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_九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7 20:24: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人教版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九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人教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胆怯.(qiâ)追溯.(sù)荒谬.(miù)鲜.(xián)为人知 B.倔强.(jiàng)骸.骨(hã)惬.意(qiâ)吹毛求疵.(cī)C.差.(chāi)使名讳.(huì)鞭挞.(tà)相形见绌.(chù)D.阔绰.(chuò)陨.(yǔn)落污秽.(suì)玲珑剔.

(tī)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3分)A.炫耀决别逢场作戏苦心孤诣 B.荣膺诓骗人情炼达一泻千里 C.奥秘凌驾转弯抹角进退围谷 D.驻足屏障恪尽职守闲情逸致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2013年5月27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陈涉世家》。而《孙权劝学》出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

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B、《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我们曾学过他的《岳阳楼记》,他与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柳宗元和韩愈并称“唐宋八大家”。C、《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的,共33篇。

D、温庭筠,晚唐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6、默写(8分)。

(1)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有一个典故出自《史记》,这两句是,(2)《观刈麦》中描绘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场面的句子是。

(3)更深月色半人家,(刘方平《月夜》)(4),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5)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7、名著阅读。(4分)

(1)下面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原著有出入,请指出并改正。(2分)

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2分)

A.大闹桃花村B.汴京城卖刀C.智取生辰纲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理由:。

二、综合性学习(4分)

8、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 订全国反浪费公约。【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我选___________,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选___________,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5分)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

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9.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10.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11.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12.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13.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4分)

四、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陈涉世家(1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茍富贵,无相忘()(2)会天大雨,道不通。()(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大楚兴,陈胜王.

。()15,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6,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17、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4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12分)【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

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

揕⑦(zhâ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剑

鞘)。时恐急,剑坚(插得很紧),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⑾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⑾ [郎中]宫廷的侍卫。

18.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2)休.祲降于天()(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1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诗歌赏析(3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1分)

2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五、作文(50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题一:命题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振奋,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警醒„„总有一种声音让你铭记在心。

请以“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半命题作文

请以“其实就在我身边”为题,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字的词,如“关爱”、“榜样”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要求:

⑪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⑫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名;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C(A“鲜”应读“xiǎn”B“骸”应读“hái”D“秽”应读“huì”)2.D(A“决别”的“决”应为“诀”;B“人情炼达”的“炼”应为“练”;C“进退围谷”的“围”应为“维”)3.B(“具体而微”的意思是“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4.B(语序不当,应将“战胜”和“面对”调序)

5、B6、略

7、(1)鲁提辖打死郑屠后并没被官府抓走,而是逃跑了。(2分,指出错误1分,改正1分)(2)选择C理由;杨志一行入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失了生辰纲。(吴用一行七人精心策划,相互合作,劫取了生辰纲)选择D理由:三打祝家庄中,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2分,选择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8、示例:材料一立法保障材料二制定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材料三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9、(1)“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3)内容上表现了家境的贫寒和那段生活的艰辛以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蕴涵着我的自责和母亲的歉疚。(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10、结构上前后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内容上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突出了雨天行路的艰辛,烘托了母爱的伟大。

11、(1)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2)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3)我扔了馒头。

12、(1)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或“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2)肖像(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年老与贫穷,蕴含了我的愧疚之情。

13、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性格隐忍(写出三点即可)。心理描写:妈妈呀,你怀揣着馒头一步一滑地走到学校,而爱慕虚荣的我却不理解您的苦心,无情地扔掉了这个馒头,儿子真是太不应该了!母亲,您能原谅不孝的儿子吗?(用第一人称,结合文意,表达出我的愧疚之意即可)14.(1)假如、如果(2)恰逢、正赶上(3)通“倡”,首发(4)称王

15、①如今逃跑(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怎么样?② 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16.略

17.置书鱼腹、篝火狐鸣(2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迷信树立自己的威信。这表现了他们智慧过人以及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18 ⑪道歉⑫吉祥⑬明白,懂得⑭穷尽,完结 19.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0.(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1.B22、雁去

23、C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ráo )风骚(s......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年九年级思品月考试卷(道德和法律教育专题)第一卷(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最美孝心少年”邓天芦,从3岁起就开始学习照顾生活不能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多年来......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年秋季九年级第一次思想品德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相互关爱、热情奉献的精神。以下能体现这一精神的语名有() ①......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1.近年来,中国人过节假日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公民出国的人数不断增多,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这说明我国人民()A.对国外的山川美景情有独钟B.越来越注重精神消费,并成为生活消费......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7年11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一、试卷概况试卷结构延续了以往的出题套路,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试卷共 100分,时间100分钟。出题范......

下载人教版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