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证面试试讲”。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教师资格证历史面试试讲模板2016-12-28中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一. 出题方向 初高中历史类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二. 试讲课题......
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目录通用说课模版 ..................................................2 《心愿树》 ........................................................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政治2016-12-27中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一. 出题方向 政治:时政新闻经济:经济案例(股票、投资)哲学:名人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
教师资格证中学英语面试阅读题真题一 1.试讲题目: 阅读教学试讲 内容: One day, a man called the taxi company to get a taxi to go to the airport, but after a very lo......
《荷塘月色》试讲稿杨钧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对文章结构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本文按作者的行踪和心情双重展开的圆形结构。首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作者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