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含答案_人教版语文中考试卷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7 05:33: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含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语文中考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9分)1.给加点字注音(2分)炽热()虐待()执拗()挑衅()2.按拼音写汉字(2分)冥思xiá()想 花团锦cù()广mào()无垠 正jīn()危坐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四个)(2分)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油然而生 胜气凌人 藏污纳垢 暗然失色 相形见拙 郁郁寡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科研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的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5.写出两句有关母爱的俗语、格言、警句。(2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改下列病句(4分)a.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b.会场上显出一派欢乐的景象和雷鸣般的掌声。

c.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奥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d.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7.假设同桌借了你的东西,忘了归还,而你又急需使用这东西,你有礼貌地暗示她应归还,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古诗文默写(6分)(1)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3)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零丁洋》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1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

11.用原文回答。(4分)“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1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1分)

1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1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16)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娠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4. 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2分)

15.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2分)

16.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

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2分)

17.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6分)

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18.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4分)[二]回 家

⑴爹说:先子好狠心。⑵娘说:先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⑶先了年少时正是过去那个年代。那时候,先子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离家三十余里地,公共汽车要1角2分钱的车票。每个星期日,先子都要风雨无阻地乘车赶回来。每到那一天,先子的弟弟和妹妹,都会早早地站在家门口,等先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让先子领他们到郊外的小河滩里去疯。

⑷就有那么一回,爹对先子说:“先子,你„„你以后不到过节、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⑸爹说得挺犹豫。先子知道,爹每月工资46元,自己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双双在外地上大学,娘又没工作。先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2角4分钱,对这个家庭着实是个负担。⑹先子两个星期没回家。

⑺又是一个星期六,天已经很晚了,风刮得很大,先子突然回来了。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先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汽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⑻爹和娘一时无语。

⑼过后,娘赶忙给先子做饭,热几个掺菜叶的窝头,再做一锅玉米面疙瘩汤,想想,又狠狠心放了一勺荤油,很幸福地看先子吃得很香的样子。⑽就这样,日子向前滑过很长的一段。

⑾又有那么一回,娘思虑很久,对先子说:“先子„„孩子,这样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⑿先子又是几个星期没有回来。

⒀先子再回来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先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风跑回来。⒁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⒂先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⒃娘猛地搂住先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转过身去,走到屋外,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⒄这些都是许多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⒅现在的先子已近中年。现在的先子是一名警官。

⒆每到周末,先子的父母家很是红火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少三辈„„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⒇可先子却极少来,倒是先子媳妇常领着女儿,拎着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来,说是先子让带来的。

(21)有时候,娘忍不住问爹:“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走再远的路,先子也要回来。可如今生活好了,先子怎么不回来了呢?”

(22)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先子是警察,工作忙哩。”(23)后来,有那么一回,在制止一次突发的暴力事件时,先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往医院的路上,先子拉着战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四个多月没能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24)娘哭了,爹也哭了。

(25)亲戚朋友也都哭了。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先子的爹和娘,先子没给您二老丢脸,先子是烈士„„

(26)爹呜咽:“先子是好样的,可先子再也回不成家了„„”

(27)娘却说:“不,先子永远回家了,再也不走了!”娘紧紧地抱着先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先子的脸上。

19、请概括文中表现先子求学期间对家的依恋之情的三件事。(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3(1)(2)(3)

20、第⑺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是否矛盾?语说明理由。(3分)

21、第⑼段中,加点的词语耐人寻味,请评析其表达效果。(3分)

22、开头两段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本来可以移到(23)段后面。想想这样安排结构有何妙处?(4分)

23、细读全文,说说“年少时”的先子与“现在”的先子各具有哪些品格?(4分)

24、关于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至爱亲情,也有人认为是表现崇高的奉献精神。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三、作文:

25题目:心中的彩虹 提示:

你见过天上的彩虹吗?每当雨过天晴,赤橙黄绿青蓝紫,常常会有一道色彩缤纷的天桥架在空中,那便是彩虹。她的艳丽,她的娇美,引发了我们多少美妙的遐想。你心中也会有美丽的“彩虹”吧?

如果有的话,她会是什么呢?是你的一种美好回忆,还是你的一种珍贵的体验?是你的一种坚定信念,还是你的一种向往境界?是你的一种青春企盼,还是你的一种不懈追求?„„

无论她是什么,她都是伴随你年轻的生命走向成熟的一种精神食粮,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精神力量。你曾经为她激动、为她付出,请你以满怀的深情和流畅的文字,把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吧!要求:

1.根据文章要写的内容和表达特点,选择恰当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2.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略 二:阅读

一)9.(1)喜欢.(2)往.到.10.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12.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安贫乐道 13.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二)14.插叙 15.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16.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17.离别.感恩.思念。

18.母亲克服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或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三)

19、(1)每周乘车回家(2)跑步回家(3)赤脚回家

20、不矛盾,“惊喜”是爹娘很久不见儿子,十分想念,儿子突回来感到诧异和高兴,表现了思念的浓烈,“生气”是因为儿子回来又花路费,给本已拮据的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

21、“狠狠心”表明做出这个“放荤油”决定的困难,表现出家庭经济状况的极度艰难,也更突出母亲对先子的炽烈的疼爱之情。

23、将高潮放在开头,又不直接点明先子已牺牲,给读者留下悬念。

23、“年少时”的先子孝敬长辈,勤俭朴素,不怕困难;“现在”的先子坚毅刚强,热爱事业。

24(1)赞同“至爱亲情”,理由:五件事有四件直接写先子对回家的渴望,另一件是暗写对“家”的深深依恋。(2)赞同“牺牲奉献精神”,理由: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写先子对家的依恋之情,是为后文写先子为“大家”而牺牲的品质作铺垫。前者渲染得愈强烈、执著、真挚,就愈能突出先子高尚的牺牲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一、我会拼,拼读拼音写出词语。(10分)tú tãngcán kuìnà mântāo qiánkǎi xuányú lâ()()()()()()chù shēngzhǎo zãmiàn miàn xiāng qùqìn rãn......

七年语文下期中考试卷

七年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人教版)亲爱的同学: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坦率地告诉你,本次考试许多题目......

深圳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深圳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好。2.全卷四大题,共4页。考试......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1年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答题前将......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