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5(试卷科目中学语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共科目模拟试卷5”。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语文)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第1题(单选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C)。(2.5分)A.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
B.智力方面的支持
C.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
D.技术方面的支持
第2题(单选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情境创设问题,关于“情境创设”下列选项中其中一项不准确的说法是(B)。(2.5分)A.问题情境应该力求简单化,避免过于复杂化
B.问题情境的表征形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问题设计方面的考虑则为次之
C.应该把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呈现于情境中
D.要使学习者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并赋予其在问题情境中的角色
第3题(单选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下列教学实施行为最符合建够主义学习理论的是(B)。(2.5分)A.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这个标准答案
B.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于具体的实际任务中
C.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D.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第4题(单选题)在开发课件时,编写者设计的控制程序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展开学习进程,该课件编写所采用的是(A)。(2.5分)A.随机进入策略 B.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C.抛锚策略 D.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第5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2.5分)A.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B.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
C.教学中所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
D.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并恰当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6题(单选题)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D)。(2.5分)A.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第7题(单选题)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2.5分)A.布卢姆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第8题(单选题)关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C)。(2.5分)A.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B.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C.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D.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
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请您针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课题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本文为艾青所写的诗歌,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及反思。教案设计(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4分,满分32分)
在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一份“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学方案设计,请阅读该方案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学方案设计
一、概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自由体诗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诗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自由体诗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于格律诗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第9题(单选题)以下关于本课“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使用不恰当的是()。
A.能够认识自由诗诗体的特点
B.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C.讨论对比、反复、排比、铺叙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效果
D.了解艾青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情感美。(2)在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10题(单选题)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表述中恰当的是()。(4 分)
A.分析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
B.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弱势群体的意识,养成博爱的思想感情
C.了解诗人艾青的生活背景
D.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11题(单选题)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时,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学生智力因素分析的是()。
A.学生对诗词有很大的兴趣
B.学生比较守纪律
C.学生已经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D.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重视诵读。诵读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以及诵读指导,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把握自由体诗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排比和对比手法与细节铺叙的笔法结合起来分析,体会大堰河对诗人的质朴情感,理解自由体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
3.把对诗句、词语的揣摩分析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分析诗篇字里行间的情感张力,又要揣摩准确到位的词语,并通过对诗人词语选用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诗情诗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资源
第12题(单选题)本课选择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是因为以下哪种教学资源的要求?(B)(4 分)
A.学生课堂上用的笔记本
B.为这节课制作的PPT演示文稿
C.学生课后搜索的图片和文章等资料
D.语文人教课标版高中必修1教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知人论世
教师活动:[PPT]介绍艾青及其代表作品。
1.以“大堰河的儿子——欧罗巴的芦笛——狱中的大诗人——时代的吹号者——归来者的歌”为线简介艾青生平。
2.介绍艾青诗歌中的两个中心意象——土地和太阳,并展示艾青相关诗作,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艾青在其中注入的深挚情感。
第13题(单选题)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师用PPT展示并介绍艾青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的目的是(B)。(4 分)
A.让学生获得表演的经验
B.让学生获得抽象的经验
C.让学生获得旅行的经验
D.让学生获得做的经验 学生活动:
1.认识艾青,了解艾青生平,特别是了解艾青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背景,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情感。
2.赏读艾青部分诗作,体会艾青诗歌中两个中心意象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诗歌鉴赏首先要知人论世,尤其要了解诗人写作诗歌时的人生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大诗人,有许多诗情丰厚、形神兼美的作品,在这一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诗句,重点是让学生总体上感受诗人情感的厚重与表达的方式。
(二)朗诵品读 教师活动:
1.教师范读或放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提出对范读的意见或看法。2.指导学生个读,特别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技巧。
3.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选择的表达方式。
第14题(单选题)在“朗诵品读”环节中,教师可能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范读录音,多媒体计算机所属的媒体类型是(A)。(4 分)
A.综合媒体
B.非投影视觉媒体
C.听觉媒体
D.视听觉媒体 学生活动:
1.听范读,谈谈范读对作品表现得充分或不充分的地方。2.在教师指导下大声诵读作品。
3.通过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鉴赏和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第一,诵读所形成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诗歌中;第二,在诵读中,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浓度和深度;第三,诵读还可以形成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的一种直觉的体验。
(三)感受诗歌形式上的散文美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1.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诗在形式上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的不同,指出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手法。(如有必要,用PPT呈现“雨巷”和“再别康桥”两首诗。)
2.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学生活动:整体感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形式美。1.体会“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雨巷”、“再别康桥”等新格律诗不同的散文美,并指出形成这种散文美的诗歌表现手法。2.体会这些表现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形成了浓烈的抒情气氛。
反复:作者在九节诗里都运用了反复,特别是在诗节的首句和尾句运用反复,造成了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表达效果。
对比: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主旨,深化诗意,表达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铺叙:诗歌通过叙事写人,这种叙事成分是与细节描写融合在一起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铺叙,蕴蓄着作者的情感,也丰满了人物的形象,极富感染力。设计意图:“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开创了富于散文美的无韵自由诗体。让学生体会排比、反复、对比以及铺叙等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抒情表意,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感受大堰河形象的苦难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保姆大堰河形象,体会大堰河身上的苦难美。
[PPT]呈现思考题: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凸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活动:整体感受保姆大堰河形象,体会大堰河身上的苦难美。诗人主要通过三幅形象画面刻画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她在勤苦生活中对乳儿的抚爱,她在凄苦的奴隶般的劳动中对乳儿的深爱,以及她死后的寂寞悲凉。这些形象画面的有机组合,让我们看到一位东方被压迫劳动妇女的慈爱善良,勤劳坚忍。
1.勤劳纯朴的崇高品德。大堰河一生都在不停地劳作,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憩,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精神的光辉。
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她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里只有爱和给予,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和她的儿女们。
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堰河是童养媳出身的贫苦妇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的内心世界十分美丽丰富。她为了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她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挂在灶边的墙上。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心灵之美自然地喷发出来,感人至深,动人肺腑。设计意图:“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大堰河的最真诚的颂歌。把握诗人塑造的大堰河这一形象,才能深入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堰河身上所体现的底层劳动者的品质和命运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五)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清诗歌情感脉络。
[PPT]呈现问题:在诗歌中诗人表现的情感是丰富的、变化的。试分析这种情感变化过程。
第15题(单选题)在“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环节,教师用PPT呈现问题所体现的数字教学资源的作用方式是(C)。(4 分)
A.作为研发工具
B.作为评价工具
C.作为演示工具
D.作为协作工具 学生活动:理清诗歌情感脉络,感受诗情美。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4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设计意图: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在自由体诗中,情感及其变化是诗歌韵律的基础。“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情感真挚热烈,富于感染力。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可以直接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感受诗美的同时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净化。第二课时
(一)朗诵诗歌,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朗诵诗歌。学生活动:朗诵诗歌。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感受。朗诵导入可以再次唤起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为进一步的语言揣摩奠定基础。
(二)揣摩语言,探究诗美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节品读诗歌语言及其内蕴的情感。[PPT]呈现要求: 第一诗节: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第二诗节: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 第三诗节:体会“看到雪”和“想起你”的联系; 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第四诗节:体会“厚大的手掌”中的情感意蕴;
体会作者用排比句式来表达大堰河对我的疼爱的抒情效果。
第五诗节:品读“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中的悖谬表达及其情感效果。第六诗节:体会这一节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种对比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七诗节:体会排比与反复手法对“含着笑”劳动着的大堰河的性格的突现作用。第八诗节:体会作者对大堰河内心世界的描写。
第九、十、十一诗节:品读作者对大堰河身后凄凉的描写。第十二诗节:体会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中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分析大堰河的象征意义。
学生活动:按小节品读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
设计意图:本诗的语言饱含感情又贴切老到,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精彩词语的揣摩分析。既要分析诗篇字里行间的情感张力,又要揣摩准确到位的词语,并通过对诗人词语选用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诗情诗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把握能力。
(三)课后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当代社会底层劳动者。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第16题(单选题)本课课后探究活动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其与以下(C)目标的对应性。(4 分)
A.交流讨论能力
B.诗歌鉴赏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D.网络检索技能 学生活动:
1.学生查找或教师提供一些有关当代社会弱势群体的资料,包括图片、文章等。2.学生感受当代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思考造成这些弱势群体如此生活状态的原因。
3.学生谈了解这些之后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波动,想一想自己应该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去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4.进一步观察生活,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纯粹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秀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背后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1.文章开头提到的“诗的特质”指的是。2.第一段中“架上的花”指的是。
3.请用简练的语言具体写出贾岛和崔颢两首诗中所表现的“简朴而隽永的情趣”。(1)贾诗用一个的简单平凡故事,在平淡的对话中流露出主人公之情。(2)崔诗抓住一个的人生场景,用这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4.文末“趣味”的确切内涵是。
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是()。
a.故事只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搭成花架的枯树,不值得一读,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b.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比“长生殿”、《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要高出许多。
c.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两首诗所写的故事都很简单,但语言简朴而隽永,非常富有诗的情趣。
d.第一流的小说家往往不刻意去讲故事,第一流的小说中的故事,像枯树搭成的花架,仅仅是一个必要的载体。e.小说戏剧散文中的佳妙处最能体现诗的特质,所以纯正的艺术趣味的培养应从读诗开始。参考答案:
1.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2.小说中的诗 3.(1)松下对话
对隐者的崇敬之情(2)他乡听乡音飘零异乡的孤苦
4.对于诗中的情趣以及表达这种情趣的艺术方法的了解和爱好 5.a
b 资源准备(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在备课时,需要搜集一些和“大堰河——我的保姆”这节课相关的文本和声音资料,并准备PPT演示文稿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第17题(单选题)在为本课通过网络准备资源时,发现某网页中的部分内容是可用的,将网页中与本课相关的文字以纯文本格式插入Word文档中,正确的操作方法(D)
A.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剪切”命令,然后在Word文档中执行“粘贴”
B.在浏览器中选中整个网页,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文档中执行“粘贴”
C.在浏览器中执行“另存为”命令,保存为Word文档
D.在浏览器中选中相关文字,执行“复制”命令,然后在Word文档中执行“选择性粘贴”并选择“无格式文本”命令
第18题(单选题)用Word软件为本课准备资源时,教师希望在文档中的几行文本前增加标识符号,以下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C)。(4 分)
A.选中这几行文本,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字数统计”
B.选中这几行文本,选择“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
C.选中这几行文本,选择“格式”菜单中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D.选中这几行文本,选择“插入”菜单中的“符号” 第19题(单选题)用Word软件为本课教学评价准备习题时,输入大写字母需要用到的转换键是(A)
A.Caps Lock B.Scroll Lock
C.Num Lock D.Esc
第20题(单选题)在为本课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将几个文本框用不同的颜色填充,需要用到“视图”菜单“工具栏”中的(B)工具栏。(4 分)
A.图片
B.绘图
C.艺术字 D.数据库
第21题(单选题)在为本课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时,教师拟对所使用的母版进行编辑,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4 分)
A.在“视图”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浏览”,然后进行编辑
B.在“视图”菜单中选择“母版”,再选择“幻灯片母版”,然后进行编辑
C.在“工具”菜单中选择“版式”,然后进行编辑
D.在“视图”菜单中选择“母版”,再选择“备注母版”,然后进行编辑
第22题(单选题)在制作本课PPT演示文稿时,教师希望幻灯片以某种特定的效果出现,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A)。(4 分)
A.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进行相关设置
B.在“格式”菜单中选择“幻灯片版式”,进行相关设置
C.在“格式”菜单中选择“幻灯片设计”,进行相关设置
D.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选择“幻灯片切换”,然后选择切换效果 教学实施(本部分共3个题,每题4分,满分12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和教学资源准备后,您将进入教学方案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您需要解决一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硬件设备的简单操作、教学资源的使用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第23题(单选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因硬件或软件的原因影响正常教学,在无其他补救措施的情况下,以下选项中出现此种问题多媒体教学(PPT演示教学)仍能继续进行的是(C)
A.电脑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B.多媒体教室停电
C.电脑显示器无法正常运行
D.大屏幕投影仪无法显示
第24题(单选题)教师在为本节课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时,对某张幻灯片的内容添加了备注。在课堂上,教师在全屏放映状态下呈现出“备注”内容的正确操作应为(D)。(4 分)
A.单击“右键”,选择“屏幕”中的“切换程序”
B.单击“右键”,选择“屏幕”中的“白屏”
C.单击“右键”,选择“屏幕”中的“黑屏”
D.单击“右键”,选择“屏幕”中的“演讲者备注”
第25题(单选题)教师在为本课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时,对某张幻灯片上的内容设置了动画效果。但在课堂上演示时动画效果没有出现,以下原因中可能的是(C)。(4 分)
A.多媒体教室没有连通网络
B.多媒体教室安装的“暴风影音”功能不够强大
C.多媒体教室安装的Office版本低于教师备课时使用的版本
D.多媒体教室安装的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漏洞 教学评价(本部分共3个题,每题4分,满分12分)
在完成教学规划、教学资源准备和教学方案实施后,您将进入教学评价阶段。在这部分中,您需要评价已完成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部分中既有关于教学评价与反思基本知识方面的试题,也有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回答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的试题。
第26题(单选题)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教师用Excel创建了一个学生成绩表。教师在Excel数据表中获得学生最低分的方法是(B)。(4 分)
A.使用“函数”中的“计数”
B.使用“函数”中的“最小值”
C.使用“函数”中的“求和”
D.使用“函数”中的“平均值”
第27题(单选题)在本课教学实施之后,教师认为在“朗诵品读”环节,教师亲自范读要比放范读录音的效果好,这说明教师进行了(C)方面的反思。(4 分)
A.教学效率
B.教学评价
C.教学过程
D.教学对象
第28题(单选题)根据您对教学评价的理解,关于本课教学评价以下提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对课后探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是对课堂评价的有效补充
B.课后探究活动的任务只需要布置下去,不需要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C.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评价可以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D.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试卷教学人员初级(中学语文) 【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考核试卷上机操作试题(1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值为50分;2、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以自己的考号和姓名命......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小学数学)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第1题 (单选题)在以下所列的四项特征中,不属于学习者认知结......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样卷教学人员初级(中学语文) 【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
朝凤路学区2015-2016学年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10分) méng lóng( )的月色,明媚的阳光,jīng yíng()的露珠,q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