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说课稿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改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
(四)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及依据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小说简介和作者 2.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这本书能把你带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令你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二.解题
1.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 ,号雪芹,清代小说家.先祖原为汉人,后投入满族正白旗.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相继出任康熙时代的江宁织造,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前八十回.2.>----------> 本文节选自第三回,第一回,通过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开篇,定下了爱情悲剧的基调.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单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府中人物,贾府环境进行直接描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以及歌曲的形式,隐喻而含蓄地将>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交代出来3.贾府关系谱 4.史王薛府与贾府的关系
王狗儿是王夫人孙子辈。王狗儿的祖父是王夫人的父亲认的连宗宗侄,与王夫人平辈。王狗儿的妻子刘氏是刘姥姥的女儿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5.金陵十二钗人物: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6.简单叙述>情节大意及其结局和其主旨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了他们残酷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默写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的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三.作业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纠正音字 2.文章的整体结构
一.(1):林黛玉到贾府二.(2--4):写她所见到的人三.(15--16):黛玉的住处 二.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带出的.1.“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匾上大书 ‘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说明:荣国府既贾家地位尊贵.2.“进入垂花门……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说明:贾家是一个贵族大家.3.“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国府正门,…….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说明:这是一个士大夫家族.4.“进入堂屋中,抬头先看见……镶着錾银的字迹……” 说明:这又是贵族之家.5.“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几上茗碗瓶花具备” 说明:表现了其家的豪华.6.“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亦是半旧的青缎靠着背坐裤” 说明:雍容大度.这几处环境描写表现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并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敕造)同时贾府的豪华建筑,贾府的奢侈生活,也使人们对日趋没落的封建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者,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最后,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一.王熙凤
1.王熙凤的出场是>中极其精彩的一笔,她的出场有何不同? 明确: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2.这种出场方式表现了什么? 明确:与当时“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极不协调,显得有点张狂,无礼,不守规范.3.接着对其肖像进行了描写,包括哪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表现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包含服饰何容貌两个方面服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
暗示了她对物质享受的无厌的追求,也暗示了她在漂亮的外表之下,掩盖着庸俗,刁钻何狡鲒.4.贾府对王熙凤的介绍有何特点?能表现什么? 明确:贾母的介绍完全是一种戏谑的口吻,一种随随便便开玩笑的口吻,完全没有一种长辈的架子何威严.表现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表明了她在贾府的地位.5.接下来,写王熙凤和林黛玉见面时动作,语言,神态有何变化,表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笑----拭泪----转悲为喜
表现她见风使舵,善于逢迎,工于心计,八面玲珑,一切对贾母察言观色行事.询问----关照----吩咐动机是巴结讨好贾母,也显示自己有地位.捧茶果----放月钱----拿衣料表现王熙凤精明能干,处事利索.总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刁钻狡猾,眀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因而深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实际掌权者.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二.林黛玉
1.课文开头写林黛玉“弃舟登岸”时,她想到了什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表现怎样的性格特点?现实原因?
明确:心态:“步步留心……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性格:处处小心谨慎
原因:从此她要过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2.林黛玉的性格主要通过一次推饭,两次谈书,三次让座表现的,各自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次推饭说明:知书达理,待人接物处处小心
两次谈读书说明:两次对比她不矜持,不张扬,不想抬高自己
三次让座说明:她绝不轻易行事,表明她处处持重时时谨慎,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反映.3.对黛玉的语言,行动的描写之外,还有一处肖像描写,表明什么? 明确:美貌,多病,体弱多病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歌词:一个是莨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三.贾宝玉
1.侧面勾画,表明什么? 明确:①王夫人的话②是黛玉母亲生前的话
介绍了一班人对宝玉的看法何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贾府内外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2.两首>词表明什么? 明确:这两首词形贬实褒,说明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3.肖像描写:宝玉出场后有两次想象描写是怎样一个形象? 明确:在黛玉看来:宝玉是各眉清目秀,英军多情,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有似曾相识的眼熟感,因而产生了亲切感 4.语言,行为分析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②“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 分析:确如王夫人所说,一时甜言蜜语,一时疯疯癫癫,一时有天无日,表现出他痴疯的言语,狂妄的行为.总之:贾宝玉时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反抗.四.课文人物的刻画方法
详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略写:邢夫人,王夫人等实写:贾母,王熙凤等虚写:贾政,贾赦等独写:宝玉等群写:迎春,探春等 薛公薛姨妈
女:薛宝钗子:薛蟠子:薛蝌女:薛宝琴
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甄士隐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来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烟是薛蝌的妻。薛姨妈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
2、《祝福》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3.《老人与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一篇课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喜一悲两个场景:第一幅场景是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默契;第二幅场景是老人去世后海鸥为老人举行葬礼的场景,非常感人。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本课时我将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老人喂海鸥亲人般的感人情景。为此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本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及“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等特殊词语。
2、能抓住文中老人神奇、动作、语言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亲情。
3、朗读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品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亲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教学因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并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感悟亲情;
四、设置悬念,再度激发情感。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我采用直接入题让学生读题后质疑,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同时尝试解疑。整体感知符合人的阅读习惯,尝试自己质疑解疑是孩子的心理期待,同时体会文中“独脚”等特殊名词,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学生读完后,指名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的亲情 基于文本特点与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情感。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老人怎样的神情给你印象最深,找找相应的句子读读体会体会,然后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我预设了如下两句话展开教学。
1、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2、老人望着高高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围绕第一句话,我作了如下预设:
首先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划划哪些情景最吸引你,可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交流重点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喝着什么。”,让学生自由谈谈说说体会,各抒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这些句子——“老人喂海鸥的情景”继续来体会老人“眼睛立刻生动起来”。学生还可能会找到很多句子,交流时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尽情让学生挖掘文本中的词句品读,如想象老人“撮起嘴向欧群呼唤”,“抑扬顿挫”,“老人得意地指给我们看”等。
另一面引导学生从海鸥的描写中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如“亲昵地说着话”,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让学生带着自己这份独特的情感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新课标也有要求,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对文本有第一层次的感悟后,我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图片配乐,让学生在情境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再次来朗读句子。是呀,正因为老人与海鸥之间是如此默契,就像一位老人在喂自己的孩子一般,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动,难怪老人一谈起海鸥,回读句子:“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十多年了,每到冬天,老人必来,每次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欧群,眼睛里带着企盼)。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双企盼的眼睛在企盼着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升温,六年级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此时,学生的思维碰撞,情感澎湃,内心肯定有很多感受想说,于是我配以音乐渲染,让学生写一写,相信这一安排无疑是课堂的又一亮点。
四、设置悬念,再度激发学习情感。
在课进入尾声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出示一幅老人的画像,四周海鸥翻飞。(插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十多年来,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可没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却是这样一幅场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样的结尾既让学生的情感再度升温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更为下节课学习打下了情感的伏笔。最后讲讲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喂(默契)
老人海鸥(亲情)举行葬礼
高中语文说课稿:边城《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我说课的课题是:人(苏、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 , 模块 《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2、......
高中语文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孔雀东南飞》说课稿范文 时间:2013-12-28 18:10:32 点击:1598 【大 中 小】 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高中......
2》《雨巷》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