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_教师资格真题教育知识

教学试卷 时间:2020-02-27 04:06: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试卷】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资格真题教育知识”。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2)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3、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4、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5、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7、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A.教师的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课程计划

8、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A.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B.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面,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D.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9、能说出一种物品的多种用途,属于()

A.常规思维 B.创造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10、中学生晓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晓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1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意识 C.想象 D.复述

12、小鹏最近发愤图强,希望能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内驱力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意义学习 D.多元学习

114、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7、下列不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内部因素的是()

A.认知失调 B.学校教育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9、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2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马老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二、辨析题(4题)

1、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败归因理论。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4、只要运用正确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的方法。

三、简答题(4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简述人格的特征。

4、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材料:

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的哈哈大笑。

问题: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2、材料:

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并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育萃专家解析】D。题干描述中提高成绩属于好的影响(正向功能)、预期的影响(显性功能),相互猜忌属于不好的影响(负向功能)、非预期的影响(隐性功能)。

2、【育萃专家解析】A。2014年上半年统考。教育的领导权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者的权利。

3、【育萃专家解析】B。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4、【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上半年统考。

5、【育萃专家解析】A。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育萃专家解析】D。2015年上半年统考。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雄辩术原理》,又称为《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不仅反映了公元前后二百年间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

7、【育萃专家解析】A。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育萃专家解析】D。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9、【育萃专家解析】D。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多个答案的思维。

10、【育萃专家解析】C。2014年上半年、2015年下半年统考。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题干中,晓阳认为自己是个完美的人,而事实表现不是如此,说明晓阳对自己的认知是不正确的,想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是建立合理的情绪。

11、【育萃专家解析】D。经过复述,短时记忆中存储的内容能够转化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12、【育萃专家解析】C。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13、【育萃专家解析】A。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4、【育萃专家解析】C。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15、【育萃专家解析】C。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

16、【育萃专家解析】D。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

17、【育萃专家解析】B。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有: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8、【育萃专家解析】B。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儿子聪明,一个儿子瞎,一个儿子驼背,一个儿子瘸。就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五个儿子都不为衣食发愁。引申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9、【育萃专家解析】B。2015年下半年统考。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其中,处于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人表现为避免惩罚和服从权威,题干中小辉害怕教师的批评是典型的避免惩罚的表现。

20、【育萃专家解析】D。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二、辨析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育萃专家解析】该观点是错误的。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这种理论要求为成就动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3、【育萃专家解析】2014年下半年统考。该观点是错误的。广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4、【育萃专家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简答题(4题)

1、【育萃专家解析】教学的基本任务有: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育萃专家解析】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第三,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别。

性格与气质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3、【育萃专家解析】2013年上半年统考。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特点。(1)整体性 整体性即同一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是由这些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形成的一个有机组织。(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3)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呈现异彩纷呈、千差万别,具有独特性。(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5)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中的人所特有的,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4、【育萃专家解析】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案例中,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即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这一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案例中的学生显然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对一些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他们有所改进,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受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2、【育萃专家解析】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小杨在“我”的表扬下,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道歉。

(2)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并积极改正。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1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 ......................1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項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人类的教肓活动与动物的教肓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肓具有......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答案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

下载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