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风筝说课稿共8篇”。
《风筝》说课稿10243246金敏丽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因为有了它的存在,生活才具有了诗性的光辉,生命才具有了永恒的动力。而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这篇散文中,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作者以”风筝”为描述对象,借”风筝”抒怀、述志,风筝是情绪消长的线索,也是复杂思想感情的凝聚载体。全篇以凝练的语言,炽烈的感情,表现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才情,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二)说学情:
《风筝》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刚进初中的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在他们看来,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所以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引导帮助学生认真品味文中思想、情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重在字音字词和对鲁迅先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在听说读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第二课时重在理解和拓展,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这次我说的是
(三)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情操与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并体会浓浓亲情。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涵。
二、说教法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我决定采用诵读法、圈画法、探究法,来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诵读法:多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
圈画法: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
探究法: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知识常常是从已有知识出发,进入并获得新知;学生总是喜欢自己成为问题的第一个发现者,一个深刻的认识者。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要培养并要求学生按照明确的目标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词,查阅资料,梳理文学常识,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启发、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层次;在阅读思考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写作技巧,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探讨问题: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朗读,回顾并加深印象。
1.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于弟弟深深地迁就和自责。
2.创设情境,理解精神虐杀的含义及弊端。
圈画朗读相关语句,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之情,以及通过我的言行,进一步感受我的“残忍”行为对小兄弟造成的精神虐杀,从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的影响。
①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到弟弟真心喜欢风筝,圈画相关语句。
②我的态度和行动又是怎样的?(读)
③后来的我为什么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虐杀?你们赞成关于“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观点吗?为什么?再深入品读上一问中的句中关键词。(再读)④当时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找出并圈画文中表现弟弟喜爱风筝的句子,哥哥知道弟弟偷做风筝后对弟弟精神“虐杀”行为的句子,最后哥哥又是如何反省,找到这些句子能让学生对整件事情有一个顺序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理解,有利于为下面理解艰涩的句子做一个准备,从而正确理解文中哥哥对于弟弟的亲情。
3.深入文本,把握主旨
通过小兄弟出人意料的回答剖析深层的原因,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思考作者心情沉重的真正原因。
①当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首先想到要去补过,表明了我的什么品质?②为什么弟弟不记得往事的伤害我却还是无法轻松?
(小兄弟为什么不记得这件往事了?)再读第四段中有关小兄弟的句子。
【原理与理念】扣住文本,纵向深入,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动性,通过读去悟,通过交流去悟。
(二)细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虚线“--------”划出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体会“我”在“风筝事件”
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能体现“我”和“弟弟”对风筝不同的“态度”、“行动”、和“感受”的词语。(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要点:“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高兴得跳起来……”
3.在文中用波浪线“﹏”找出在事件中体现“我”内心活动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并归纳。)
小结要点:“惊异”的原因是: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二月,而北京的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而北京的是“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悲哀”的原因是:我见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于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是永远无法补救的一幕。从结构上讲是引出下文。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请2-3个同学回答并归纳总结)
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大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也会为曾经所犯下的错误而感到后悔,孰能无过,我们该做的是能够去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3.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全文围绕风筝事件写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课文开头写天空放着各种各样的风筝,可弟弟却作出与众不同的蝴蝶风筝,这说明弟弟很聪明,可聪明的弟弟却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我”只能即将成功的蝴蝶风筝撕破、踏碎、那是恨铁不成钢,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个兄长对晚辈的关心;几十年过去了,“我”一心想弥补,讨弟弟的宽恕,可弟弟却全然忘却,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亲情中有误解难以避免,但血浓于水,亲人永远都是爱我们的,趁热打铁,进一步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浓浓亲情。
4.学完全文,你了解了哥哥和弟弟的内心情感,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此题,亦在帮助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多向性的理解,让学生从对话进入课文,完成角色转换,直白内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5.理解课文的主题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哥哥的角度、弟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学生只要有一点感悟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全文小结
本文有两个中心的要点,一个是忏悔、一个是悲哀,忏悔是指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作者自我谴责;悲哀是指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作者在写本文时立足于生活,语言平实、选材精巧、结构别致,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
一、①②。
练笔:在你的周围,一定发生过不少的事,你与父母、兄长之间的误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渐渐明白长辈们的一片苦心。请你以“成长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有真情实感,篇幅不限。
人教版三上《风筝》说课稿张 红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一、说教材贾平凹先生的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朴实,潜心会读,乡村气......
《风筝》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课文。这篇精读课文乃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时的情景。文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风筝》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风筝》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风筝》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