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秀说课用稿_背影优秀说课稿

教学课件 时间:2020-02-27 19:31: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课件】

背影优秀说课用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背影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背影》。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学习本文能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同时,《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最美的亲情。本文被选入单元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并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同时,学生的情感涵养可能还不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绘的父子深情,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因此,我在课件中设置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图像和歌曲,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情感和刺激学生想象的教学情境。

三、目标和重难点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了解作者作品,积累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⑵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2.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教学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二)说学法

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方法。

1、圈点批注法。在诵读品味中养成圈点勾画这一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诵读法。在诵读中感悟亲情,在诵读中品悟语言魅力和写作方法。

4、迁移法。学生根据间接经验的学习品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去感受生活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通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学习中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五、说教学过程

主要思路:包括导入激起情感共鸣、初读感知背影、细读品味背影、再读感悟“背影”和布置作业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油画作品——《父亲》,它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屏显),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艰辛的父亲,沧桑的父亲等。苍老的父亲形象,深邃的眼神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皱纹、眼神等。)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父亲的特写镜头——背影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收到蓄情的效果。为将要进行的讲课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背影”(预计12分钟)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2、初读课文,初步体会浓浓亲情。带着问题去读。配乐朗读课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重点语句圈点勾画出来。为这个环节,我也颇踌躇了一阵,最后还是决定一定要听。《背影》的文字太朴淡了。如果听一听带视频的诵读,会更好的进入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再找准线索,围绕线索理出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中把握文章脉络,既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也提高其感悟分析能力。抓主要事件,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并不难,本文的线索也很明显。)

4、谈读后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受亲情。过渡:《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寻父爱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在字里行间寻找父亲的爱,成果呈现方式是一首小诗。我先拿出示范例子:【投影展示】

父亲的爱是那句“天无绝人之路” •

劝儿子不难过

自己却把沉沉的难过扛起来 •

父亲的爱是那再三的再三的叮嘱 •

唠叨一千遍一万遍 •

还是不放心

朗读后,让学生默默浏览课文和圈点勾画进行“创作”。接着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学生层次不一,有的站起来就能说出一首小诗,有的只能找出情节,不能组织出较有诗意的语言,更差的孩子连情节关键点也找不出来。教师的帮助点拨和升华就显得异常重要。最好的境界乃是:当学生坐下去的候,他感受到:你既肯定了他的发现,同时又提升了他的发现。他在和你对话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过渡:父亲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细节中悟父爱

(1)看视频片段“为子买橘”,听读。(2)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3)出示删改后的语段,比较读。

问:你认为文中哪一个细节特别打动你,为什么?请再用你的朗读感染其他同学,让他们和你产

生共鸣。

原文

删改后的语段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要费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4)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轻音乐:《月光》)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我们。)[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再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会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呢?

学生总结: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变卖典质,父亲失业。

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还宽慰儿子,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什么灾祸,什么劳累,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教师总结:饱经忧患的父亲在这个季节之冬里,事业之冬里,人生之冬里,一如既往爱护儿子,细心体贴关爱。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严酷的现实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像一块顶天立地的石头,为儿女们撑起一片天!。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学生读句子,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作者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会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诗: 父亲的爱 是那再三的再三的叮嘱 唠叨一千遍一万遍 还是不放心 父亲的爱 是那件黑布的大马褂 不帅不酷 却让我的泪眼模糊

父亲的爱 是那件紫色大衣 披在儿子的身上 自己穿的 却是深青色的布棉袍 父亲的爱 是那靠门的座位

千挑万挑啊 一路上 都牵着父亲的视线 父亲的爱 是那蹒跚的脚步 努力地走,辛苦地爬

衰老笨拙的迟缓 一点也不矫健 父亲的爱 是那堆朱红的橘子 像跳在冬天里的 一堆小小火焰

五、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1、学完这篇文章,我们也一定会想起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请大家敞开心扉,一起来分享最让你不能忘怀的一次经历吧,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交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说不尽道不完,那我们平时对待父母又是怎样的呢?

3、出示学生背影图片

(同学们,这是大家认真学习的背影,虽然穿着一样的校服,但是你们的家长依然一眼就认出了你的背影,那么你父亲的背影你能否一眼认出呢?)

同学们,很多时候我们无暇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着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胜于自己的生命„„但大家知道么?其实他们,也渴望得到我们的爱!(播放视频《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

教师总结:德国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一声问候、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粗茶一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六、迁移训练,内化亲情。

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结束语中,会随之产生一种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1、拟一条感恩的短信并发送给父母;

2、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描述父母当时的反 应、心情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应趁热打铁,让这种感受变成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具体实践。]

《背影》说课教案

《背影》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

《背影》说课教案

《背影》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背影》,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一、说设计思想⑴以全......

《背影》说课设计

《背影》说课设计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现行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设......

《背影》说课教案

《背影》说课教案《背影》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新大......

《背影》说课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背影》说课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背影优秀说课用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背影优秀说课用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