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美术史说课稿”。
中国现代美术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现代美术》,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课中以欣赏为主,各种美术种类组成了近代的中国美术。在前几册的美术欣赏学习中,我们对中国古代的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欣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一次课,在已有的基础上能通过本节课的欣赏再了解中国近代的美术。
二、说学情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对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修养以及主观态度、情感等方面在较高层次上欣赏美术,还显得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区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地内涵则是重点。这样也能见见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认识目标: 认识并了解中国近代美术的伟大成就。
技能目标: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
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美术
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教育。
重点:1 中国近代美术产生不同取向的背景、特点。学会鉴赏不同取向的代表画家,学会鉴赏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特
点
难点: 活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知识的理解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引导法
学法: 讨论法,启发法。观察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问题情境]我们生活早一个多元化关系的社会环境中,其中
有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有些受到西方等外来
文化的影响,大家考虑一下我们生活中那些方面
受到西方的影响?
[总结]同学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整个社会的许
多方面都收到了西方的影响。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
等。课件分别展示四个方面传统和现代的区别,这些影响是有
西方文化的碰到和渗透而产生的。
2欣赏感悟
1、传统型。传统型中国画是在努力继承中国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巧等有所发展的地道的中国画。
[欣赏作品]:给学生讲关于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典故……
[提问]:诗句表现的是什么?
画面描绘的是什么?
你从画面上听得到声音了吗?能不能解释一下?
齐白石在表达诗意的时候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
[学生]:诗句中描绘的是青蛙的叫声。
画面上出现了山、岩石、泉水、蝌蚪。
A、听不到声音,画不是放音设备,所以听不到。
B、听到声音,虽然用耳朵听不到但是看到蝌蚪,可以想象到青蛙的叫声。画家是通过蝌蚪表达青蛙叫声,所以是间接表达。
[讲述]:画面上的声音不是我们用耳朵去“听”到的,而是思考、想象到的,这恰恰是齐白石的高明之处——用视觉表达声音。
文人画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表达主题讲究含蓄。
2、西化绘画即油画,中国油画全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特点。
[欣赏]:欣赏《狼牙山五壮士》
[提问]:画面真实吗?
从人物的穿着看他们是什么身份?处在什么环境中?
艺术家通过抗日战争这个题材,运用这样的一个艺术形式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画面中人物衣服的颜色和山的颜色是同类色,有什么好处?
[学生]:画面是真实的。
画中的画着五位战士站在悬崖边上,怒视侵略者,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歌颂五位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主题表达是直接的。五位壮士站在一起是三角形构图。
[总结]:这幅画使用了色彩、明暗、透视、结构等造型方法,所以看起来比较真实。
画面没有托物言志,没有借物抒情,是直接表达主题。
同类色的运用,一是协调画面,二是象征中华民族的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高山融为一体。
3、融合型
作品
1[欣赏提问]:对比徐悲鸿的《奔马》,西方绘画中的马。
徐悲鸿的《群马图》融合中国和西方的那些方面?
[学生]: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绘画特点和西方的解剖、明暗
[讲述]:把西方绘画中的解剖、明暗同传统笔墨结合。对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人民当家作主成立新中国,走上自信自强的强国路的喜悦心情。
作品
2[欣赏]:林风眠的《油灯花果》,西方的静物画。《油灯花果》融合了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哪几个方面?
[学生]:融合了中国的笔墨和审美趣味,西方的绘画材料水粉和造型方式色彩、明暗。
[讲述]:引用了西方的色彩观念和光线;画家用大面积的墨色画背景,又引用西方绘画材料—水粉画水果,花、窗户上有光线的玻璃。追求文人画的审美情趣,注重传统的诗意、境界、韵律的追求。
小结:融合型绘画分为两种,第一种以徐悲鸿、李可染为代表的融合型中国画,在中国画技法基础上吸收西方的造型法则;第二种融合型绘画是以林凤眠和吴冠中为代表的融合型综合画种,将西方的绘画材料和水墨结合,继承了中国的审美情趣。
4、审美实践
中国现代美术的三种取向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融合、西化)? “传统”、“西化”、“融合”做最后评述。
[总结]:
三个取向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我们坚持传统的同时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选择,但是一定要尊重其他文化,乐于接触其他文化并且要发现其他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如果你是一名融合型画家,你将吸取哪些西方绘画的特点呢?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诗句是老舍指定的,这确实是个难题。在我国美术史上,汉代画家刘褒曾协过《云汉图》,人见之觉得很热;又作《北风图》,人见之凉爽生寒。他转炎凉于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想。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狼牙山五壮士》为詹建俊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1959年。詹建俊为中国油画界中较早对油画的现代性意味进行探索的画家。他对画面的处理概括性的、象征性的元素比较多。《狼牙山五壮士》在创作初期在油画界引发了很多争议。他在历史题材画里面开始使用象征性的处理办法,画面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地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的效果。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当时是比较新潮的,一些老先生提出了质疑,但詹建俊坚持了下来。在此之前,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大都是遵从自然的、真实的情节,实事求是地处理人物关系,而詹建俊的这种手法在当时无疑是一种革新。詹建俊因此还写过一篇文章——《走弯路有感》。这种象征性的创作方式在改革开放后就很普遍了。西方对现代感的定义就是“平面化”,詹建俊当时就是采用这样的手法,画面平
面化,颜色单纯强烈,还稍稍有一点变形。这种变形丝毫不生硬、不做作,而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冯令刚)[1]
奔马图
2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怕后悔哈皮哦这幅画是徐悲鸿他跟在六匹马旁跑,通过观察。回到家里,把他认为最精彩的片断画下来。你看!那六匹马的神态、动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脚腾空;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徐悲鸿不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画家。他画的《奔马图》中的马是栩栩如生的。
《油灯花果》从构图形式上看,以直线将方形画面分割为几个不等的矩形,其间安排一盆竖长的开着白花的仙人掌和圆形的盛着淡黄色水果的瓷盘,右边窗台上放着不甚显眼的油灯,白花与果盘的亮色使画面活跃起来,且打破了横竖线分割画面的机械感,其结构紧凑、严密,给人以均衡和富有变化的形式美感。画家在汲水的宣纸上,以透明色和墨调合的颜色,用板刷熟练地画出背景,前景主体的花果则以不透明的水粉颜料和丰富的笔法,使之鲜亮、富有厚度和凝重感。主体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构成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现代美术》试讲稿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李哲慧,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中国现代美术》(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首先,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湖南省绥宁县第一中学 唐建文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版本: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一、教材分析中国现代人物画、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中国现代人物画的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一、教材分析中国现代人物画、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