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
羊山新区白高庙小学 曾艳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其主要做法;一 通过更新观念,挖掘教材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 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开展活动、留心生活、敞开记忆、多读多听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三 从训练的内容、层次、量和手段等方面,改革训练,培养写作能力;四 变换评改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改革
尝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情意的能力。小学作文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语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因此在当前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深入推进的新背景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两年来,为设法摆脱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改变传统的“课前指导、学生习作、改后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人在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浅谈如下: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沟通师生情感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是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支撑点。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促使语文能力与健全人格平衡发展,培养学生“人性”个性与“文章”个性。在这样的大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以文治人”的旧观念,将写作教学的着眼点由“文”转到“人”,发挥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可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使其自我感悟,发散思维。如去年冬天下了近年来罕见的大雪,我就让学生去雪中亲身感受雪、体验雪,回到教室请学生写一篇写景之作——《看雪》,不料,有几位学生提出不想写这样的记叙文,能否用诗的形式来写。我考虑到学生的创作冲动,当即赞赏应允。过不久“片片小雪花,天外飞来客,我把窗门开,伸手把它劫„„”等诙谐风趣而极富个性化的语句跃然于纸上,作后我还在讲评中让其他学生欣赏。一些写同学的写人的文章,又打破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写作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教材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以多种形式去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利用读报写字课或自习课,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之路,学习名人的精神,设计自己的未来,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词锤炼字词的故事,让学生在体会一个“绿”字的经典之处的同时,学习作者创造性的写作表现手法,意识到反复修改文章、仔细推敲字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续写《凡卡》,《小杨科来到我们中间》„„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改革训练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传统的程序化、封闭式、单一性的作文训练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跟上教育改革步伐,努力在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索,扎实实践,有所作为。
1、变单纯“写”的训练为“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绝不是单纯“写”的能力,它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产品。听,可锻炼思维,提高辨析能力,获取写的第一手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写作”;说和写更密不可分,先说后写是一个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过程,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要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在小学阶段,不少语文教师对早读课、自修课、读报写字课、听力训练课、课外阅读课等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或疏于对学生的指导,或流于表面形式,有的甚至随意占用或挪移专块时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极为不利,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以提高。我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文献,听听长辈的有关介绍,说说各自小区的变化或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特产等,学生全身心投入该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最后的作文突出了“特”字,写出了新意,教学效果明显。
2、变单纯的语言表达训练为观察、思维训练并重的同步训练。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光观察还不行,还必须通过头脑加工,在这思维过程中确定中心,谋篇布局,最后才能写成文章。作文语文教师,要敏锐的抓住思维科学的新发现,将其用于作文教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选择作文材料,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来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文能达意,富有文饰,作文才显得有条理。如我在教写《我最喜欢的活动》时,就精心设计问题: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你最喜欢哪一项?为什么?有的说喜欢参观工厂和农业示范基地,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经历;有的说喜欢登山,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苦差事”,有东西可写,也知道怎么写了。
3、变训练量。在落实“减负”的大前提下,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加大习作训练量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很少有写日记的习惯,同时也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草、饲养小动物时,我在作文训练中就因势力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日记便油然而生。让学生写随笔,结果却写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文章,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4、变教学手段。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于作文训练,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如看完电影让学生写观后感、影评,让学生即兴创作,想象成文。以上仅仅是个人在初步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点滴体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程功主编(2)《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 探索小语教改新路》敢峰著(3)《着眼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刘克著(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6)《中小学教师教学方略》开明出版社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小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遭受剧烈冲击 ,教师的主体地位悄然发生着变化 ,取......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目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了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的前景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 王文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公共教学课程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