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课件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
问题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问题2:怎样才能使它向x=a 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
问题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或用框图表示。
问题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师:解方程时,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三、尝试运用,加深巩固
师出示教材例3.
解下列方程:(1)3x+7=32-2x;(2)x-3=32x+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框图所展示的过程,共同完成本例。
练习:课本第90页练习1.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习题3.2第2,3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移项的时候要注意变号。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数学七年级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七年级数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数学课件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例、观察、类比进行教学活动,由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认识了不等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七年级数学课件(精选10篇)由网友“zwind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数学课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1:七年级数学课件 七年级数学课件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北师大七年级数学课件,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