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
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康燕燕
教材简析: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设想。
(一)学生分析:
1。学生处于学习的过度期。初一学生,尚未摆脱小学“乖乖听课”的学习模式,对主动学习的概念还较模糊。2.语文基础比较差。
初一学生普遍语文基础知识较差,对字型,子音的掌握不牢固,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较弱,特别是在阅读文言文时感到吃力,甚至失去阅读兴趣。3.有团队合作精神与好胜心。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识,所以小组学习成果的演示也能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好胜心理。
(二)设计思想: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改编课本剧及课本剧表演,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不过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 1 文言阅读能力。有鉴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并能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体验。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师生同读同讲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重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关羽被抓的片段(教师由三国演义说起,引出吕蒙,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在介绍时采用说书的方式(用半文半白语言),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多媒体显示图片,文字资料)
(三),整体感知,以读导学
一读————读通课文
1,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多媒体显示需注意读音的字词)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2,请一生试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握课文的朗读要求。对难句的朗读老师要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激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读,读出古韵古味。)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给老师的朗读挑刺,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可被充分激发。)4,全班齐读。(大屏幕展示无标点符号的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二读——————读懂课文
采用文白互读的方式,一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用白话文进行解说。解说时要力求语言生动流畅,再现原文神韵。这样可避免传统逐字逐句翻译的机械和刻板,既可培养学生的文言理解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在文白互读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重点文言词汇的理解。2 同时,通过投影对常用文言词汇进行疏通检测。
(五),深入课文,编课本剧
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多媒体显示图片及孙权的谈话。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多媒体显示图片及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点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三人对话,再现当时的情境。(以故事形式分角色朗读)
(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地位、身份、口吻、情态、语气等进行角色朗读,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演读的时候引导他们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就可以轻松的突破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5.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如果今天我们给他们二人创设条件,跨越时空让他们二人在此相遇,展开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表情,动作会怎样?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师:这一节课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俗语或名言或古诗文名句进行总结。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予以适当的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练习背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束语:英雄的往事已成为过去,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沉思确是深远的,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让我们用知识不断的武装自己,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羽翼,振翅高飞,不久的将来,谁能说在座的同学中不会出现另一个吕蒙,谁敢说在座的同学中就不会涌出英雄人物呢。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在人物描写方面,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在多媒体的的协助教学下,那么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我以“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和理念,组织了学习活动。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者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整节课主要是围绕学生在读上下工夫、让学生自我体验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一节课的体现是突出的。特别是在“读出感情”这一环节的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体验”教学的特点,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到人物的心理读出人物的语气。
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忽视。在这节课中,老师始终站在点拔者的位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集中时间与精力对难点进行突破;正是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启示。这样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
反思这一节课,既有可以说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上缺少的朗读。朗读一直贯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教师范读,教师点名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以读带讲的效果很好。而且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语调。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读和评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 能够直观感受。板书比较简洁,有条理。
三.开展了课本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中得到了体现。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四.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本文与《方仲永》一文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幼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两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两篇课文进行了比较阅读,并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想象让他们二人跨越时空相见,并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以及得到的启示。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懂得了一个人先天天分不足恃,应该接受后天的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的学生还用上了一些名言、警句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在于积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等。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必要性。我觉得通过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化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孙权劝学》说课稿《孙权劝学》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劝学》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孙权劝学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孙权劝学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孙权劝学》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