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征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师德征文征文”。
当下情境的“师德”认识
-----浅谈师德“三心” 摘要:本文通过当下中职学校教师所面临的情境分析,提出了应该对应的教师个人在师德修养上的三个努力方向
关键词:情境,师德,三心前言
显然,我们大部份中职学校一线教师所面临的真实情况是令人沮丧的:
1、学生来源门槛较低,情况复杂、参差不齐,大都是在中学已被分层为下的学生,有诸如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不良习惯,自我认识与自信心缺乏等各种问题,导致了实际中的教学与教育难度极大,效果较差,长期以来使得教师教学成就感缺失,工作兴趣下降;
2、长久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期待,大家都认为教师理应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道德君子,教师职业应是专事奉献而无索取的道德事业,强调教师社会价值的至高无上性和重要性,完全否定个人功利。然而,社会的现实与思潮在不断地变迁,站在生命的立场,教师也是自然的人,必然要受社会影响,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要自我发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3、随着媒体与网络的无处不在与近年来教育行业爆出一些败坏师德的事件,导致社会上觉得败坏师德师风是频发事件,很多人都会拿更严格的要求来审视教师这一职业,教师的师德问题,成为媒体关与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大多不是令人敬仰的教师楷模,而是对教师的讨伐,甚至是控诉。一时之间,师德师风的警钟长鸣。
但,不管怎样,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是特殊的,它的职业对象是人,并且大多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最重要资源,其态度、投入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影响。所以,不管情况如何,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拷问应该是时时自省的。所谓“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那么,是实际工作中,教师师德的具象化内容应是什么,日常工作生活中该怎样去做并且提高?我以为,至少应该努力去做到以下“三心”吧。2.1 一点职业道德的“规范之心”
教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首先是一个支撑生活的工作,既然拿此薪金,就应该对自己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2.1.1遵守教师日常工作的规范与要求。
任何职业,都有一些最起码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与要求。或者称之为“行业规矩”。例如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的避免是一个教师最主要的基本规矩,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能遵守,我们有何资格去要求和教育学生;同时,这种遵守基本规矩的存在本身也会形成一种重要的道德影响力,既会深刻地影响学生行为,也会影响周围部门与同事的工作风气。
2.1.2 时时警惕和不去涉及败坏教师职业声誉的各种行为
例如社会上近几年总结出的师德师风败坏的几大突出问题:(1)讥讽、歧视、侮辱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2)教师搞有偿家教或节假日补课向学生收费的问题;(3)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收学生、家长财物,以教谋私、不尊重学生家长的问题;(4)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问题;(5)教师语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对学生有非分想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尽管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与现实背景,但都只是一些对我们教师的基本职业行为规范要求,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去努力坚持一些基本的师道节气与职业荣誉感,那么这些现象与问题就就可能极少出现。2.2 在职业规范上的一点“良善之心” 2.2.1 “良心”即为师德
教师是一个极可能影响大多青少年一生的职业。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职业规范上,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会遵守规范就有师德了吗?规范只是对一个人行为的规定,而行为背后的德性显然是无法彰显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师德认识上还应多一些“良善之心”。所谓“良心”,无非就是在面对任何的弱势、不幸、无奈、困境等时都少一些轻视、忽视、蔑视、歧视,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与尽力而为的本职行为或相助行动。就此而言,师德应直指良心,良心在规范之上。
规范是必须要遵守的,而良心是必须拷问的。从遵守规范,到拷问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由外而内的发展。相比于规范,良心有三个特点。第一,规范是外部的要求,良心是内在的规定性;第二,规范是迫于外部的约束性,良心是自觉的道德需要;第三,规范需要外部评价来界定,良心是自我评价。
当一个社会在思潮与各类现象剧变、混乱、失序的时候,虽然规范可能会不存在,但是仍然会有人坚守自己的内心。这种人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良心”一词的呢?当他遇到挫折、受了委屈,临了困境,面对工作对象,仍然会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做好、做完工作,他就会说,“我是凭自己的“良心。”教师,亦当如此。
2.2.2 关于教师的内心选择
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自己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觉地进行价值选择。同时,实际工作生活中也会有许多现象、许多行为,当它和我们的内心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进行自我的判断选择。诸如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文化的先进的?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和理想是值得坚持的?什么样的人生操守与生活态度是值得宣扬的?教育的面向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拷问自己的内心。
我们职业教育面对的大多数人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的普通甚至顽劣的孩子。他们大都今后主要还是从事普通甚至底层的职业,我们做的可以说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教育,既如此,不管情况如何无奈,我们在工作中就必须努力要为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的孩子着想,积极地扩思路,想办法去教好这些孩子。这是拷问良心的事业。
2.3 规范外在、约束内我基础上构建“师爱之心”
爱心的形成与坚守可能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这也应是每一位教师去努力追求与亲身体验的方向。所谓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恐怕也只有在自身“爱心”构建后才可能去真正被体会到。2.3.1 爱教育这个事业
由于教育、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事业。一字之差,区别巨大。职业是什么,职业的本质是交换,我付出劳动,你给我报酬和利益;事业不是交换,事业是超越交换的,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教育是从职业走向事业的过程。心存感激、忠于人民是师德“爱心”的第一体现。2.3.2 对我们的工作对象多一点责任心与耐心,最终形成对孩子的“师爱之心”。
在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浮躁、虚华、势利常常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少了些责任心、耐心。师生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深入交流的方式方法,不能呼应,“师爱”常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这就更需要教师重新去理解对学生的“爱心”应当是怎样的?该通过怎样的手段让学生去感受到。
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应以新的视角来思考师德的要求,更应赋“师爱”以新的含义。我倾向认可师爱首先应是种尊重,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尊重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其次,师爱应是一种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再次,师爱应是一种公正,应惠及全体没有差异。学生的心灵有时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结语
教育是一项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道德事业。教师的师德修养在其中无疑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面对的教育情境怎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面对现实,探讨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中坚守一份师道之心。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三个境界.讲座文稿,2014 【2】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3】郎全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
发于情,重于行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我是一名教师为骄傲,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因此这两年的工作我一直兢兢业业,认真工作,对工作尽心尽责。工作上踏实肯干,对每......
无处不在—教师魂人们曾千百次地赞美教师,呕歌师魂,多少年来无数颗无私奉献的心牵挂着这片孕育着祖国未来的土地,无数双手呵护着娇嫩的花朵渐渐长大,然而,在庞大的合唱队伍中,用心......
关于参加“感念师恩·传承师道”征文的通知各位教职工:为迎接第28届教师节,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决定在本市教育系统开展“感念师恩·传承师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师德征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平凡中闪耀师德的光芒济源高级中学 李 宁 2017年6月8日高考结束,我们这一届学生取得了本科上线80%的好成绩,学生们高高兴兴收拾行囊走出校门,奔向他们充满机遇的未来,我为他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