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楷模大师风范——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_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

师德师风建设 时间:2020-02-26 22:12: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师德师风建设】

党员楷模大师风范——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

附件2:

党员楷模 大师风范

——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2005年12月4日,在上海10年罕见寒潮来临的深夜,一双跋山涉水的脚板再也挪不开步子,一对深邃、智慧的眼睛再也抬不起眼皮,一颗不知疲倦的心脏悄然停止了跳动。中国工程勘察大师、模范共产党员、水利部科技委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科技委顾问、原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总工程师崔政权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崔政权逝世消息传开,人们泪水涟涟、哀思如潮。有的专家学者请假自费乘机、坐车赶赴上海为他送行;秭归百姓要给崔大师树碑,巴东父老乡亲要为崔大师立传,奉节人民要为崔大师铸一尊铜像„„

崔政权到底为三峡库区做了些什么?三峡人民为何对他感恩颂德?专家同事们又为什么对他如此的敬重和赞佩呢?

心系库区,为百万移民找一个安稳的家园

三峡工程的兴建,库区13座县(市)城、129座集镇需要搬迁,移民上百万,这在中外水电史上没有先例。而工程的成败关键又在移民。

1991年9月,崔政权奉命担任三峡库区迁建选址和地质论证的总负责人。这项工作攸关到库区100多万移民的福祉和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三峡地区堪称地质博物馆,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除了火山活动、冰川和破坏性地震活动外,几乎囊括了所有地质问题。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知三峡地质工作是“通天工程”,他常常告诫自己:“要为三峡百万移民找到一个安稳的家园,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在城镇选址上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群众生活方便,更要考虑到地质条件能确保移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国家的投资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无论严冬酷暑,还是暴雨大雪,年近花甲、身体单薄的崔政权每年要巡查库区两三次,行程数千公里,攀高坡,下沟谷,足迹踏遍了三峡库区的每个角落。1994年10月,崔政权带领长江委地质人员用40多天时间对三峡库区20个县(市)150余处可供建城(镇)部位进行了全面考察,跑遍了5600公里库区淹没线附近的山山水水,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地质调查和勘测工作,摸清了移民城镇选址的地质情况。考察结束后,崔政权立即向国务院三建委和国家移民局提交了《关于三峡工程库区涉及移民工程的地质、岩土工程问题的报告》, 亲自拟定了《三峡工程库区城镇建设中岩土工程实施要点》,为城镇迁建选址提供了地质依据,有力指导了迁建工作。在移民镇建设高峰期间,他每年也要花十几天乃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库区移民建设工地进行全面巡查,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他白天奔波在各个工地、拍摄大量的照片,夜晚则对照片逐张编写说明,撰写巡查报告,经常工作到深夜。

巴东县城自古以来就是三峡库区中自然、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1979年,当地聘请某规划院选址、详勘,并由上级批准黄土坡为建城新址。1992年,新县城已基本建成,投资达1.8亿元,5月,崔政权第一次到黄土坡考察,就对随行县领导说的一句话如晴天霹雳:“巴东新县城建到了一个滑坡体上。这一带决不能再建设”。他呼吁在黄土坡一带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已建好的地方要搞好排水设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的事态发展正如崔政权所料。6月10日清晨5时45分,二道桥沟一带发生了崩滑,体积达46000立方米,死亡5 人,平湖路垮塌60米,损失约1000万元。严酷的现实使当地政府认识到“巴东县城的命运同地质环境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决定聘请崔政权为地质顾问。

8月6日,崔政权考察三道沟,又发现了险情。他要求该县立即将这一带的单位和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带,尤其要搬走下面的油库。10月29日,被崔政权预测到的滑坡发生了,摧毁了170米209国道、70米港区码头、3个单位和3户农户房屋。由于预报准确,防范措施得力,无一人伤亡,油库起火的灾害也得以避免。

从1991年9月到1996年11月,崔政权完成了三峡库区迁建新址选择和地质论证初勘、详勘报告1000余万字、图纸10000余张,在选址上为三峡库区新城建设避免了20余亿元损失。

崔政权对工作具有超前的意识和长远的眼光。他首次提出在库区设立地质工作站。以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预报和新建城镇运行情况的长期监测工作。从1995年开始,库区12个县(市)?的地质工作站相继建立,配备了专职地质人员,这就为库区的地质安全安上了一双双警惕守望的眼睛。1998年7月至9月,三峡库区共发生崩滑事件126起,总体积达到两亿多立方米。都因及时预报,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当地政府和老百姓说,有了地质工作站,我们住的放心、睡得安心、工作时不担心。在奉节只要一提起崔大师,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他们说,崔大师给库区百姓谋福,我们因他而有幸。“山矮人高,心清水浊”,这是库区人民送给崔政权大师的一副对联,也是对他崇高的评价。

1999年,中央电视台特邀崔政权走进《东方之子》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移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峡百万移民要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园。由于三峡库区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经常出现,所以三峡人心里一个安全的家尤为重要。我们今天东方之子介绍的崔政权,就是替三峡库区人找家的人„„” 这期节目被安排在“五一”劳动节这天播出。崔政权的名字从此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学无止境,培育新人,勇攀科技高峰

1935年,崔政权出生于吉林省和龙县一个朝鲜族农民家庭。1956年,毕业于原东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立志献身祖国的水利地质事业。1956年至1990年,从事长江干、支流丹江口、宝珠寺、江口、彭水等10多个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他每完成一项工作或工程就立即进行技术总结,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

和方法。在这个时期,他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一般人能学好一门外语就属不易,崔政权为了能走在世界地质学科的前沿,主要靠自学掌握了日、英、法、俄四国语言,日语和英语达到了能熟练跟外宾交谈、发表论文的水平。1981年,为备考神户大学进修生,崔政权每天早起对着墙壁苦练日语口语,练得舌头红肿、流血;一本《现代美国口语辅导手册》,他一有空就捧读,随身听也听坏了好几个;53岁那年,他又开始学习法语,很快就达到了翻译著作的水平。他自学电脑,其技术比许多人都要好,他撰写所有中英文著述材料全部都由自己输入。

终其一生,崔政权从来没有度过假,无论在查勘的车船上,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里,即使卧病休养在床,崔政权依然坚持学习,以惊人的毅力不断充实已有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70年代初,崔政权的论文《岩溶作用动态平衡理论》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成为“国际水文地质学新进展”专辑的特约论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李鄂鼎和总工潘家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崔政权形成并建立了自成系统的岸坡变形、失稳预测理论与方法论,他拟定的“长江三峡工程岸坡变形,失稳监测预报系统”,开创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先河,该思路已引起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和国外地学界的关注,并与欧共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崔政权科学地提出了所有城镇新址要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勘察,该意见被采纳并写进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颁布实施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中。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安置规划司副司长罗元华称赞崔政权是三峡库区地质“活地图”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第一人。

1992年,崔政权通过考察,结合在巴东、奉节等巴东组地层岸坡的变形、失稳情况,提出了“坠溃”的概念,对其明确定义为“坠覆体”,并以此指导了巫山新县城的选址工作。自1992年至1998年6个水文年,特别是1998年长江八次洪峰,巫山县长达7公里的新城,边坡高达30-50米,一坡到顶,没有一处“滑坡”,实践充分证明了“坠覆体”理论的成立。这也是崔政权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

同年,崔政权60余万字的专著《系统工程地质导论》荣获水利部优秀专著优秀奖,被工程地质界和岩土工程界认为是一部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优秀科学专著。国内外专家认为,“它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跻身世界行列„„反映出作者站到了当代工程地质学发展的前沿„„书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当时国内工程地质学有两大学派,即成因学派和结构学派,专家们认为崔政权创立了第三大学派,即系统学派。国际工程地质学则有四大学派,即苏联的地质工程学、奥地利的地质技术或岩土工程学、美国的环境途径工程地质学、中国的环境地质学,专家们认为崔政权系统工程地质学,创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的第五大学派,他因此被载入中外地质学史册。

1992年,崔政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他被授予“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称

号。1999年,崔政权的《边坡工程》(和李宁合作)荣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士殷洪福赞扬崔政权为“我们这一代人拼搏的缩影”。

作为大师他十分注重培养年青一代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专家,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启发式地和他们交流,从不摆大专家的架子。“我的那些资料,只要你们用得着,就统统拿去。” 这是崔政权对年轻技术人员常说的一句话。他一生积累大量的宝贵学术资料,都无私地提供给青年同志们学习、研究、引用。

他亲自挑选三峡库区各地质工作站的负责人,每次他到库区考察或处理地质问题,总要把他们叫来,现场讲解。他还充分利用自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所的兼职博导等有利条件,亲自联系派出年青同志前往法国、日本进修博士学习。至去世前,他培养的青年专家已达27人。如今这些年轻专家都能独挡一面,成为单位的栋梁之材。他们非常感激崔政权大师,盛赞他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胸襟坦荡、诲人不倦”的恩师和引路人。

坚持真理,生活简朴,鞠躬尽瘁为人民

崔政权性情耿直,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负责。奉节新县城三易选址,某专家提出的三马山新址是建在滑坡体上论断,使得新城建设迫于停工。当地政府非常着急,找到崔政权,他顶住巨大的压力,通过勘查分析否定了某专家提出的三马山新址建设在滑坡体上的论断,科学地选择了口前~三马山新城址方案,并在报告书上签署了明确的意见,确保了新城的建设进度和三峡水库135米蓄水如期进行。当奉节原县委书记陈孝来提起此事时,眼里含着泪花,深情的说,崔政权大师承担了别人难以承担的风险,尽到了别人难以尽到的责任,实现了别人难以实现的成就,他对科学和事业的追求使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奉节县委常委孙开武说,崔政权不是奉节人,但他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敢于负责的献身精神为奉节新县城的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要把崔政权写入《奉节县志》,名垂千史。

目前,三峡库区的移民城镇大多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并经受住了三峡水库135米、156米蓄水的考验,初步证明了这些城镇选址和建设的成功。

崔政权一生简朴,干工作不求索取,生活上无所要求,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不喝酒,即使是为了应酬,也最多是拿一盅酒在嘴里表示一下而已。每次到库区,都要交代接待人员:“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有几个蔬菜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大鱼大肉,浪费了太可惜。”在查勘地形时,他总是带着方便面、矿泉水,有时向老乡买几个红薯、用水兑碗包谷面糊当饭吃。1995年9月中旬,崔政权在奉节县城新址三马山一带勘查时,一天走了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中午只在老乡家里吃了点红薯稀饭。他衣着简单,仅有两套一般的西服也只是出国或正式场合才穿。他喝水的杯子是很普通的保温杯,杯子外面的皮套已掉,杯口已经发白,用了6年都没换过。他写字的纸张都是两面使用,而且写得密密麻麻,不留空白。打印校对稿很少丢弃,办公室常备有剪刀和浆糊,需要重复使用时的章节或段落就从校对稿中

裁剪。崔政权有午睡的习惯,办公室一直放着一张绿色折叠的躺椅。由于使用时间长,边角已起毛,中间完全发白。单位曾给他配了个较大的沙发,考虑既可接待客人,他午休时又可睡得舒服一些。由于办公室太小,堆的资料太多,沙发摆进去就要挪出很多资料,这样崔政权坚决不要,还风趣的说,别小看这躺椅,比年轻时睡岩芯箱舒服多了。在担任科技领导干部期间,他上下班从来不要配车,几公里的路程每天都是步行。

2001年9月,66岁的崔政权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他妻子说,你工作太苦、太累,现在你就好好歇歇吧。领导和同事们也说,这下崔大师可以休息了。可他哪闲得住啊,除了参加国家有关部门邀请的会议外,就是在家整理资料,著书立说„„。

2004年8月中旬,崔政权应邀参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考察。考察途中,突感身体不适,又发烧又呕吐。为了能继续参加考察,崔政权一路上在车上打着吊针,一直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考察。“只要是工作,崔政权就是玩命的去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他就是这样的人。”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回到武汉,医院确诊,崔政权患的是肺癌。

崔政权想到来日无多,自己还有许多事没做完,心急如焚,他想同病魔搏斗,与时间赛跑,于是他每天伏案十多个小时,以顽强的毅力用英文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专著《立足地表变形信息的滑坡预报系统》。2005年秋,崔政权的专著成为国家科技部和欧盟七国合作的《中欧科技合作第五框架项目》重要内容,被邀请参加10月在希腊举行的欧盟第五框架项目“滑坡预警系统集成与优化”第五次会议。出国前几天崔政权说话常常吐词不清,妻子和同事都劝他不要去参加会议了,他却说:“我要为合作项目做一个圆满的了断。”

由于崔政权说话不十分清楚,他的报告就由参加会议的几个同志分别代读,他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会后安排考察欧盟几个国家的滑坡,这对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崔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强忍着疾病的折磨,和考察团成员一起乘机,辗转希腊、意大利、奥地利等国,考察完会议安排的所有滑坡。

10月29日,飞机刚降落在武汉,崔政权就直接被送到了医院。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癌症已转移到脑部,他念叨的还是和欧盟的合作项目。

住院期间,每当有来自库区的人看望他,崔政权总是不断询问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的手里总拿着手机,想打电话给库区同志,似乎想要叮嘱和交待什么„„

长江委的领导和同志们来探望他,他念叨的还是工作,他说:“假如上帝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把欧盟的合作项目做得更好,因为这关系到国际威望啊!”

病重时,他几次告诉妻子,巴东的黄土坡、白岩沟、白土坡、西壤坡„„,奉节的宝塔坪、莲花寺、三马山„„,秭归的茅坪、剪刀鱼、范家坪„„,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浮现在眼前。妻子说,这是你的幻觉吧。他说,不,我真的看到了。此时的崔大师是多么想再回到那儿,去看看他深爱的库区人民、去抚摸他亲吻过的土地、去完成他未尽的事业、去研究他

还需探索的技术问题。

弥留之际,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嘴唇微微蠕动,似乎还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说„„大师带着遗憾走了。他放不下心爱的事业,离不开魂牵梦萦的库区。

无需树碑,那库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就是一座座丰碑;何需立传,大师的功业都永远镌刻在库区百姓和水利人的心中。

斯人已逝,风范长留。大师的精神永存,似古老的三峡,历久弥新;大师的生命不朽,像江水奔流,昼夜不舍;大师的事业常青,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党员同志先进事迹

李仁敏同志先进事迹李仁敏,女,汉,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城市学院园林园艺系07级园林A班学生。自2007年考入文理学院后,学习勤奋刻苦,工作兢兢业业,并不断努力自我提升,全......

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

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崔国胜同志生前任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校长,2005年9月6日因病逝世,年仅49岁。崔国胜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献给了林业......

学习崔立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勤于学习,严于律己——学习崔立国同志先进事迹体会黄圈小学赵琴 学习了崔立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崔立国同志年青时在部队锻炼成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党员示范岗某同志先进事迹

党员示范岗XX同志先进事迹xx,男,19xx年出生,现就职于XX专卖局(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送货部,中转车驾驶员。作为一名烟草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XX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党员的宗旨意识......

学习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日前,我们单位组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了关于崔学选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崔学选事迹以及学习了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材料。影片中真实的流露,感人的镜头,让我们对崔学选同志无私......

下载党员楷模大师风范——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员楷模大师风范——崔政权同志的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