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_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8 11:42: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7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展示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程度。然后做一个课堂小调查。在日常生活当中会使用电视、电脑、手机做哪些事情?是否还使用其他的电子产品,分别是什么?使用的频率如何?时间多长?感受如何?说说信息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通过这个小调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新课讲授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会发现学生描写的大多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不利影响较少。因此,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出现一些不适反应。例如,长时间看电视后是否有头晕的现象,长时间听音乐之后是否有耳朵疼痛的现象等等。在学生思考讨论后,请同学逐一起来回答,并进行记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不良影响。

2.请学生自主阅读资料1和资料2,并找出其中的不良影响。

3.展示当前社会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例子,并要求总结其带来的危害。例如:①长期沉溺网络导致的身体素质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在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会出现猝死。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出现交通事故、下楼梯踩空等事件。③大量的网络病毒造成数据丢失从而带来的巨大损失。④大量的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

4.带领学生总结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和危害。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提高

展示手机漫画及视频,请学生思考解决对策。例如,使用非智能手机或者选择其他的生活方式转移注意力。

(四)小结作业

带领学生一起齐声宣读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口号。

信息技术是个宝,使用起来真奇妙。正确使用很重要,否则危害真不小。自主思考促聪明,偶尔借助查电脑。短信电话已足以,时间好好利用好。电视娱乐是可以,切忌久坐不休息。争做自己的主人,合理使用新技术。在生活的社区开展正确手机的宣传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信息的基本特征 同学们,有谁能说出刚才响起的优美的铃声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吗?学生回答:“要上课了。”不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是信息,只要你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板书,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新闻联播,十字街口的红绿灯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信息都具有哪些特征?(二)新课讲授

案例一:播放视频,视频当中的内容包括: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教师提问“上述视频当中都涉及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普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

案例二:据气象专家预测,今年我市将迎来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夏天。某电器销售公司立即从各大空调厂家进了大批空调,从5月份到8月份该公司赢利总额超过了1至4月份的两倍。

通过上述案例教师讲解信息的价值性。

案例三: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提问“苹果和思想分别代表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授信息的共享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追问,“刚才老师的讲授大家都听见了吧?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讲授信息的可传递性!案例四: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信息的时效性特征。

教师设置一个问题“除了这些,信息还具有哪些特性,并举出生活当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会给出回答,如真伪性、可增值性、依附性……”。(三)巩固提高

教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案例一:“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案例二: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说出一个信息的特征,并说出一个相对的案例。

作业:列举生活中的案例,并指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些特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再列举两个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加以说明。【参考答案】

相对性: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说明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真伪性:诸葛亮的“空城计”,手机上经常收到的中间短信等等,都是不真实不可信的信息,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2.请你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参考答案】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做到如下三点:(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努力创造。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好奇的事物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进行思考。(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考,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数据库是什么?”,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给出如下答案: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再次提问“建立数据库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引出课题《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关系

教师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现实世界中的学生是如何被计算机识别的?”。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给出如下答案:

先将现实世界中的学生通过人脑的加工形成一条信息,将这条信息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

任务二:数据库中表的特点

(过渡)既然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转换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中,当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数据库,那么建立数据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呢?

教师请同学操作“校本课程.mdb”,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查找“张明”选修了哪些课程?

2.张明的选修课程说明了数据库中的表具有哪些特点?(两张具有相互关联的表组合在一起,每张表存储不同的结构和信息)

任务三:建立数据库的步骤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建立一个音乐数据库,让大家可以查询各种类型音乐的相关信息以及收听的网址,都需要完成哪些事情?遵循哪些步骤?”

学生通过讨论给出如下答案:

1.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各种音乐的信息,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2.分析信息特征:根据需求,分析并抽取有用信息的特征。

3.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找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有效地分类和组织。

4.创建数据结构:选用适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创建数据表,并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5.编辑数据库:将具体数据录入数据库中,对其中的数据、记录进行必要的编辑,如添加、插入、修改、查找和删除等操作。

(三)巩固提高

教师请同学们回答“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及任务是什么?”。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作业:思考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关系型数据库如何讲授?

【参考答案】

首先我会先讲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从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对比它们的特点,引出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库系统的分类,引出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然后讲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总结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并让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列举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

2.Excel中的表头在数据库中称作什么?

【参考答案】 Excel中的表头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字段名。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拓扑结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机房里的电脑还没有连上网,现在学校想把这些电脑都连上网我们应该怎么连呢?”

同学:“可以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电脑一个一个连成一串的形式,也可以像穿手链一样把电脑连成一个环呢?”

老师:“同学们想想串糖葫芦和穿手链这种形式在网络中被称为什么?” 同学:“一种结构”

老师:“对,非常好,这位同学的总结能力非常强,其实在网络中这种形式被称为网络拓扑结构,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网络拓扑结构。”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拓扑结构

首先老师先让学生自行浏览课本内容5分钟,时间到后,老师找同学回答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老师:“同学们都浏览好了,那老师找一位同学先来回答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网络拓扑结构是用来表示网络中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特别是计算机的分布情况。”

老师:“回答很正确,这位同学对课本浏览很仔细。好,接下来找另一位同学回答一下都有哪些网络拓扑结构?”

同学:“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网状结构。”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老师再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拓扑这个词来源于几何学,网络拓扑其实就是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用传输媒体将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互联,简而言之,就是用一种方式将网络中的计算机连起来,那了解了有这些网络拓扑结构后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结构都有哪些特点呢?”

任务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让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十分钟后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回答。第一小组:总线结构的特点是网络中拥有一个总线结构,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一条数据通道。这种结构优点网络安装简便,网络中总线上的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通信,缺点是如果共享的“总线”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

第二小组:环形结构中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优点是环状结构容易安装,结构简单。缺点是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加新的计算机节点,而且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都会影响。

第三小组:星型结构中各工作站以星型方式连接成网,网状中央有节点,其它节点与中央节点直接相连,特点是安装简便,外围设备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通信,安全性高,易维护,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瘫痪。第四小组:网状结构任何一台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都有至少两条线路相连,网络中某台计算机或线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的使用。缺点是不容易排查出网络中的线路故障或计算机故障

(三)巩固提高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校机房应采用哪种拓扑结构,学生讨论之后得出应采用星型结构。同时请学生猜想家中路由器采用哪种拓扑结构。

(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都应用在了哪些领域?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局域网的有几种? 【参考答案】

有三种: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星型结构。2.你通过什么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课下让学生以表格的方式整理当天所学主要内容,很好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复习再次巩固。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问题》、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碟中谍》的片段,并提出问题——片段中的伊森的伙伴在做什么?这样对不对?有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影片,初步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引出网络安全的概念。

(二)新授

展示的5个教材案例,请同学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上述案例或根据你的经验,小组讨论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

请同学们前后桌6人为一组,分组讨论。10分钟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讨论结果。1.各小组及老师共同得出问题答案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几个方面为:(1)自然因素;(2)人为或偶然事故;(3)计算机犯罪;(4)计算机病毒;(5)电子对抗。

2.后果:信息安全不仅影响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3.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理解为确保信息内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来说,维护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保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预防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内容。

(三)巩固

1.给出央视新闻:苹果手机每天记录使用手机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时间等信息,并定期将其传回美国总部。看到这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你会怎么做? 分组讨论5分钟,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请小组代表们汇报结果。

2.展示我国开发的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请同学思考并讨论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请多位同学发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可以保障居民信息的安全,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主动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及相应的措施。2.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面临网络安全威胁,是否还有其他的威胁。你会用哪些措施来防范这些威胁?

【答辩题目解析】 1.网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2.网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高中信息技术《位图和矢量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假设我们写了一首新的乐曲,要把它交给唱片公司,有两种方式:把这首乐曲弹奏出来并录制在磁带上或者把这首乐曲的乐谱写下来。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什么?(记录的形式不同,前者是记述性的。包含乐曲的音频信息。其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定的,如演奏速度、乐器音色等。如果你想把笛子换成排箫,那就要重新录制一遍。后者是描述性的,不包含音频信息,只包含对乐曲音律的描述。如果要改变演奏速度或乐器音色,只要在乐谱中修改一下就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图像和矢量图,特点类似与此。

(二)新课讲授

(1)学生自主浏览教材,探究什么是位图,什么是矢量图?(2)巡视观察学生掌握程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并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桥”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像由大量的矩形点组成,排列和紧密,在不放的情况下,肉眼很难识别。之后教师进行讲授,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这些矩形点被称为像素,像素由位置值和颜色值表示。通常,把这种通过像素表示的图像称为位图,也称点阵图像或栅格图像。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杯子图片,进行放大并观察得出了什么效果,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学生:无论怎么放大矢量图,它的边缘仍然很平滑。得知,计算机用一组指令来描述构成矢量图的直线、矩形、曲线、圆弧等的形状、位置、颜色等属性。显示时,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读取和解释这些指令。而无论把图形放大多少倍显示,存储的这些指令都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图形的所有属性来,从而真实地显示出图形。

由教师总结位图和矢量图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三)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出位图和矢量图,并进行展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作业:利用上网,找出更多关于矢量图和位图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为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性。教学难点为学会区分位图和矢量图。2.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参考答案】

矢量图与位图比较: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不管矢量图放多大,都不影响它的质量和效果。矢量图的放大,只是参数的改变,电脑就会根据现有的分辨率重新计算出新的图像。位图的质量取决于分辨率。一幅位图放大几倍后,就会明显地出现“马赛克”的现象。矢量图可以十分灵活地进行编辑,矢量图的基本元素是对象,每个对象都是自成一体的实体,某个对象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没有关联的对象。位图的编辑受到限制。位图是点(像素)的排列,局部移动了或者改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点。

中信息技术《IP地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IP地址》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IP地址的概念。

(二)新知探究 任务

一、查一查

1.设计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IP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

2.请完成较快的同学说出自己的IP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任务

二、答一答

1.学生自学课本上关于IP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IP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任务

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2分钟自学书上的内容,讨论IP地址的组成特点。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IP地址,总结IP地址组成的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IP地址分类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IP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IP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提升学生辨别IP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IP地址查获罪犯的,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对应进行分析。

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IP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课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具体谈一下IP地址的分类。【参考答案】

IP地址共分为五类:A、B、C、D、E。其中我们常见的是A、B、C三类。A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0.0.1—126.255.255.255。B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28.0.0.1—191.255.255.255。C类IP地址的范围是从192.0.0.1—223.255.255.255。2.请谈你对任务驱动法的理解。【参考答案】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习,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使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主动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总体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驱动是关键,提升信息素养是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整理

2016下半年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考题: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二、考题解析初中信息技术《电子邮件》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1.温故......

12月全国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信息技术面试真题

2013年下半年中学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回忆版)(考试时间:2013.12.28至2013.12.29)试讲题目:高中:1.IP地址和7.2的那个2.保护信息的3.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类4.网页的主题5.视......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萃取

高中化学《萃取》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化学《萃取》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常常用汽油擦......

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育学真题(中学部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面试真题

优质教育成功之路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面试真题2016下半年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分析考题:初中历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一、考题......

下载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