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六年级上语文试卷期中”。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 100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一)积累(共1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和汉字依次写在括号内。(2分)
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jiǒng()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mó()的坚冰、抹去尊贵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2、默写。(10分)
(1),小桥流水人家。
(2)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3)?怅望青田云水遥。
(4)浊酒一杯家万里。
(5)俱怀逸兴壮思飞。抽刀断水水更流。
(6)《陋室铭》中点明短文主旨的句子是。
(7)请写出有关鸟的谚语、俗语各一个
(二)运用(9分)
3、在《鸟专题》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优美的咏鸟诗,现在请你根据画面写一首现代诗,看看谁写得最有意境。(5分)
4、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修改不超过5处)。(4分)
(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调位号:
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便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统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就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秘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完成给花传粉授精的任务。
(三)综合性学习(4分)
5、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假如: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1)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2)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选段,完成6—11题。(共15分)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6、第一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将正确的一项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A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动机。
B 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C 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7、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选出说法正确的两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2分)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对比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8、用横线将第一段中的论据画出来,并指出是什么论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之”指代的是
(2分)
11、以第二段的具体句子为例,说说文章在语言方面的一个特点。(3分)
(二)阅读《一样的渺小》,完成12—16题(共14分)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中年以后,他开始发达了———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名声日隆。如今,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只要拿到市场上,都会引起富人们的竞价争购。可是,画家并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幸福与快乐,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通过弟子们传诵,此语已被世人奉为一句关于奋斗与成功的格言。其实,画家已经陷入深深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作画,没有任何追求,而作画本身又不能给他以突破的喜悦,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个牢固的茧里,高高悬挂在人们能够仰望的地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一天,画家偶然得知一百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心中顿生仰慕,决定去拜访。为示诚意,画家没有开自家的高级轿车,而是带弟子们步行前往。
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没有奇峰峻岭。山脚的连绵水田里,有农夫和牛耕作的身影,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响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画家心中喜悦,按照当地人的指引,向一座小山上走去。
到了山腰,画家远远地看见山头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画家汗流浃背地驻足四顾,寻找山下人说的那座小庙宇。弟子们也在一旁帮着搜寻,可是,附近并无庙宇。
锄地的老者停止劳作,看着他们,目光淡定。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
场面忽然有些凝固。画家的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不像那么回事儿。但画家却没有生气,在那里愣神片刻,两手一拍,道:“回家!”
后来,画家又说过一句格言,被弟子们传诵出来———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12、画家“回家”的潜台词是什么?(2分)
13、结合上下文解读下列两句话。(4分)
〔1〕这个世界实在太渺小了
〔2〕这个世界也越发高大了
14、简要概括“画家”这一人物形象。(2分)
1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理由(3分)
16、请你赏析下列句子。(3分)
村庄炊烟袅袅,头顶阳光响亮,像一首以重低音为背景的轻快的曲子。
(三)阅读《马说》,完成17—21题。(共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策之不以其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9、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千里马”喻指(2分)
21、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22—24题。(6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22、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2分)
23、画线句子中的“此”指代(2分)
2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2分)
三、作文(共30分)
25、请将题目“珍爱 ”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26分)
(一)积累(12分)
1、迥、膜、jiè、jí(2分。对两个得1分,对一个不得分)
2、默写 略(10分)
(二)运用(9分)
3、略
4、第一句把“便”改成“更”。第二句把“就是”改为“而是”。第三句把“分秘”改为“分泌”。第四句逗号在引号外,“完成”和“给花”换位。
(三)综合性学习(4分)
5、略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5分)
6、D
7、A C8、“白求恩-------不幸以身殉职”事实论据
9、运用设问,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的论点。
10、被;白求恩的精神
11、成语的恰当使用,使语言生动、简洁,有较大的容量,又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音节整齐均匀,便于诵读;双重否定句式和重叠加深的长句子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使论证更准确、具体、严密;对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增添了说理的雄辩力量。
(二)(14分)
12、画家明白了禅师话里的含义,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也就达到了此行的目的。
13、(1)当自己达到了一个顶峰,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人生忽然变得狭窄而又孤单,世界上仿佛只剩下了自己。因此显得渺小无依。
(2)当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看到了一篇新的天地,超越了自我的界限,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14、画家就好像生活中的很多真是存在的人,当他们全力拼搏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后,反而没有喜悦,茫然失措,因为继续前进的动力消失了。只有当一个人超越了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摆脱束缚,遨游天地之间。
15、不同意。结尾精炼深刻的解释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并且与文章的开头首尾呼应,很好的点题,并且很好的说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整合和升华。所以不是“蛇尾”
16、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描述精炼准确,优美动人。
(三)(10分)
17、①喂养②等同(一样)③怎么④驱使。(2分。对2个得1分。)
18、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2分)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托物寓意 人才
21、表现了作者的自命不凡和怀才不遇之感,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埋没人才的不满。
(四)(6分)
22、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
23、“贼追至”
24、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三、作文
22、(30分)
一类卷:27——30 二类卷:23——26 三类卷:19——22 四类卷:18分以下慎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苏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苏教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一、(考你识字能力)请你用“√”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碾(niǎnyǎn)肆(shìsì)攒(zuǎnzǎn)箕(qǐjī)幕(mmù)绽(dìngzhàn)溃(ku......
2009——2010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班级 :姓名:(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6分)1.选出下面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烂漫(màn) 诘责(jié)文绉......
冥思苦想 翻来覆去(正直而高尚,著名作家马克·吐 题为“海燕之歌”。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共12篇)由网友“yur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26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