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的精细化教学设计。此内容选自湘版高中教材的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课件展示第五单元所有内容)第一章节的内容是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以及大型声乐作品,赋予的课题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关于大型声乐作品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欣赏、感受《黄河大合唱》来了解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的。教材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部作品,(课件展示所有内容,作品分析)。《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斗争史和充分体现我国民族英雄气概的经典作品,从宏观上讲,它的内容大致是沿着由“歌颂美”到“悲剧美”到“保卫美”的线索,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写成的,内容比较完整。设计思路:
学生对黄河对《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些乐章:例如《保卫黄河》《河边对口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欣赏过,尽管如此,我认为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黄河的象征意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理解的,我们面对的是高中学生,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比初中阶段的要求更高,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适应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完整欣赏一遍这部作品大约需要40分钟。我在备课前确定用一课时完成,而且在内容上要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印象,也就是每个乐章都要欣赏到,采用有详有略的欣赏方法。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略)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到第二乐章《黄河颂》的欣赏上,(课件展示所有内容,作品分析)。因为这一乐章最能体现黄河的象征意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只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美,母亲河的伟大,才能为后面学习“悲剧美”“保卫美”起着重要的情感铺垫作用,才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我设立了《黄河颂》的教学目标。《黄河颂》的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分析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能满怀深情地欣赏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感受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黄河颂》的教学重点:朗诵分析诗歌,欣赏男中音独唱,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黄河颂》的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后的独特魅力。
《黄河颂》的教学过程:
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一:师生合作共同配乐朗诵、分析《黄河颂》的诗词。
(一)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乐段的感知,我认为应该从诗词的朗诵与分析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产生热爱黄河的情感。
这个环节的导入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是一首好的诗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诵《黄河颂》的诗词。
(请老师们朗诵片段,对比我的精细化设计前后效果的不同。)
老师们朗诵的很有感情,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朗诵。
第一段由我自己朗诵,第二段全体女老师朗诵,第三段全体男老师朗诵,第四段全体老师朗诵。(用手势指挥朗诵。)设计意图:
大家以为第一遍我是忘记自己朗诵了,其实我是故意让大家感受不同的教学设计带来不同的教学成效。
大家知道,在实际上课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诵,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就进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因为他们和我不同,我有个前期备课的过程,所以对作品的感受很深,而学生没有这一过程做铺垫,所以他们的表现往往是:要么“嘻嘻哈哈”,没有情感,要么像“和尚念经”速度很快。这样一来,课堂实效就会大大降低。就像我们第一遍朗诵一样。为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我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来配乐,由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第一段,既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还可以在朗诵的速度和力度上给学生以启示。这样学生朗诵起来抑扬顿挫,很有感情。
大家看到,我在分配角色时,并没有“预备,齐”等语言的提示,而是用我的手势来发号施令,而且随着诗歌情感变化,采用不同的手势,来提示学生朗诵的强弱。这样可以使朗诵完整没有间断。同时不破坏诗歌的美感。
(二)分析诗歌各段的意义。
通过分析诗歌得出:“啊!黄河!”把诗歌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
这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母亲河的伟大,进而激发了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深深领会了黄河的象征意义: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二.在音色、音区、速度、力度方面请学生预设歌曲的表现形式。
1、设计思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受,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首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这个问题的缺点是:内容太宽泛,没有针对性,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提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欣赏歌曲之前,我用预设歌曲表现手法的方法,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怎样的音色、音区、速度、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回答,我还在每个音乐要素后面提供了三个选项。这样的问题实际是提示学生思考歌曲的音乐特点,但是学生在欣赏时会更有针对性,他们知道在欣赏时关注哪些方面。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三.完整欣赏歌曲。
1、设计思路:《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我们都欣赏到了,但是,只有《黄河颂》是完整欣赏的,包括朗诵和前奏。
在备课时,我找了大量的视频、音频音响资料,最后我决定用视频资料,就是1939年,有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演唱演奏的版本。
2、课堂再现:欣赏歌曲片段。
虽然资料的年代有些久远了,但是我认为其中的画面非常壮观,表现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大部分没有到过黄河的学生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此刻,老师不要再有任何语言或动作提示,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免得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因为每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会在欣赏时对照自己对歌曲表现形式的预设。四.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对照自己的预设是否和作曲家一样。
1、设计思路:学生欣赏完作品,急切地把自己的预设和同学们分享,这时让学生说说歌曲的表现手法,(请老师讲歌曲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男中音的独唱,浑厚庄严,不但很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雄伟壮丽,而且也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博大的情怀。如果学生的预设和作曲家一样,老师就及时地表扬,夸奖他们是未来的作曲家或音乐鉴赏家。学生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对学习音乐更有信心,对培养学生喜爱音乐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五.讨论总结音乐与诗歌交融后对情感表达的帮助。
本课的课题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讨论前,老师朗诵并演唱第一句,感受歌词的韵律和音乐的旋律是否的非常吻合。(老师朗诵并演唱第一句)。发现歌词的韵律和音乐的旋律是相当的非常吻合。
接下来请学生谈谈音乐与诗歌交融后对情感表达的帮助。最后老师总结:(略)
2、课堂实效:通过这一教学步骤的教学,点出了课题,使学生理解了音乐在诗歌情感表达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最后讨论作品的艺术魅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反思:《黄河颂》的教学,我采取了以上五个步骤,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同时突出“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主题,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所以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效,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学生不但对《黄河颂》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黄河大合唱》这部离他们生活比较远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情,为后面几个乐章的欣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精选11篇))由网友“氵工古月马扁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高中音......
《黄河大合唱》听后感在近期的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听了《黄河大合唱》,听后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共有八个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
音乐赏析论文黄 河 大 合唱 姓名:李桂华学号: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专业:交通运输(外贸方向)2220102854目录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