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_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9 07:59: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ěi)不逊(xùn)质问(zhì)广漠(mî)B.瞥见(piē)粗糙(zāo)野蛮(mán)广袤(mào)C.诘责(jiã)尴(gān)尬 粗劣(liâ)教诲(huì)D.驿站(yì)甲胄(wâi)嬉戏(xī)托辞(cí)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⑵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⑶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4、文学常识填空(6分)(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我们学过的《

》一文也是选自这部集子。(2)《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____(国名)的茨威格,在七年级时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3)《再塑生命》的作者是____,____国女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冲它哭,它便冲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你笑。这恰如: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

6、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某班打算以“感受母爱,略表寸心”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加。(5分)

(1)摘引与母爱有关的诗词名句或俗语警句,感受母爱深情。(写出两句)

(2)拟写手机短信,发送给母亲最温馨的祝福。

(3)反哺母亲养育之恩,说说你最想为母亲做一件什么事。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他们 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②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 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③“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④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2分).“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2分)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3、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个句子所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4、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指什么人?第④段划线句子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4分)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__________;

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_______;“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表现了鲁迅_______的精神。(4分)

6、“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_________的感情。(2分)

7、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2分)

(二)手

凡夫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

“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

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

再也无法忍住,呜„„呜„„

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

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就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

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

“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做“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一块五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

“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

“混蛋!”他咆哮起来。

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

我理解了他„„

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着力写_____ ;第二次看手掌,着力写______ ;第三次看手腕,着力写 _____。通过对父亲的“手”的刻画,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__________。(4分)

2、从“父亲的手”上,你品悟到了他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2分)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2分)

4.“我理解了他”,理解了父亲什么呢?对其分析不太恰当的一项是:()(2分)A.父亲希望“我”把书读好。

B.父亲对“我”爱之深。

C.父亲希望子女们自强上进。

D.父亲认为“我”太任性,恣意浪费钱财。5.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2分)

6.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4分)

事例: 心理感受:

(三)五把钥匙的秘密

2001年5月,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它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题?其它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恰巧赶上这场考试,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这位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这个题目,却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它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

后来,这道题通过E—mail被发回国内。这位学生在邮件中对同学说:现在我已经知道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凡是回答这把钥匙的,都得到了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赞赏,你们是否愿意测试一下?说不定从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

同学们到底给出了多少种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有一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1、“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告诉我们一个为人的基本准则,就是________(2分)

2、“这位大陆学生”的答卷又告诉我们一个教育现象,就是__________(2分)

3、“他的同桌”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就是________(2分)

4、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_,你最感兴趣的东西是:______。(4分)

5、结合全文分析“人生的秘密”是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1)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情感深处留下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

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左右。

(2)母爱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被视为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过她。今天,请你以“我的母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班名。

参考答案

1.C 2.B 3.C 4.(1)朝花夕拾

阿长与山海经(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奥地利

伟大的悲剧(3)海伦·凯勒

美 5.示例:乐观的人,将失败当做垫脚石,一步步登临理想的高峰。6.(1)示例: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一)1、我收到匿名信的事件

2、D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

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大愤慨和辛酸的情绪。

4、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同学,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5、在讲堂里听到欢呼声时

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6、不可压抑的激愤

7、记叙、议论

(二)1、指甲厚

裂口多

血痕深

惭愧和感激(感恩))

2、勤劳

克俭

无私

坚强

3、要点:①指甲厚难剪

②内心沉重,剪得小心仔细 ③激起强烈的情感浪潮。

4、D

5、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了主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6、略(要扣心酸难耐的事谈心理感受)(三)

1、人应该城实

2、一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只培养听话、守规矩的学生,不注意发展的动手能力。

3、财富永远不能放在做人的首位

4、电脑

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类的兴趣均应算正确。

5、人生的秘密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可能拥有其他四种。

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姓名:座号:评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季爷爷告诉苗苗,21 世纪的青年应该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 )七、先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小亚琛”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篇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共24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畸形(qí)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B.胡髭(z......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卷

一、明察秋毫(12分)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A.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眼翳(yì)B.胡髭(zì) 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C.解剖(pōu) 畸形(q......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