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教学试卷 时间:2022-09-29 07:57: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试题预览

未考先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信息归集

1.命题要求变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既遵循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又体现了创新性。具体表现为:

(1)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在这两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选择题,两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试题设置为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客观题,一道主观题。

(2)增加了对古文化知识的考查;

(3)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栏目中,增加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内容。

(4)加强了对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考查。

(5)诗歌阅读改为一道五选二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

2.高考考情报告

(1)论述类文本阅读。全国三套卷的设题都中规中矩,难度适中。其中有数个选项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脱离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袭15年的考点。

(3)古代诗歌阅读将诗歌的写什么与怎么写融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点,答案精炼,配分科学、规范。

(4)名句名篇默写。三套卷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考查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学类文本阅读。甲卷为外国小说,乙、丙卷均为中国小说。材料长度均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新的变化在于探究题回归。

(6)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套卷均为现代人物传记阅读。

(7)语言文字运用,进一步加强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如试卷中的第15题与第17题。第15题是虚词填空;第17题选用思维流程图。

(8)写作。去年作文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缺失,紧扣时代热点,聚焦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的考试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画作文出现。

二、命题预测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进一步体现语文改革方向,科学架构学科能力,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落实高考能力立意,以阅读与欣赏为基础,以表达与交流为提高,贴近人生,回归人本,体现出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怀的命题理念。以下就一些大的板块做一些预测,以供参考:

1.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考查社科类论文。

例题1:2016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联考卷(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生态伦理方面,儒家不仅提出了“取予有度”的责任律令,还提出了“用之有节”的行为规范,从而确立了节用的道德责任。儒家并没有系统创建过节用责任伦理学说,但是从两方面阐发了相关理念。

一方面是为政之道的节用责任伦理。谈到治国方针时,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朱熹在《论语集注》把这段话理解为敬事、信任、节用、爱人和使民以时“五者”,但他同时又引证《周易》经文“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加以解释说:“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显然依照《周易》的论说,孔子的话讲的理应是三层意思,而不是朱熹所说的“五者”。孔子的思想所要表达的正是因民信而敬事、因爱人而节用,前后构成因果关系。虽然孔子这里讲述的是治理诸侯国的行为原则,而不是直接针对天人关系的生态伦理,但是,犹如朱熹所言,侈用必伤财,而伤财必浪费自然资源;而且,奢侈消费必定害民,必定与民争利,与民争利又必定驱使民众获取自然资源。

无独有偶,孟子同样立足于民本与王道,一再倡导节制的责任要求。他说:“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尽管孟子旨在提倡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却暗含着生态伦理的指向。这是因为,做到恭俭和有制,不但自己可以节省财物,减少向自然的索取,不致奢侈贪婪,而且不会向百姓横征暴敛,从而缓解民众的生存欲求与自然界资源之间的紧张。在论述富国之道时,荀子围绕人与物的生态问题做了更为明确、较为系统的阐发。基于“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的现实,荀子认为要保持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节用裕民,开源节流。

另一方面是为人之道的节用责任伦理。荀子的节俭观点更为鲜明,也更为直接,在如何对待天人关系、力命关系问题上,他凸显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和责任担当意识,他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是想告诉我们,人类即便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天吃饭”,如果夯实农业这一根本,注意精耕细作,同时又力行节约、适度消费,就是有时无情的自然之天也不能使人陷入贫困境地。由此可见,强化生态责任观念,克制个人的不当欲望,追求一种俭朴生活方式,是实现天人和谐的伦理根基。

中国古代,思想家也好,普通民众也好,强调节俭、节用、节约主观动机上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资源的短缺、生活的贫困而做出的无奈、被动的选择,也许还包含着维持社会生态平衡的责任考量。但是,应当肯定,他们所持守的节用责任伦理客观上有助于培养当今为人们提倡的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习惯和绿色消费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必要的生态张力。

(摘自涂可国《用之有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在生态伦理方面确立了“取予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用的道德责任,但没有系统创建节用责任伦理学说。

B.孔子在治国方针里谈到“节用而爱人”,因为爱民而节用,因果关系;朱熹将其理解为节用、爱民,并列关系。

C.《周易》说“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朱熹解释为奢侈必定伤财,伤财必定害民,所以先爱民才会节用。

D.孔子的节用思想原本是诸侯治国的行为原则,不是针对生态而言,但这一思想符合天人关系,故成为生态伦理。

答案:D(原文“孔子这里讲述的是治理诸侯国的行为原则”,节用思想是孔子的为政思想,不能说这一思想就已成为诸侯治国的原则)

2.下列理解和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高考物理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未 考 先 知——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一、高考信息归集1.题型题量基本稳定2018年全国新课标物理《考试说......

高考数学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未 考 先 知——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一、高考信息归集1.命题要求的变化2018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文理科和2017年对比,在......

高考政治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2018年高考政治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一、高考信息归集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要求: 1.考试形式与结构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考试形式、考试结构到赋分比......

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绝密★启封前2017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所谓批评实际上就......

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注意事项......

下载2017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