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除了多读,还是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受到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教学步骤〕
一、由三峡风光片(《话说长江》纪录片、新三峡新闻纪实片等)导入课文,简介作者郦道元及作品《水经注》和《水经》。
二、读课文
1.听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明白字意:曦 溯 湍 漱 属 嶂 襄 峻
2.散读课文,对照注释,读懂句意。
3.齐读课文,读顺句势,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4.分组读课文,读清结构。每组读一段,朗读完后,请读“山”“水”的同学分别举手。明确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三峡的山,第二部分写三峡的水。
5.男女分读课文,男生读“山”,女生读“水”。提示: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三峡“山”“水”的特征。明确:
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只有正午和半夜,才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三峡的“水”:四季景象不同。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春冬之时,激流雪白,潭水碧绿,清波回旋,倒影美丽;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6.合读课文,读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之气。涵泳品味,读出课文的诗情画意。
7.背读课文,竞背课文,力争上游。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文言文单元,必须强化知识积累卡片的运用,加强方法指导,以适应多篇的文言文单元学习。在以前学习做知识积累卡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制作、整理,对比运用。通过做卡片,进行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步骤〕
一、全班齐背《早发白帝城》,导入课文,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制作知识积累卡片一:作家作品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县人。为古书《水经》作注释,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二:生字生词:曦xī 溯sù 湍tuān 漱shù 属zhǔ 山献yǎn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中断。实词:曦:日光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 疾:快 自:从 自:如果雅词: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空谷传响
三、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做知识积累卡片三。
写景之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分类整理此前已做卡片,布置课后温故知新。
五、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借助课文,结合注释,为图片撰写解说词,开展思维再创造活动,进行配画朗诵。
〔教学步骤〕
一、利用网络及其他音像资源,制作与课文山水风光相配套的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进行教学。
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文内容,并声情并茂地配画朗诵课文。
三、小组合作,联系原文,结合画面,为三峡风光写电视画面解说词。
四、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派人以比赛的形式,做画面解说。
五、记诵全文。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一)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二)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同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是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三)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第2篇: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绘景色的方法。
2、 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领会文中写景的方法。
2、 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
教学设想:突出语文“美”的特点,引领学生分析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美的导入。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
三峡是我们中国最为秀美壮丽的峡谷。今天,就让我们在余秋雨大师的陪同下,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来感受一次美的文化之旅吧!
二、 美的诵读。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诵读,美的诵读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
要求:1、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与停顿。2、读出感情。
提示:在诵读时,应注意把握文章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在朗诵描写山的部分时,应读出刚健雄壮的美,语速稍快;在朗诵春冬之水时,应读出那种清幽婉转的美,语速稍缓;在朗诵秋水部分,应读出凄清哀婉的美,语气应低缓凄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诵读点评。
三、 美的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生动、传神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秀美的三峡风光,大家在美读之后,发现了哪些优美的写景句子呢?
教师提示:①写出山壮美的句子②写出夏水湍急的句子③写出春冬之水清幽的句子④写出秋水凄清的句子⑤写出人物哀愁的句子。
学生围绕以上句子描述三峡不同视角不同季节的美。
教师提问:优美的句子往往具有优美的表现形式,你认为作者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成功可取的地方呢?
教师提示:①巧妙的艺术构思。②不断变换的写作角度。③丰富的表现手法。④生动凝练的语言。
学生赏析,教师点评、归纳。
四、 美的积累。
语文学习美在积累,通过这篇山水游记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优美的语言呢?把它们找出来作一次摘抄。
教师示例:
①雅词。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沿溯阻绝乘奔御风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哀转久绝空谷传响
②美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山之高。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急。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景之趣。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引,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情之悲。
五、 美的背诵。
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文句和段落进行背诵。
第3篇:《三峡》教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三峡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
1.把握文章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大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
第4篇: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请学生背诵有关长江三峡的诗歌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第5篇:《三峡》教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三峡》教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共14篇)由网友 “沼沼沼沼爪爪” 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三峡》教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三峡》教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三峡》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
第6篇:教学案例三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2、请大家齐读课文。
3、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第7篇:《三峡》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毕志明
一. 自学内容几自学目标:
1. 自学内容:《三峡》
2. 自学目标
①. 积累文言文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②. 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 重点:
1. 欣赏三峡美;
2. 把握作品写景特点。
难点:
1. 文中
2.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悟,学生整理板书,其他同学笔记。
三.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文中生字注音;
3.辨明同义①….
①.通假字自三峡(在)
②.一词多义(生做):自绝②….
自非学(如果)③….
(虽,略,自非,亭午,曦,)
③.重点词语(师勾)
④.虚词(师勾)
4.朗读节奏。
四.自学测评:
1.必做题(基础类)课文练习一.1.
2.选做题
3.朗读停顿(关键句)
五.你认为的难点疑点是(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在黑板上)
难点:
疑点:
互动学案
第8篇:巴东三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3、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4、品味文章的语言并进行口头表达训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立足课文,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把握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