放些白糖搅拌均匀就可以了。通常我们用一种叫“苦蒿头”的野菜和在糯米粉里,这样的糯米粉就是淡绿的,这种粉放豆沙馅是最好吃的,烧熟后的汤圆是墨绿色的,颜色也特别好看。汤圆快熟了,我们三个总是各自拿着碗围在灶台边,嘴里忙活着:“我要六个,三个甜的,三个咸的。”……一派热闹和温暖的景象,这种感觉再也不会有。

现在的年年年一个样,好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更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东西留存在记忆的深处,所以,过年的时候总要拿小时侯的记忆温暖一遍自己的心房。

第3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我想,年味不仅有滋有味,还应该是有形有色,假如要给中国年披上一种颜色,必是有如旺火一般的中国红。自打远古时那一把“红”火驱走年兽起,“红”,其本身“吉祥如意”的意蕴便注定亘古不变。下面是关于年味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第1篇】年味作文

“砰”“砰”“砰”……,这是什么声音,“快来啊,这里在做艾青糍粑了”小伙伴们大声的叫唤着。

今天,我们在组长毛予彦的带领下,先来到了慈溪市国家电网看望了那里的叔叔阿姨,亲自感受了他们的工作,感受到过年了他们还那么忙,真的好辛苦。接下来我们一小组来到鸣鹤古镇寻找年味,在这里,让我难忘的就是那美味的艾青糍粑。刚开始我们看见叔叔把一些粉倒到蒸笼上,用大火把它蒸熟了;然后倒了出来,就是一些像年糕一样的团,这个粉团马上被放进了一只石头做的缸里,叔叔介绍,这叫“捣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关于年味,我应该有很多话想说的。

记忆还停留在儿时,年味是车站内的人头攒动,是归途路上的翘首企盼,它是红漆圆桌上饭菜的热气腾腾,是好久不见亲人之间的关切问候,是夜里烟火与小孩笑声的相映成趣,是火盆里烧的通红的炭火,也是午夜响亮的鞭炮声带来的新年快乐……

我在回乡的路上不由自主地回忆着,往前我十几年所尝到的年味,依然浓郁得很的那些年味,在我的心头萦绕,直到看见那熟悉的山水,才稍稍平静。

今天的家是忙碌的,为了夜里的年夜饭,我们家和伯伯一家都忙上忙下地干活,柴火映得我们的脸透红,油在锅里蹦跳的声音和我们的谈笑声融合在一起,空气都开始翻滚起来,在这亲密无间的气氛里,每一盘菜肴被端上桌都显得那么的自然,顺畅地就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隔着饭桌上一团又一团升起的白雾,我看到了每一个人肆意欢笑的脸,时间在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什么是年味?是那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那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是那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这就叫年味!

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在积极的准备着迎接新年,我们家也不例外。

农历腊月二十八,妈妈一大清早就起来,到年货市场买年货,把家里面能换新的旧物都换了个遍,把过时了的东西都换成了最新的,因为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一时的事,而是象征着未来一年的幸福与否,这可是从老祖宗们留下的习俗。

晚饭后,妈妈又吩咐我和爸爸去贴春联,春联的要求可高了,要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甚至是不重字,它代表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春联贴完后就是贴“福”字,这里面的讲究可不少,这个“福”字啊,一定要贴在门的'正中间位置,而且必须要倒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精选30篇)由网友 “白瞳505”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年味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年味

过年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过年是美满的,因为我们一家人能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过年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能在炮竹声中欢欢喜喜迎接新的一年。我虽然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但对年的味道也深有体会: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酸:尴尬

每年除夕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时,我们一家每个人都要表演节目,这不,弟弟胆子大,他勇敢地站了起来,说:“我来!“他走到大家面前,有模有样的说起了绕口令: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成四十,不要把四十说成十四……”我呆呆地听着,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一丝佩服之情。想当年,我为了学这首绕口令,花了近一个月才背下来。看来,弟弟为了表演,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年味作文

年味的作文

一大清早,我便被楼下宏亮的鞭炮声唤醒。我急忙从被窝里爬出来,探着头往楼下看。哎呀,好快呀,马上就到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等做好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饭。菜色很丰盛,丰盛到我都流口水了,于是我便过去蹭蹭主人的腿,摇摇尾巴,主人就会笑着说:“你也馋了对吧,好好,这个给你。”我便会得到一块红烧排骨。

吃晚饭,主人的孙女就会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主人就会摸摸孙女的头,给他一个红色的信封,我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只知道主人叫它“压岁钱”。

大家还会下去放鞭炮,那是一种点燃会发出很大响声的大东西。我很害怕鞭炮,可是人们却很喜欢它,每次点完后,还会抬头盯着天空看好一会,我从没抬头看,我不感兴趣。

再回到主人家,大家会一起看电视,时不时的说几句话,笑一会。大家其乐融融,主人也很开心。

我听到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晚风渐暖,年味淡。

又是一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起了对联,准备好了鞭炮,迎接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奶奶早已准备好了年夜饭,诺大的餐桌上各色大鱼大肉都很齐全。欢声笑语萦绕了整个餐桌,望着奶奶脸上的笑容我终于感受到,这,才是过年的感觉。往常的餐桌上总是会呈现一大群人低着头玩手机的画面,或许只在这个时候每个人才能放下手机,有说有笑的吃完一顿团圆饭。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习惯性地打开电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1

过年那一天,早上起床时,我感觉一切与往常没什么两样,我叹了一口气。社会在变化,在发展,但是过年过节的气氛却越来越淡。年味,好几年都没有感受到了。隐约还记得小时候外婆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包饺子的的时候。这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

饭桌上各种食物摆在一起,我笑着想到,这也是所剩不多的年味吧。什么年年有鱼,节节登高,团团圆圆,各种寓意美好幸福的菜肴摆满整张桌子,大家都围成了一个圈,给大人倒上酒,给孩子们倒上饮料,大家一起碰杯。这时,我小姑妈拿了一个相机说:‘我们大家一起来录一个拜年视频,留作纪念吧。’大家都来了兴趣,纷纷答应。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祝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到了后来,大家词穷了,于是什么鼠年快乐,鼠年吉祥的也来了。最后是我的一个妹妹抱着她的泰迪上去说:‘新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年味作文

年味作文

晚风渐暖,年味淡。

又是一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起了对联,准备好了鞭炮,迎接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话语,墨色铅字嬉闹着说恭喜,可是,轻启朱唇,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底,再也无法流露出暖心的问候。回到家,手机荧幕泛着微光,短暂的旋律突兀响起,苦笑着用指腹滑过,向来我所珍爱的文字此时却冰冷如雪,毫无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萦绕耳边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连祝福都索然无味。

奶奶早已准备好了年夜饭,诺大的餐桌上各色大鱼大肉都很齐全。欢声笑语萦绕了整个餐桌,望着奶奶脸上的笑容我终于感受到,这,才是过年的感觉。往常的餐桌上总是会呈现一大群人低着头玩手机的画面,或许只在这个时候每个人才能放下手机,有说有笑的吃完一顿团圆饭。匆匆的年夜饭了了而终,习惯性地打开电视,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年味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味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