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苏教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苏州市城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柔_____(màn)②冷_____(jùn)③言简意_____(gāi)④急不_____(xiá)择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迹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贮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今霄风月知谁共”句与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名句有异曲同共之妙。“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④兼霞苍苍,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诗经》)⑤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_______》)
⑥萎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二首其一》)
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⑧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名著阅读。(4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员的?小人国与邻国布勒夫斯加国之间发生战争的起源是什么?(2分)
②《格列佛游记》中有一个精彩片段叫《语言的妙用》,讲述的是在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在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的问题,他们先后提出了两个计划,请你回忆一下,把两个计划写出来。(2分)
5.“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3分)
(1)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说说《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完成6-9题。(9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6.下面哪一句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3分)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A.表示判断语气的:()
C.表示感叹语气的:()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请根据你对《醉翁亭记》的理解,谈谈看法。(2分)
9.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区别?(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呜。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证):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2分)
②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2分)
②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B.表示解释语气的:()③环滁皆山也。④而乐亦无穷也。⑤故自号曰醉翁也。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7分)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来的便是闰土。…。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11.下面的句子都是环境描写,请结合原文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①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
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③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术,一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12.选段中有两处划线的句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夜间,“我”和闰土谈天,为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话”?文中有一句话已做了暗示,请你找出来。(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7分)
一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睛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微微一笑,的确很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 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 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作者:王虎林,有删改)
1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5.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2分)
16.指出文章的论证结构,并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8分)
江南古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贴。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段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折曲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一座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绵长清丽的诗意就该由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唉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和憧憬。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酒店里坐下来,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古镇的性格异常温顺,就如羞于表达的朴实纯正的村姑,眉宇举止间却还是掩饰不住那脉脉的柔情。吊脚楼下笼着的一片幽水,正是她那诚挚的情怀,临河的一扇扇木窗,启阖之间,纳下片片匆匆去来的帆影。
在古镇的人流里,你若驻足细听一听,就会发现许多还没有完全同化的口音,他们的祖先或许来自戈壁瀚海,漠漠黄土,因为那贫瘠的土地难以负载他们生存的沉重叹息,遂逐一脉弱水,在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择定将古镇作为自己的永久居地。只是用保住那方故土的语言,来寄托对它的永久思念。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广袤的田野,一带萦纡的清流,一抹起伏的山影,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在一处青藤垂垂的院落里,隔了外界的喧嚷,避了市井的诱惑,面壁十年,精研邃思,而一旦出露,怎不叫世人惊愕瞩目?!一部部煌煌巨著,一幅幅珍奇墨韵,蕴足了文化底气,就从这里展开它的册页。
17.“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2分)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本文如一曲远方飘来的古老的歌,热情紧凑的节奏之后,悠悠的余韵徐徐而来,显得意境深邃,令人回肠荡气。
B.作者借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表达一种深居小巷的愁思。
C.第3段中,作者把“如虹饮水…‘巧连妙构”的石拱桥比作行草书法,这样写既显得生动形象,又紧扣“文化”特点。
D.文中村姑的形象就是古镇人的形象,村姑的性格就是古镇人的性格。E.本文语言精巧,虚实相生,言简意赅,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美和情韵美。
19.“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20.文章写在古镇的人流里有许多是从外地迁来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21.本文突出了江南古镇乡土风情的哪些特点?江南古镇文明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6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花开不只在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而整洁.书写工整。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我(màn ) 步在西子湖畔。放眼望去,各色野花东一簇西一丛......
湖南省娄底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分析教师花园镇中学 雷春杰 一、试题评价及分析这套试题既接轨中考,又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重抓基础,积极开发综合性新型试题,加强了语文学习......
五年级语文上期期终素质测试一、积累运用。 姓名:1、看拼音写词语。Huán rào jí cù jǔ sàng yán lì ( ) ( ) ( ) ( ) Jǐn shèn pò làn bù kān zhān yǎng (......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九年级思想品德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考试。2、请考生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