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圆锥的体积优秀说课稿

教学课件 时间:2020-02-27 18:57: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课件】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圆锥的体积优秀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突出了探索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装沙或装米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公式推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和抽象,自主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基础,但公式的推导过程却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他们来说该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同时对于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运用,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学生对3倍的关系难以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圆柱、2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沙子;学生自制的圆柱及各类型的圆锥若干、三角尺、直尺

二、说教法

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说学法

针对本节,在学法上主要采取:

1、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最终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新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

3、教师提出与所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恰当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索的前提下争取自己解决,对于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老师再从中提醒、点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安排了6个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回忆《圆锥的认识》 2: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画一个与上图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圆柱= S·h

3:出示目标: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协作的能力。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圆锥的体积怎么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圆锥的体积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转化成什么图形最合适?(3)你感觉它和前面学过的那个图形联系密切?(4)引导: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三)分组交流、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实验操作法(1)第一次实验

各小组拿出前一节课制作好的一个圆柱体A,与圆柱A等底、等高的圆锥体B;只与圆柱A等高、但不等底的圆锥体C;只与圆柱A等底、但不等高的圆锥体D,并做好标示进行区分。

要求小组长为组员分配任务(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

要求各小组依次用与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三个圆锥分别装沙(沙子在圆锥口处要用尺子弄平),倒入圆柱中,观察每种情况下各要几次倒满圆柱,并把每次实验情况做好记录。

提示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当学生发现用圆锥B正好3次倒满圆柱,C和D都不定时,老师提问:圆柱A与圆锥B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A、B等底、等高。

再次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呢?从而进入第二层实验。

(2)第二次实验

各小组再拿两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两对,用两个圆锥装满沙或米,然后分别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观察各要几次正好倒满。

该实验操作,既能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验没有像教科书那样直接给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是因为那样操作,学生只是按现有程序演示了一下书本上的结论而已,既无发现,更无创新,反而容易忽视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我设计的实验操作过程,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学生操作自由度大,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1)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达成共识: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知道底面积和高就可以求出体积,但在实际中,底面积测量不出来时,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突出教学重点。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1、一、填空:

(1)、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2)、圆柱体积的 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圆锥的体积:

a、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b、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是30厘米。以上三道题,要求学生板书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3、学习课本中的例3,让学生尝试自己讲,教师加以补充。

4、练习设计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考题,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训练、能力提高

打谷场上有一堆小麦堆成圆锥形状,测得麦堆的周长是6.28米,高是0.8米,每立方米小麦重735千克,请你估算一下这堆小麦有多重?

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且经常会被大人们提到,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们感到目前所学的知识非常适用,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练习四的第8题。作业紧扣本课知识,贴近生活,针对性强,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达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深化。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力求醒目,字母公式使用黑体大字标示: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圆锥= S·h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圆锥体积》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圆锥体积》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圆锥体积》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圆锥体积》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圆锥体积》说课稿

《圆锥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

下载圆锥的体积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锥的体积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